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柯诺

1

作家苏岑说:人生旅途中,大家都在忙着认识各种人,以为这是在丰富生命。可最有价值的遇见,是在某一瞬间,重遇了自己,那一刻你才会懂: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

中国古典哲学里提到:三生万物,这里的“三”指向“多重”。昆明Meetup的分享会上的“第三重身份”指向多重身份,不仅是第三位身份。

你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吗?你向往多重身份的生活状态吗?你可知道你的多重角色来源于你孜孜不倦寻找深层自我的内心?

直面自己更多的需求,追寻你的内心,在不同与相同之间,见识生命中的种种可能性,活出全新的自己。

 

「树叶手印」

签到者素素别出心裁,为大家连夜设计了“签到树”。无论工作人员、嘉宾还是分享的伙伴竟然都早早提前入场了。摄影师Lucy在她的随笔中提到:“这棵树不打算开花不打算结果,但是这棵树把所有人聚集到了一起,记在了你我心里,在我看来,这就是这棵树的意义。”

2

3

我想结识你的第「三重身份

活动开始前,全体起立,大家为昆明火车站“3.01”暴恐案中逝世的同胞默哀两分钟。

5

4

6

继续分享来自摄影师Lucy对于破冰环节的记录:“哗的一下,所有人都站起来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去认识周围的人。镜头下的所有面孔,在这一刻都全然放开了戒备,眉间舒展开,眼睛blingbling地会放光。初次认识,不带有任何杂质的去认识和尝试了解,有相互抬起对方姓名卡来交流的;有一只手抬着卡片另一只手尝试更好表达自己的:有相互认识握握手的:有把名字一一记在纸上的……不管是怎样的形式,作为一个在围观的却也置身其中的人,我喜欢这样简单直接的方式,每一个人对别人是一种展示而对自己也是一种认识,不是吗?”

7

8

9

10

召集人糯米的「第三重身份独白

11

糯米通过独白自己十年前的心灵往事开启在场每一位小伙伴对于心中“第三重身份”的思考。她调侃自己因为腿短放弃了主持人梦想,却在日后的生活中通过认真、敏感地与别人交谈,听别人的故事,仿若自己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访谈。

如同此次“第三重身份”Meetup的发起,糯米最初的想法简单又直接:“我想有第三重身份!我想聚集和我类似想法的人;我想看看他们都是谁;我想为也有这样想法的人提供资源共享的平台。人的角色生活是很有限的,我无法亲身体验更多种生活,但我愿意聆听别处的生活!我信这一切能带给我全新的能量!”

 

四位嘉宾分享私房「第三重身份体验

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们的四位嘉宾各自代表他们出生的年代。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酝酿下,社会发展脉络和演进方向日新月异。我们既有兴趣也有需要通过不同交错时空下的传播载体“人”来解读时空变换所带来的“身份”变换。

九零后嘉宾 艺儒

12

高中毕业时召集应届毕业生,依据自己的备考经验和学习方法,帮助学弟学妹们离开填鸭式补习班,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大二学习之余,会尝试各种课外扮演:外商随行翻译、马拉松上的运动衫女将;2013年创办芝麻青年会,帮助地处西南的云南青年人孵化他们的创新项目、推动分享交流,并美其名曰“四大家族”:语言家、思想家、实践家和生活家;参加MaD年会,分享了grannies can cook的项目,同时在MaD的影响下,回到昆明,开始做芝麻青年会的线下平台:“芽木创意咖啡馆”。

13

以下是记录者小关的出炉感想:

“一个尊重梦想,心怀大爱做小事的女生。对于‘时间和机遇重于一切’的她,提倡大家走出自己的生活舒适圈,去探索未知的领域,生活的天堂用来发现,而不能局限于视野。珍惜每一种角色,演绎它,演好它,释放自己的真性情,用一种最原始的姿态接受每一种生活。

 

七零后嘉宾 Jim(新浪微博@云南镜像)

14

华阅数码CEO,新浪华南创始人,有深厚的跨国企业营销管理、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营销经验。

Jim在发言一开始就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从生命延续的维度,我是由三重身份构成,过去的我既是父母和先祖,未来既是自己的子嗣。从自我发展的维度,我是一个动态的变幻过程,也是伴随不断的希望和希望幻灭的过程,当然也有不断的达成希望的过程。问题的关键在于,我是否一直有希望,希望是什么?而我的多重身份,将直接源于我希望的能力。”

15

让我们来分享下记录者云朵的独家感受:

