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黄亮  /  摄影:何俊才

 

4月26日,西安挥别连日的阴雨天气,步入明媚的阳光时节。伙伴们从西安的各个角落或步行、或搭车, 聚集到婕妮花咖啡(劳南馆),共同探寻公益与社会创新的真实背后。去了解公益人的经历、理解他们的生活,探寻背后的故事及未来的公益与社会创新之路。

破冰游戏在每位赶来的小伙伴未及缓解心情的情况下便开始了, 每位伙伴均接到一项惊异的任务。抽取一张卡片,然后寻找持有相似颜色卡片的7/8的小伙伴。在互相寻找的过程中,彼此交流着此行的期待、个人的阅历与对公益的探索。

一如往常,在我们的分享会开始之前,Local Caper詹利君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整个CAPE和CAPE西安的相关情况。西安的capers致力于发展具有西安特色的CAPE Meetup活动,借助西安本地高校集中的优势,凝聚青年力量,促进青年做出有利于自身改变的选择。

 

PART1  勿忘初心:他们的公益与社会创新之路

林慧丽  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奖助学金及青年能力建设项目官员

无标题1

2011年武汉大学应届毕业后即参加“美丽中国”支教活动的林慧丽,在切身感受到城乡差距后,开始了自己的思考与探索。抱着加入一个本土公益组织的意愿,她加入了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这个以促进城乡沟通,减少城乡差异为使命的公益组织。

纯山,一个强调公益透明性与建设性的公益组织,对于每一批的捐赠都尽力做到——对捐赠者负责,对接受捐赠者负责。林慧丽介绍到“大学生资助项目”之时,提到了接受捐赠者的细致筛选机制——仅在大学生开学之时为其捐赠,与捐赠者一道家访,且在当年十月,还会对这批学生进行为期三天的一个培训,帮助其在大学校园以及西安更好地生活,为这群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未来发展指导。 “对于贫困的大学生,关键在于我们能提供什么而不是大学生想要什么。”她道出了当今公益组织普遍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纯山的其他项目,例如“乡村图书馆”,“鞋盒礼物”中,无一不透露着对项目细节的深入探索,对项目的过程、后续进行细致用心的耕作。就如他们的logo一样,四颗不同的❤, 但却是一致的方向。

 

武志娟  西安农夫市集发起人、创始人

无标题2

一个曾经的帝都职业人,机缘巧合参加了北京的农夫市集,加上小孩降生后对于食品行业的思考,让她辞掉工作,来到陌生的西安,开始了自己追求纯自然食品的社会创新探寻之路。

从对农业的一窍不通,到对新型农业充满洞察的理解,期间充满对纯自然食品的追求。“小农陪伴”项目中,看到乡村种地的只剩老人,愿意进行有机农业尝试的也只有老人,她透露出对未来中国农业的担忧。她说:“每次看到麦地里李叔的背影,自己总会止不住心酸。”

农夫市集在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搭建了一个多元化的城乡互动平台,期间有政府、媒体、大学的参与。农夫市集鼓励消费者与生产者对接,通过消费选择来捍卫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实践公平贸易、支持可持续农业、推广可持续生活方式。他们每周举办农夫市集以及沙龙,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农产品、健康生活的知识及观念,加之与媒体的沟通,让农夫市集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从而建立一个更大的平台,让健康生活的观念为更多人所接受。

在提到新型农业时,她提到了去年的“褚橙柳桃潘苹果”这个经典的网络营销案例,提到了陕西标志食品将由谁代言,新型农业该怎么去推动,以及对于我们能做什么的思考。

 

李俊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秦岭青年使者协会主席

无标题3

作为校园公益与社会创新的践行者,李俊成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他以组织创新型架构以及人员管理这个校园社团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开篇。接着叙述了其社团的品牌活动“地球一小时”,从2013年第一次的创意萌熊引起关注,促进大学生对于地球一小时的认知,引导大学生于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当地时间晚上20:30自动熄灭电灯1小时,得到大量支持的同时亦提升了社团的影响力。2014年,“地球一小时”走出西农,走进当地社区,经过一系列不懈努力,超过300人在活动当日晚八点半聚集到广场进行熄灯一小时活动,进行有益身心的互动,促进了这个农耕文化发源地的社区居民与西农学生对地球一小时以及环保的认知,更通过深度参与的亲身实践让大家的环保理念落地。

