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从教育做起——Isabella的南极日记
我是在2009年的时候开始关注2041南极项目的,当年我大一,参加了世界最大学生组织、世界第三大NGO—AIESEC,认识了清华大学分会主席王悦悦,她在那年被录取成为中国大陆区第一个踏上南极大地的学生代表。
大二那年学业繁忙,没有机会请假,于是”眼巴巴“地看着同样是AIESEC的朋友,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朱一宁,跟随同一个项目踏足南极。他在回国后一系列的环保宣讲影响了很多的大学生和群体,对于社会责任的独到理解和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两人都是我的榜样。
我高中时上海根与芽的学校负责人,对环保的实践从组织回收桶设计大赛、环保周等活动开始。后来到安徽大别山支教、去年获渣打银行赞助到印度新德里为学生和社会团体做了一个月的艾滋教育宣传志愿者,今年又跟随绿色生命、百万森林母亲易解放女士到内蒙古种树。
王悦悦、朱一宁在去南极之前也做过很多的社会活动,然而我认为南极之旅带给他们的改变,不在于一次”新奇的旅途“,而在于2041的平台和事业,让他们在脚踏实地的环保实践上增加了宏观的世界观思考(如:世界、亚洲范围、政策等)。我希望投身于这样实在的、开阔眼界的活动中去,与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环保人士交流、学习他们的长处,通过见证世界上最后未被污染的风光,思考我们对于气候保护的意义。
这六年以来,我认为环保最重要的环节是教育。只有教育搞好了,环保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举个例子,广东人逢年过节,不要求贵,但总要点点鱼翅才觉得上得了台面。我奶奶有五个孩子,加上各自的家庭,我们家共有19人。我这一代有8个孩子,但我们这一代不约而同一律不吃鱼翅。鱼翅上桌,小妹妹会率先大叫,说,这太残忍太不环保了!大人也拿我们没有办法。
香港和国外的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做起,所以垃圾分类、不随意浪费的概念深入人心,根植在小孩子的心里。国内现在也正迎头追上,但力度依然不够,一是父母长辈没有这个迫切的意识,二是学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总是轻描淡写地带过。身边没有人以身作则,一般孩子很难意识到为什么我们居住的星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只有逐渐开展更多有趣的环保活动,才能引起我们下一代的共鸣。是以我的目标在于,这次南极之旅结束回国后,将会利用我学习到的知识和对环保更深一步更高层次的理解,联手联合利华(中国)、Swift Asia Pacific和首彩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小学开展环保教室活动。
诚恳地希望听到大家的意见和想法,谢谢!
高梓清
北京大学中文系
邮箱:isabellako.2041@gmail.com
微博:
【系列南极日记连载文章目录】
- 三个月拉到两万美金,我是怎么做到的
- 布宜諾斯艾利斯,拉丁美洲的巴黎?
- 抵达全球最南端的城市—乌苏怀亚 居然先跟中东结缘?
- 第一天的会议,新能源、信息真空和有关此行的意义
- 团队里什么才是最重要
- 启程南极,逞强与不逞强?
- 登雪山
- 南极的雪
- 你的恐惧是什么?
- 糟糕!帐篷漏水!
- 中西摩擦的第一次危机
- 原文作者:CAPE
- 原文链接:http://www.capechina.org/2011/09/isabella-s-antarctic-diary/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