“Jim的分享我认为直接秒杀了很多人的理想生活状态,一句话:还让别人觉得自己那也叫生活吗?清晨给花圃蔬果浇水施肥,几页毛笔字,俊逸洒脱,吟诗作赋,悠然自得,不食人间烟火却又纵观人生百态,品尽千番次滋味。这是个我理不顺的逻辑。宋朝的风流才子到中午便摇身变为从事金融投资的“恶俗”商人(纯属引用Jim本人的形容词)。晚上的Jim又变成单纯的老师,专注的和孩子在一起。当然,这不是全部的Jim,他的生活当然不会仅仅如此,他也会逛逛夜店,沦陷在交错灯光,节奏音乐的迷离之中,或闲置自己的思维,或又突然想起点什么,任其来去,不阻拦亦不惊扰。我的灵魂坐在他的对面,想起大学时代我在夜店中的挥霍,被众人举到舞台上的疯狂,群魔乱舞的酣畅淋漓,我们热爱的是什么呢?生活之释放频道,另一种意义的随波逐流,任其飘荡。总之,这是我特别喜欢的Jim的一句核心总结:多重身份,即为自己多留几个频道,人生的丰富在于多预设几个频道。”

 

六零后嘉宾 洪海波

16

诗人,艺术评论家,《秘境PHOTO》杂志编务总监,昆明五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昆明佛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著有《山中讨论》、《上下——洪海波现代汉诗选》。

洪老师被戏称为“一个非诗不能活的人”。18岁写诗出书,几十年里竟然从事过地震局勘探员、农牧学校老师、《云南市场报》记者、广告人、画廊老板、杂志总编。他拿起第一份道具,一本厚厚的名片夹,通过描述自己亲历的多重身份之外,点明他的要点:相对固定的人的“第三重身份”往往会附加一些条件,如社会的和哲学的。社会属性要在生活圈内发挥作用,影响他人的行为,而哲学属性則蕴藏更深层次的含义—-代表人的真实身份。”

17

洪老师的另一经典段子是“吃茶去”。这时,他拿起了最后一个道具:盖碗。他说:“这是瓷做的,‘瓷’的英语是‘china’,代表着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碗盖代表着天,中间的碗代表着我们人,最下面的碗托代表着地。天、地、人,我们就在这个茶碗里,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天地宇宙观。这就是哲学、宗教和文化的融合,这就是我的内心和现实的统一。”

记录者南郭先森这样评价道:“洪老师的主题发言,配合着道具,将自己几十年的身份转变娓娓道来,生动具体可感。盖碗茶的压轴,更是惊艳全场。用梁苹女士的话概括:‘洪老师是一位追求内心诗意的人’。”

 

五十年代嘉宾 梁苹

18

中国妇女报高级记者,云南记者站站长。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近三十年,关注妇女儿童的生存状态,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是我国最早涉足吸毒问题和艾滋病领域的记者之一。由于报道艾滋病防治等相关领域的突出表现,曾被众多国际项目聘为媒体顾问。

从一名社会变迁的记录者变身为社会活动的实践者的经历,对“第三重身份”的认知有着切身的体验和感悟。这是梁女士对自己的评价。80年代里她走出校门、初涉社会。那个年代的很多人都只有一个职业身份,甚至还是‘被’成为这样的人。她的梦想是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甚至是一名乡村女教师,却被分配成为公务员。她不甘心,在近8年的抗争后,通过推荐和考试进入《中国妇女报》成为一名职业记者。在25年的记者生涯中,阅览人间百态、直面社会变迁,她总结说:“我所身处的那个时代所张扬的梦想、责任、使命、社会良知等公共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价值观更是天然的契合了这个职业要求。”

19

以下是记录者尤里记录的梁女士对于第三重身份的总结:

“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可能让我们失去了一些发现自己的机会,也可能让我们把一个规定角色发挥到极致。开放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多的可能性,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增加了多种选择带来的风险。我们可能在诸多的尝试中经历各种失败,也可能在探索不久就幸运地找到自己;我们可以一生只做一件事,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走的很远很深,也可能同时拥有几重身份全方位地去发挥自己的才能,让自己活得丰富而精彩。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认为人生的意义是获得快乐和幸福,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终极价值。所以,无论是选择多重身份还是只要一种身份,让自己乐在其中才是最重要的。”

 

四个议题分小组讨论

艺儒小组议题:社会好演员——青年人如何找到自我身份与内心及社会的最佳契合点(以下发言截选内容来自记录者小关)

20

Geek豆:认识自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清楚自己所想要的,不想要的……要勇于走出熟悉的环境,去发现新的自己。“社会好演员”这个角色对于大家各自来说,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演绎,但共通的是,尊重自己的“身份”,尊重他人对自己“身份”的选择。

马彬先森:生活是需要尝试的,每一种心情都值得体验,接触新鲜的事物,会发现每一本书,每一个人,每一座城市都有他的性格。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去拓展自己的视线,保持本心不停追寻,去寻找和丰富自己的信仰。换一座城市换一种心情,体验一种新生活,发现一个新的自己。

