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荷兰在线

 

从“鲨鱼妹 ”到“企鹅的感动”,中国的90后在公益的道路上发光发热。在硬环境优越和信息开放的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不轻易“相信”,充满疑问,而对主动权和自主的追求让他们在前行的道路上有更强的行动力。专家认为,在公益成为一种“时尚”的现在,90后有自信抛开“集体主义”,只身一人同样敢于为公益事业而歌。

 

公益成为一种“时尚”

2011年,一位被称为“鲨鱼妹 ”的高一女生因自主发起 “爱鲨行动”保护鲨鱼在网络引起很大反响,被评为广州城“最美的女孩”。2012年,90后再次成为 “企鹅的感动”大型极地公益活动主力军,其中一个叫“柚子”的女孩,自己成立了环保组织并坚持参加公益活动长达3年。而中国“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项目开展以来,在全国多个城市培训了近600名青年环保志愿者,而这些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均为90后。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尚,而如今,公益就是一种‘时尚’,” 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海告诉荷兰在线记者,“追求时尚的都是年轻的一代,90后在为追求“时尚”公益的同时也在显示自身自主性。”

 

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

公益 从“鲨鱼妹 ”到“企鹅的感动”,再到“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中的90后们,90后在公益事业中表现出更多的个人色彩。在参与集体公益活动之外,即使只身一人,这些90后们依然能勇敢地站出来,为公益事业发声。对于这种从“集体主义”公益到“个人主义”公益的转变,于海教授认为:“90后的一代更有自信,更注重个人自主力量的表达,与其一直在被他人动员的状态中,他们会采取主动。”于海教授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90后在信息开放的时代成长起来,硬件环境非常优越,对于他们来说,公益事业是一种让自己获得锻炼的方式,“只要肯付出精力,时间,决心,就可以看到收获。”

 

利己利人的“双赢”公益

在支持的声音背后,网络上同样有声音指出这些90后的“个人主义”精神过头。有人评价这些独自一人宣传公益事业的90后是在哗众取宠、想出名。对此于海教授有自己的解读:“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否认公益事业中人们利己的动机,”于教授告诉荷兰在线记者,“利己是一种恒久的动力,只要做的是真公益,这就是一种双赢。”

 

于海教授同时指出“时尚公益”并不只存在于90后之中:“现在越来越多的80后同样对公益很有冲劲,公益在中国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而这些年轻人在公益活动中会变得更加自信。”

 

“时尚”公益不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流行”

网络上有声音指出,年轻人总是“图新鲜”,现在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未必能长久。对此于海教授指出,公益事业的“时尚”并不是一种流行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消逝。“公益的‘时尚’会最终以伦理道德的形式固定下来,”于海教授表示,“公益事业中有一种人性需要的助人自助的精神,最终会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

 

有网友对90后和年轻一代的所做的公益事业提出了这样的评价:我们见到这些人,觉得他们除了会喊两句口号,什么都不会,但中国就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才会有改变的可能。我们一面享受着他们带来的福利,一面觉得他们可笑。

 

注:本文来自CAPE内容合作伙伴<荷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