文/ Tony Yet

假如学生没有认真学习 是因为挑战太少了

假如學生沒有認真學習 是因爲挑戰太少了

每个社会都会有一些「边缘青年」,他们可能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往往他们有某些方面的才能,例如艺术、例如动手创作。在主流的价值体系里,这样一些学生的特长往往不会被发掘,更不用说重视。但是,丹麦的有一所叫「「野性创意学院Akademiet for Utaemmet Kreativitet」的高中则反其道而行之,专门招收这类学生,并且安排了诸如戏剧、舞蹈、杂技等课程——更准确的说是创作项目,而他们的教学方法就是边做边学。

Finn Bernholm Nielsen是这个学校的一名教师,他这次应邀到MaD分享了「野性创意学院」的故事。Finn自身受过舞台和戏剧训练,并且有多年的台前幕后的经验。他将这样的经验应用到教学上,让有不同天赋的学生都能乐在其中。或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通过戏剧以及其他互动的方法,给学生带来有趣的挑战,从而使得学生可以长期处于一种flow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节下成长的学生,他们显然保留了更多「玩」和「探索」的天性,有时候甚至会做出一些让老师觉得很意外的项目或举动。假如是普通的老师,很可能看到那样的创作就会生气。但是对于Finn来讲,学生能够给他带来惊喜和意外,反而会让他非常高兴。

香港的老师是否也能从丹麦的这所学校那里学到一些有益的东西?

 

乡村教育之希望在乡村老师

鄉村教育之希望在鄉村老師

耿欣悦Diane Geng出生在美国,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中国北京当交换学生,在中国瞭解到的农民工问题让她感受深刻,并且决定要做点东西,尝试改变现状。后来她获得了Fulbright Scholarship,有幸再次来到中国,并且走到农村,开始了乡村教育促进会这个项目。

有别于传统的支教项目的是,乡村教育促进会比较重视乡村本地老师的培力(empowerment),因为他们相信,外面来的支教老师最多也只能在村子里教一两个月,但平时大部分的教学还是要依赖本地的老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很多时候,农村里的教学无意识之中也在灌输着一种概念,就是城市才是更好,更值得追求的。很多人读完初中就出去城里打工赚钱,而老弱病残则留在村子里。这并不是健康的发展趋势。

但非常幸运的是,Diane也遇到了一些从城市回到农村的老师,比如孙老师,就是一位曾到城市里开餐馆而后决定回顾农村的老师——就因为她自己有了儿子,而且她希望给儿子更优的教育。孙老师和村子里的其他几位老师就联合开办了一个学校,用最能反映乡村特色的方法去教育学生。

下面这个通过自己种红薯,而后借此去了解红薯相关生物知识的实验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乡村教育促进会过去几年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乡村老师,并且对他们给予帮助。亦可作为另类支教的一个典范。

 

牛奶是怎么来的

牛奶是怎麼來的

自然学校海星校长「海星」 @MaD 2014

你是否有想象过,在一所学校里,从校长到老师到学生,每一个人的名字都是一种生物的名字?

香港有这样一所小学,名字叫乡师自然学校

校长叶颂昇在今年MaD现场分享了关于这所学校的一些故事。

在这所只有60个学生的学校里,学生是主角。很多事情都是由学生自己经过讨论来决定怎样一个解决办法。而老师则更多是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去啓发学生,还有其他的可能性。

海星校长非常重视让学生接近自然,近年他更是带学生行走麦里浩径,虽然走完全程他们需要一个星期,但是学生却乐在其中,完全不觉得疲惫。他们一路上还有很多意外的发现。

老师还给他们佈置一些探索性的作业。例如,有一次老师让他们去做“牛奶是怎么来的”这个题目。学生自己通过翻书或者上网或者问家长朋友陌生人寻找答案。结果有个学生经过详细瞭解,得知牛奶(特别是工业化生产出来的牛奶)背后的故事之后,决定不喝牛奶了。

相比之下,你不会觉得我们平日所熟悉的那种课堂太乏味吗?

 

政府如何推动创新?

改變政府不難 只要你開始了 別人就會跟隨

虽说我们只是负责纽约这个区的教育政策,但是我敢说,这也许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教育分区。

来自美国纽约市教育署的Megan Roberts自身曾是一位科学教师,她在今年的MaD大会上分享了纽约市教育署如何在中小学推行创新教学模式的故事。

我们平常熟知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讲座式的教学,其实是几十年前乃至上百年前就已经是这样了。但是,纽约市近年却成功的迈出了课堂改革的脚步,从原本的一对多,统一集中教学,演化为借助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探索一对一以及个性化学习的思路。而Megan则是这个名为iZone的教育改革项目的执行总监。

 
下面这条短片相信可以帮大家了解iZone 这个项目的简单背景:

事实上,哪怕是相同年龄的孩子,每个人学习的进度和习惯其实很不一样,而在互联网陪伴下成长的一代则更喜欢去自己探索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些可以通过简单的Google搜索即可知道答案的东西。于是,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孩子的好奇心了。但这并不是说老师这个角色不需要了。老师依然非常需要,只是他们现在更多时候是以协作者(facilitator)的身份出现,而不是知识传播者的身份。学生可以自己到网上看视频,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感兴趣的知识,而老师则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提点。

现在,纽约市已经有近300间学校加入了 iZone 计划,从网上看到大家的反映似乎都不错。不知这样的例子对于华语社区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是否会有一些啓发?

 

本文原文发布于The Good Lab,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