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环球旅行以及探索世界的梦想,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那仅仅是个梦而已。尤其是对那些生长在偏远山区,就读于非名校的学生而言;因为他们很多自然的认为自己不具备那样的经济基础,亦或者从未想过自己能够接触到这样的机会;亦或者即使有这样的想法,也因为容易被身边的人的不屑而放弃掉;到最后,也许他们真的不会再相信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去改变和创造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这样的一些元素基本上可以描述清楚笔者步入大学之初的状况:来自川南小镇的他,高考滑档生一枚,进入非本科学院英语教育专业进行学习,这样的背景几乎是不会被人关注的。但是内心告诉他说:他有梦想,但是他不能让梦想仅仅成为一个梦,要勇敢去追。那个时候,他也是迷茫的,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迷茫,对于自己未来选择的迷茫,也对于自己想要个什么样的人生的迷茫,但是有一点不迷茫的就是一直在寻找成长的机会,并力争把握好每次机会,也因为这种执着,所到之处都会有贵人相助,而在受助之余,他也乐意将自己拥有的机会和资讯分享出去,换来的是更多的资源和新的平台,他后来知道:当你在积极为别人搭桥的时候,别人也会为你搭桥。

当然在被定格的同时,他也喜欢去尝试不一样的东西,诸如他相信 “与其忍受黑暗,不如主动伸手点亮蜡烛”一类的调调;他还喜欢尝试打破常规的行动——时常都会有一些不着掉且被身边的人认为不靠谱的想法,并践行之,比如:开始通过互联网参与公益项目,亦或者探究有关开放教育什么的话题,而且还通过博客的形式记录他的成长和思考——被舍友认为是闲的蛋疼,没事找事, 主要是这些事情都不会产生额外的收益(无心插柳柳成荫:他没有想到最后这些经历成了他比同级学生多出的独一无二的职场竞争优势,也没有想到这些经历为他的个人发展打开了一条条道);当然他也试图找到某种平衡,比如去做家教赚点外快,所谓的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英语教育,他发现英语对于他来说只是个工具而已,而非专业,但同时英语也是一扇窗

很偶然的机缘,他接触到一个名叫AIESEC的国际学生组织,这个组织的工作语言为英语, AIESEC为其成员提供由组织领导工作、海外实习和参与全球性学习环境组成的综合发展历程,他为了加入这个组织重新开始认真学习英语,自加入这个组织之后,他的生活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诸如一下有机会和全国优秀的学生能够有关联,参加各种全国性会议,得到各种专业技能的培训,他也许是幸运的,但是对于和他一样渴望成长的很多学生来讲,却因为种种原因与这个组织和海外交流机会的失之交臂,导致他们在面试失败之后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开始对这个组织产生排斥,也开始怀疑自己未来的发展,多么可惜的事情,他在这个时候做了一件让他至今都认为是很正确事情:给每一个参加申请海外实习的学生(不管是面试成功和失败的学生)发了一封长长的邮件,那是一封鼓励自己,也是鼓励大家的邮件,尤其对于西安这种城市的学生,虽然在省会,但相较于北上广的学生海外交换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他希望同学们不要放弃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出去看看这个世界,而后引来阵阵正向的涟漪,特别是那些申请了N次面试并最终成行的学生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鼓励)。

当然他也提交了到印度实习的申请,且通过了面试,问及他为什么选择印度的时候,他说此前对印度的了解所以的印象都是混乱,处处都是贫民窟,不安全等等诸如此类;然而通过AIESEC实习回来的童鞋的相册中看到那里的人非常的幸福,所看到的照片都是天真烂漫的微笑,透过这些同学们的文字了解到印度其实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国度,而他的决定和目的很简单,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实地观察来看待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一直关注公益领域的他,也通过去过的同学们那里得知印度的NGO做的非常好,于是基于烂漫的微笑加上NGO领域的关注和渴求,他开始准备着他的实习行程,对于从未独自远行过的他来讲,准备这次远行从某种角度讲承载着特别的意义,虽然他最后因为签证问题(因为没有经验,所以导致代办签证的中介出问题后错失了这次机会)未能成行,但是在这个过程也并非没有价值的。

比如第一次折腾护照及签证的事情,还有机票保险什么的事情;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对目的地的向往和憧憬,几度查阅了网上能找到的不管是中文的还是英语的大量有关介绍印度方面的文章,专题博客,书籍,电影等等;而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也同时积极的联系与他一同参与那个项目的多国学生,第一次给几个不同的国家的学生发邮件,在gtalk上面对话,他第一次感受到世界离自己如此之近;当然他也穷尽一切办法去联系曾经去过印度及和他参与同类实习项目的那些学生(当然他也发现虽然去过那里的实习生成百上千,但是要想在需要他们提供资讯支持的时候却并不那么容易),比如阅读过往实习生们的实习报告和个人博客以及透过他们拍摄的照片猜想其背后的故事;他还买破费买了lonely planet,并在上面查阅了各种有关前往的那个城市的种种坐标且写下了种种文字和符号标记;他还为了给参加此项目的多国学生展示中国的独特文化和民俗方面的东西,复习了太极拳(并查找每一式的英文表达),到书院门去买了毛笔和剪纸,并搜集了有关四川(他的故乡)、西安(他学习的地方)以及他的首都北京的种种特色的视频介绍,心都已经到了那边,YY自己在给一群老外展示本国的种种国粹的场景。

当时的他是很失落的,但正因为当时未能成行,他换个角度思考了一个相对严肃的问题: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必然与世界各个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往来,而且这种往来不再仅仅是外交和口头层次上的,必然夹杂很多经济文化等利益往来,但是我们的教育并没有为此作好准备。我们可以注意到,国外的学生假期到各个地方参观、旅游,参加各种学习训练营,但是我们国家很少,不仅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很少,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也很少。而对于我们来说,就拿中国周边的国家来讲(诸如东南亚国家),我们都知之甚少。

