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播报】10.27<“第三重身份”—遇见未知的自己>活动回顾
活动记录/胡笳
十月二十七日,星期天,午后的暖阳温暖入秋的大地,暖阳下的惬意时分我们相聚在星月咖啡馆。下午两点整,当参与者们陆续就坐的时候,我们新一期的Meetup也正式开始。
“寻找未知的自己”这个话题吸引了我们每一位的参与者。当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时,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份都是多样的。除去家庭中的我和工作学习中的我,还有另一个未知的我等待着我们去寻觅。因此我们相聚在星月咖啡馆,在交流和倾听中寻找那个“未知的自己”。
一如惯例,CAPE西安负责人之一南昊首先为大家介绍了CAPE的总体情况。南昊强调,CAPE与其他交流会的最大区别在于重视每一个参与者的发言和感受。在聆听与讲述的过程中,我们让每一位参与者产生参与感和行动力,从而使得他们在返回自己的生活中后用行动来执行自己的感悟。
“行动创造改变,分享传递价值”,这是CAPE的核心理念,也是CAPE西安每一位Caper的共识,而今天的分享就将从我们的嘉宾开始。
PART1:
陈晨的分享
第一位分享者是陈晨。身份的多重性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身为一个公益人的她运营着多个公益项目,在诸多的公益组织之间活跃。同时她也是星月咖啡店的筹办者之一,担负着一个股东的职责。
身份一:公益人
因为多年的公益实践,陈晨了解到公益组织没有固定地点办公的尴尬。因此在星月中的她筹划将星月打造成第一家公益联盟阵地。为任何有需求的公益组织提供一个线下交流的场合。同时在简约的店面中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公益组织在墙面上留下自己的信息,诉求和资源,从而打破公益组织各自为战的孤立局面。她相信凭借这样一个交流平台,每一个公益组织都可以找到对口的项目,从而提升公益的效率。
之所以将公益作为星月的主要发展面,陈晨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从事公益的道路。从当年的“春晖使者”到筹办起56个民族的公益联盟,大学里的陈晨在吃喝玩乐中替56个民族宣传本民族的文化韵味。如今的陈晨已经毕业多年,但春晖使者的公益人却在在几届人的更迭中保持着自己独立进取、不屈不挠的本色。
“遇见更好的人,遇见更好的组织”在这样的公益旅程中,陈晨找到了全新的自己。
身份二:工作中的陈霸
怀着公益的愿望,工作中的陈晨则被人戏称为“陈霸”。作为工作中的女汉子,陈晨用自己的行动展现着自己的能力。谈及此处,陈晨讲到了“星月”的故事。身为星月创始人之一的陈晨对自己的小店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将星月定义为全国首家公益联盟阵地。从店面转让的谈判桌到店面装修的设计和全程跟踪,再从雇佣员工和营销。诸多的纷扰与杂乱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变得井井有条。而今天,也是星月的首日试营业。
如同一个舞台的展示者,陈晨为我们,也为每一个公益组织建构起一个基础的框架和舞台,而她所期待的,则是在这个舞台上活跃并展现自己的我们。在每一次约定和聚会中,遇见“未知的我们”,则是星月里的陈晨最大的希望。
身份三:思索者陈晨
谈及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陈晨格外提及那些帮助她前行的人们。但她更愿意去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那些生命中的贵人出现在她的生活中。一路走来的历程固然困难,但正是在困难和抉择的冲突中,她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贵,促成了她的进步和上升。因此,陈晨在总结中格外强调“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当我们“朝着共同目标而努力”的时候,我们遇到的不仅是“未知的自己”还有生命中的贵人。
詹利君的故事
下一位讲述者是西工大的詹利君。不同于活跃在社会中的陈晨,他的身份在校园和工作间摇摆却也展示出不一样的精彩经历。
身份一:网络探索者
因为对本专业的熟稔,詹利君首先为大家分享的是互联网时代对各行各业的冲击与挑战。
互联网带来了大数据时代,能够掌握数据并分析数据的人便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其次是移动网络的资费冲击。当谷歌的网络电话以免费的方式盈利的同时,传统的通讯业务必然遭到冲击。
而新生带来的还有旧巨头的消亡。无论是底特律的没落还是柯达作茧自缚般的“自取灭亡”。当思维停滞,无法跟进新思想,无法分析新数据的时候,没落成为必然。
同样,以数据反思中国,我们的发展还有大量的路需要走。
身份二:创业开拓者
讲起创业詹利君同样津津乐道。
大学前的他便已经通过批发啤酒来发展自己的业务,大学之后他转行文化衫的售卖。而此时的他,则希望利用自己的网络实践经验和能力开创出属于大学社团的资源网络。
身份三:多重身份的思考者
分享的最后,詹利君说,分享的过程实际上是将自身沉淀并反思的过程。面对多重身份,他将自己划分为通病者,改良者和得到者。所谓通病,指的是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的心智与脑智的不匹配。我们擅长考试却不擅长处理生活中的选择。面对这一通病,我们需要的是改良自己:要么成熟起来,要么敢于做出选择。而成熟则源于在社会和大学中的得到者身份。在交流和了解中既了解他人也认识自己。