在校园进行公益与社会创新应该拓宽自己的眼界,不因地理位置而蜗居,应该“站在镜子里面”思考。李俊成说,“一”很重要,我们应该集中精力于一点,运用有限的精力做出最大化的成果。

无标题4

 

PART2   call to action:未来之路

在倾听了从公益项目负责人林慧丽姐姐、社会创新组织发起人武志娟女士、校园社团负责人李俊成的讲述之后,每个人对公益与社会创新背后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公益与社会创新的未来之路又在哪里呢?主持人公布了讨论主题:公益与社会创新模式的结合。

针对这个问题,两个小组的成员经过互相讨论之后,有了自己的理解。

第一组:发展以经济为基础的新型公益与社会创新之路

无标题5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众多新兴的泛社会公益项目,例如TED、明眸、ijoin、田野营、影响力投资等。然而西北地区的公益项目普遍还是更偏向于传统公益,如支教、捐赠物资等。然而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公益只是“治标不治本”,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目前所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解决的无论是贫穷、教育亦或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都需要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以改善当地人们价值观念为依托。众所周知,TED的核心就是将一些先进的思想、技术向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而我们知道,知识是一切力量的来源。同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传统物质上赠予式的公益只会让这些贫困地区产生依赖。而至于食品安全问题,中国是人口大国,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并不是很高,贫富差距很大。全民绿色食品是一项成本非常高的项目,这种消费对目前中国的普通大众群体而言是难以承担的。

所以,西北地区的公益应该向西方或者沿海发达城市学习,从传统公益向新兴公益进行转型。从物质上的赠予转向知识、技术等的一些扶助,物质上的赠予只作为一个基本辅助。

 

第二组:公益的未来需要借力网络传播与观念改变

无标题6

公益在很多程度上是需要宣传,需要被知道才能做好的。只有我们被社会知道,才能从社会中获得力量,引起社会对我们所做的公益项目的思考。在这方面的社会创新,不应该拘泥于普通的宣传方式,应该更多的发挥青年人的创造力。我们可以引入一种新的视角,比如说外国人的视角,又比如设法让不同处境下的人换位思考,还有说在支教的时候应该更多的涉及孩子们所不知道的知识,而不是停留在和以往相同知识的重复。
但其实在越来越现代化的社会中,做公益也可以从很原始的方式中创新,就比如说组内成员提到的在云南组织城市居民用闲置物品与偏远地区农民换农产品的另一种公益的方式,尽管说回到了最原始的物物交换,但其实,对于农民来说他们得到的是平等交换而非感情怜悯,而对于城市居民,他们也得到了想要的绿色蔬菜,古老的物物交换在这里来说也是一种形式的社会创新。而在当今信息时代,关注微信微博自媒体在公益宣传方面的应用将是大势所向。不断的完善微信息平台对于公益与社会创新,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面。

做公益是需要让社会知道的。

无标题7

公益与社会创新探究之路仍旧遥远,需要我们去勇敢的实践,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本土化道路。

一场交流会已经结束,但我们的影响仍在持续。每一天,我们的讨论组里总能传递出新的消息,新的声音。这便是CAPE的价值,提供一个平台,让我们不再拘束于已有的生活,而是看到其他的人在想什么,在干什么。相互的鼓励与彼此间的号召使我们青年力量的产生与延续。在本文发布之际,我们收到了几位朋友的信息,由于参加此次活动,结识到一些人,了解到一些信息,进而投入到公益和社会创新行动中,在一个多月的实践中有了新的体会,将会为我们继续讲述。

在西安,在CAPE,我们搭建起这样一个平台,将青年的力量召集,让青年的力量凝聚,让我们每一个人做出有益于自身,有益于社会的改变。青年力量,你我共享。公益与社会创新的真实背后,值得你我共同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