而在他看来,也许像AIESEC这样的组织就是一个突破口,比如同学们去实习的话,他们将要怎么观察、体验当地的情况,准备给大家一个什么样的反馈?然后让大家来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方案(如果邀请企业和专家参评,赞助和进一步的指导也就有了),大家把实习机会让给这些方案的设计者;让这些最能帮大家开拓视野的学生和他们的反馈,带着大家去旅行?同时此前提及的“能去的”带着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去的”的美好愿望,“不能去的”也会持续关注。跟随着“能去的”的观察和反馈,又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提出新的观察视角等等。在这过程中,“能去的”和“不能去的”都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有了许多直接或间接的体验。此外我们还有大量参与海外交换项目及留学的学生,以及一些中国第二代移民华人华侨们,他们如果也参与进来,那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这种互动,本身会形成一种潜在或实际的社区。

此后他并没有放弃对这个议题的关注,直到他毕业到北京工作之后,基于和种种青年及学生公益团体的打交道以及与公益领域众多青年领袖的交流,并在工作中的各种学习,他渴望通过自己在新媒体传播这块的专业特长为这个组织带去点什么,他有尝试过和AIESEC中国的主要负责人去交流这个问题,也试图去申请总会专职做这个工作,并提交了种种建议,他也看到了新一届AIESEC领导团队的愿景和激情,也许因为长期呆在一个圈子的原因,一时要让大家跳出圈子来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是有难度和风险的。也许对于他们来讲,保证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也许更加重要。

而于他而言他觉得不在于每个人都要去实习才能了解这个世界,而在于让每一个有机会出去的学生都能最大化他们的实习价值,仅仅是自己在实习和旅行的过程用心的体验别国的风采,分享那些国家人们的生活及文化,分享我们同龄青年人的想法和梦想;而未能出国实习的学生,可以协同这些出国实习的同学,一起来完善这些国家的资讯和资源列表,去呈现这个真实世界的面貌,到那时,我们只需要打开这个地图,即可畅享于世界各地,一会儿看看浪漫之都巴黎,一会儿再看看南非好望角,并马上可以联系到曾经在那里有过足迹的朋友,了解他们在当地发生的故事;也可以在一边观察一般记录和完善的同时,也对同学们自己的家乡进行资源列表梳理,且翻译成英文,让世界知道你们家乡的样子,吸引他们来你们家乡来玩,进而促进彼此的交流和学习;此外,让这些去过同一个国家的学生组成线下或者线下圈子及社区,大家还可以一起来制作一个海外实习和环球旅行的工具包,为准备出海的学生提供各种可能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在独自远行的过程不再感到孤单,与那些渴望了解这些国家的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也可以连同本地化国家文化及商会进行联谊,实现中外友谊的增进,也促进多方合作。

他也许是理想主义者,但是他觉得人就应该有一点改变世界的小情怀。曾经听过一句话叫做:If not Us,who?If not Now,When?也许对于他来讲,目前已经工作,且创业了,没有太多时间去搞这些所谓的副业的东西,但是他终究觉得对于同学们和社会有价值的事情就值得一试,他在个人维基页面和博客中记录了自己种种有关探索世界的思考和设想,并与各种有意思的人交流和分享他的点子。

他一直坚信:当你为某件事情坚持到一定的时候,很多人和很多事都会为你坚持。而往往这种事情都在不经意间,因为分享成为了他的习惯,在同别人分享的时候,别人也和你分享,而在分享的过程会出现各种桥梁,最后这些桥梁汇聚成一个网络,而当这个网络里面的人都怀揣同样理想的时候,他们会走到一起,自然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奇迹和故事,他们彼此心照不宣,并约定一起努力去践行这个伟大的梦想和渴望。而这一切就是有关全球青年实践网络的缘起和序幕。

这里有一群鸡血男女,他们彼此受对方的故事所感动,他们各自续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有大学退学并重新求学海外只为不一样的人生体验的广佳,以及申请联合国总部实习并游学欧美列国的Sizzy,他们是徐大徐小,他们将踏上8月份的加东之行,并沿途观光及考察当地的风土民情,和为他们提供homestay的人们背后的故事;还有长期关注农民工教育和大学生个人成长支持的Erica,她将踏上前往新加坡一年海外实习行程,而这一年刚好是她的大四,她选择休学gap year一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此外刚刚毕业并辞去新东方教师工作的莹莹已经在土耳其享受着无法形容的美好,已经和笔者分享了那里的种种心灵震撼和生活的美好,她说她要认真的记录下种种感动,并将这段记忆同大家一同分享;当然还有我们的赵轩童鞋,她刚刚通过SAS项目完成104天,5大洲,10多个国家的国际公民教育,且即将前往布朗攻读她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她将会持续记录她在环球游学过程中的 《追寻生命之光》并同大家分享她的整个心路历程和生命体验。而对于笔者来讲,他期望为大家搭好这样一个分享和交流的平台,以求让更多的同学能够有机会更直观和真实的探索世界之美。

世界之美,其实触手可及;一个人很孤单,但是一群人很温暖,如果你准备上路,请让我们一同前行···

2011年七月于江苏无锡

 

PS: GYPN= Global Youth Practice Network(全球青年实践网络)

————

ActionThinker,CAPE联合创始人

现居江苏无锡,新媒体传播与互联网领域创业者,Blogger,终身学习者。曾经的北漂一族,公益爱好者,长期自愿为多个青年公益组织提供新媒体传播顾问支持。他个人推崇分享主义,同时期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座有益的“桥”。

新浪微博:@ActionThin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