最后,詹利君用这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分享:“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来时的方向”。
狄简的不简单****
相比于詹利君游走于校园和社会的双面角色,狄简将自己的经历分为生活中的自己和MAD中的参与者。
生活中的狄简用自己一个接一个挑战平凡生活的举动探索着自身的青春。从高中时“为了看大海”而独自一人以打工换食宿,从而辗转到达厦门,到大学期间放弃雅思寻道立人大学。这些打破了生活节奏的举动造就了狄简勇于并乐于挑战生活的习惯。如今的她也转行管理领域期望在企业管理方面做出属于自己的建树。
而MaD中的狄简则展示出性格里强大的一面。 当初为了参加MaD,狄简选择加入到沙发客的行列中。通过寄宿在当地人家中,狄简既剩下了旅行开支,也在与当地人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思想。MaD中,最令狄简难忘的莫过于“都市夜行”这一活动。参与者们每人携带50港币,在不完整的路线图的引导和对当地人的询问中走完自己的路线。这一过程使得同组成员迅速了解彼此,成为可以信赖的伙伴,即使在MaD之后他们依旧保持着联系。
与此同时,狄简加入到“水滴论坛”之中。与其去听某领域大师的讲座,不如与身边类似的人讨论。在共识和分歧中,狄简获得的是比讲座更多的经验。
回忆自己的过去,狄简觉得自己的每一个选择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与其在选择后考虑得失不如在选择中坚持自己。“选择本身并无对错,一切只在于是否值得”。狄简用这样一句话告诉我们,未知的自己或许就是那个坚持的自我。
刘智勇的思考****
之后为我们带来分享的是刘智勇,他将自己的经历带入到分享中,以自己的视角带来别样的思考。
刘智勇的故事开始于高中期间的“模拟联合国”大会。当时作为中学生的他加入了模联的大会。面对一群“思想与口语高出我许多的人”,刘智勇只能选择倾听。这样尴尬却又值得欣喜的经历磨砺了刘智勇。等他从东北来到西安之后很快便在西安的模联中找到了归属感和团队感。伴随着一路的努力,他从校内走向市内,再迈入省内最终加入国内的模联大会。
虽然在这期间刘智勇也得到了锻炼,但随即在他的心里也产生了新的困惑: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成为我们自己。
这样的困惑源于大学中的新老生交流会。当他面对一群对大学困惑的学弟学妹时,他遇到了这样的迷茫,并在迷茫中感受不安。如果“我所学的专业不是我所喜爱的”,如果“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回到这里”时,他用多重身份的分析来解释自己的困惑。
刘智勇说,第一重身份是本性流露的自我。当我们面对家人的时候,我们不需要伪装,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其次是在社会中的第二重身份的我,一个带着面具的伪装者。面具下的或许不是心计和城府,而是一种反思:“我该如何让他人认同我”,“我该如何与他人交流”,“我该如何传达自我”。这些疑惑,或者说是隔膜,构成了我们的第二重身份。而第三重身份则是思想中的抗衡者,也就是面对迷茫的我们。为此,刘智勇提出了一个A+B+C的内心纷争解决法。把纷争分为:事件+信念+结果。以此来分析自己所描怒低的困惑。
最后,刘智勇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的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思考:“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当我们能把握自己的时候,我们便已经掌握了自己的潜力。
Vivian的远行与思考****
如果说刘智勇的经历和感悟是一个大学生行与思的交响,那么Vivian则是用自己的旅行完成着对自我的探究。
Vivian说,自己的经历源于Working Holiday 这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她以打工换食宿的方式游遍了新西兰的南北二岛。
活动期间,Vivian所经历的项目也各式各样,从山林中的垦殖者到流水线上包装奇异果的员工,再到旅社的前台接待,Vivian在经历着多种多样的挑战也感受着各种生活状态带来的冲击。
Vivian说,未知自我的探求就好比是对自由的探求。但真正的自由是什么?Vivian说,旅行带给她关于自由的思考:“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的时候可以不做什么”。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未知的自我代表着那个可以自由选择的自我。
最后,Vivian告诉我们“人生就好比是旅行,当你决定出发的时候,最难的部分便已克服” 。
PART2:每一个人的感悟
听完了嘉宾的分享,在场的朋友们也有许多的话想要说。
大学生们的观点大多与自己的校园生活相关。有人认为,第三重身份下的自我,是一个勇于跃出自己的生活,做自己不敢或不能做的事情。也有人跳出自己的校园,在理性的层面思考未知的自我,认为未知的自我实际上是不愿意说出的那个自己。在隐藏之后,将自己保护起来的,不想被他人触及的另一面。
如果说大学生们还在纠结于专业和校园,那么他们的硕士学长学姐们则在思考自身愿望和所学专业的关系。有人在西工大就读却梦想着作为记者游览天下,她希望未知的那个自我可以在面对生活纷扰时给予自己力量。“不为繁华易素心”。
而对那些已经步入社会的人们而言,第三重身份展现出他们自身对于社会环境的不满与压力下寻求释放和突破的渴望。他们中有人提到了工作角色和自身愿望的冲突:当面对办公室烦躁的人缘关系之后,寻求着一种内心宁静和平静的渴望。有的则反映出在社会压力下自身试图突破自我。但也有人以另外一种视角看待这一问题,认为未知的自己是需要接纳的,我们不必逃避,因为预知之外的世界依旧精彩。
PART3:分组讨论,共同感悟
接下来的分组讨论环节中,考虑到每一组人员的多样性,我们将在场的小伙伴们分成了三组。因为在之前的环节中大家已经大致地了解到彼此擅长和从事的工作,因此大家热络地聊了起来一下是各小组的讨论结果:
Group1: 多重身份下的职业选择
第一组的分享大多注重着选择的机会。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情景注定我们会有着多样的身份。
回顾每一个参与者的生命经历,从大学毕业季的诸多选择就可以看出每一个学生的尴尬。找工作还是考研,找什么样的工作,考什么方向的研,这些不一样的选择下,我们又能否坚持自己的选择?第一组的分享者告诉我们,正是因为不自信才导致了我们对多重身份的向往。
然而,这种对选择的恐惧源于对选择的不习惯。反思大学前的生活,每一个人都不会选择。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没有选择的机会和选择的可能。唯一选择的机会在于高考的志愿填报,但“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来维持这一选择”。
面对多重选择的尴尬,与其说是重要的选择成就了我们,不如说是重要的选择让我们的心智成熟。心智成熟的标志则是相信自己曾经做出的选择。
Group2:不必定义,身边远方均是自己
第二组的讨论者认为,第三个未知的自己是不需要定义的。
这是一个完全自主化的形象,不受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凌驾于自身的意愿之上。对于现实中的不足,在第三身份中被补全,产生了理想中的生命状态,同时对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做出反作用。
而理念中的自我也可以视为对理想的追求者。这一理想既可以看作对近期目标的渴求,也可以视作对自我的划分。
所谓的自我可以视为对“可实现的自我”和“无法实现的期许”。在第三重身份的帮助下,我们在关照现实的时刻保留梦想。
Group3:本我与自我,认同和接纳
第三组的讨论者则认为未知的自我是一个认同和接纳自己的过程。
当我们面对社会的时候,我们很难保持自己做事情之前所怀揣的初心。出于自我保护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想法以迎合社会。这种想法是对的,但却令人遗憾。这种遗憾源于每一个人的工具化和可替代性,这导致了我们每一个人对自身价值认识的缺失和低下化。
因此认同自我的选择,接纳这个有瑕疵的自我是第三重身份带给我们的最大的帮助。
PART4:比思考更远的未来
随着暮色的降临,时间已经不知不觉间到了晚上六点,而今天的分享会也进入了尾声。当我们每一个人行走在世间的道路上时,我么都是在“寻找未知的自己”,也期待在这样的旅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第三重身份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自由与向往。
回首半年来的历程,CAPE西安先后完成了十次Meetup。从人文领域的追问社会科学的探索,从旅程的风景里,从正能量的生活中,每一次的Meetup里,我们都在发现新的主题,我们都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寻找未知的自己,坚持自己的选择。CAPE西安,与大家一起探寻未知的远方。
【相关公益组织简介】
春晖青年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春晖”)成立于2007年,是以青年群体为主,自发成立的青年公益组织,以“做合理幸福的青年”为使命,旨在通过各种公益探索、实践,关注、支持青年成长和公益发展。八年来,春晖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青年公益组织。形成了“春晖使者行动”、“春翼行动”、“春晖传媒”、“春晖青年公益发展论坛”、“春晖学堂”、“梦想空间”、“雏雁起飞——大学生公益行动激励计划”等品牌项目。
MaD,成立于2010年,由香港当代文化中心主办。MaD相信青年人可以带动改变,致力支持亚洲各地青年人,发挥创意,为个人、经济、社会和环境创造正面改变。经过了三年的探索,MaD从一个简单的信念—具创意、同理心、能合作的新一代可以改变社会—慢慢找到更清晰的方向。从以创意、创业、创新及发现为主轴,MaD演进为成一个锐意推动跨界思维的平台,以多元及共创的精神,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合作,发现个人与社会更多的可能性。
- 原文作者:CAPE
- 原文链接:http://www.capechina.org/2013/10/meetup-xian-10/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