孟飞先森: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复杂和抽象的,是一种内在,心灵的磨砺需要外在环境的激发,用心灵去感受去探索,用眼睛去发现去观察,外在的世界给予我们不同的经历,而将外在经历和内在感触相结合才能形成真正的自己。只有深刻的经历才能成就一种属性、一种信仰。

凯丽:春节期间作为西双版纳的志愿者,第一次离开父母在外过春节,这次勇敢的尝试使她有机会遇见各种有故事有经历的朋友,受益匪浅。与此同时她也在思考着“孝道”与“远游”的最佳契合点。在做着最本真的自己同时,也不忘力行孝道。

笑笑:有信仰的素食主义者,通过自己的自律行为来感染他人。心怀大爱做小事,尊重每一个生命,珍惜每一份感情。

黎黎:人生应该是有规划的,高瞻远瞩,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有条不紊做好每一个自己,独立而有主见。包容多元化却也要坚定一条路,坚持自己的喜好,做喜欢的事,爱想爱的人。

智弘先森:人生是一个需要不断追寻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发现和解决一系列问题。要敢于尝试不同的生活,尝试去改变。坚持自己,不忘初心。

 

Jim小组议题:你现在是谁?你想成为谁?(以下发言截选内容来自记录者云朵)

21

入进:直接面对内心的自己,便是三重身份的一种表达,因所处环境的不同,我们内心身份也会发生变化,当真正打开自己内心的时候,释放自己,才会体验到不同身份。入进想要走到荒野中去发现自己的生存能力。

李倩:我是一名警察,非常幸运的是工作三年我争取到工作和喜欢的事的契合点,我梦想成为一名钢琴家,期待除了正常的工作外还有自己的空间,在现有的职业上我选择做好平衡,然后让职业达到新高度,慢慢发现工作之美。

宋姑娘:我在NGO工作,我认为个人在追求身份认同时必须有社会环境作为依托,父母希望我有稳定的工作,我在纠结是否妥协,我想参照更多人的经历。同时我看到NGO的很多弊端,我也会想是去改进还是选择离开。

媛湲:我有时活在我的认知里,有时候我会触角全开,吸收每一个信息,有时我又很封闭,我就在这两种状态里来回转换,我从事行政工作,但我想转行做驯犬师,有时我更愿意和动物待在一起,动物比人简单多了,最重要的是我相信向死而生。

潇伊:我大一,时常感到无法驾驭自己,我学日语,最想做的事是深夜去大山住一晚,还想去古镇做一家古玩店老板。

艺鸿:我的父母思想保守,他们期待我读书成才,我总是一副乖乖女的形象,偶尔也会有疯狂的念头,比如小时候想成为演员。

素素:我是一名老师,我想成为自由职业者,想拥有自己的事业,我认为人生的核心就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要内心存在的东西,就要去坚持。

 

洪老师小组议题:坚守相对固定(人性根本的、与内心对接的)的第三重‘身份’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以下发言截选内容来自记录者南郭先森)

22

李智宇:我看到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人少年时应该做个好儿子,青年时应该做个好员工,中年应该做个好父亲。这就是成功。第二我们扮演这么多角色或身份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我推崇的八个字就是“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双福:我现在是一家公司的市场部经理。除此之外,我还有三重身份。第一,我是一名大学生商务赛事资讯聚合者,我的网名叫“赛事君”,在网上有上万名粉丝,有一定知名度。第二,我还从事互联网产品的推广工作。第三,我还是一名孤独的青年实践探索者。

曾婷婷:在读研期间,我做了很多兼职。比如教十三四岁孩子的成长课程。在这些兼职身份当中,我收获了很多。我现在的身份与我梦想还有些距离。但我认为通过自己现在的专业和职业平台,也可以找到与自己梦想的交集。例如,我们院的医生就受邀到电台、电视台做嘉宾主持向公众讲养生保健知识。这也是我以后可以努力的方向。

李怡菁:就像上帝掷筛子,我们的身份有很大的随机性,中间会有很多的巧合和缘分。我现在还有一重身份,就是昆明棒球队经理。我发现我毕业工作以后,人生的宽度突然变得很宽。所以,我现在的困惑是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抓住,什么都舍不得。

许玥:我还在北京上学时,我是个“红迷”,爱读《红楼梦》。云南人都是“家乡宝”,回到家后,我喜欢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旅旅游。我平时也会去从事一些与会计、金融有关的兼职,从中会有不同的收获。也许我还太年轻吧,还需要时间去沉淀。

戴美清:我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身份。我出生在浙江,长在山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选择了山东。山东的高考很恐怖的,竞争太激烈。所以,我没上过大学。我工作10多年了,工作很枯燥。我现在业余时间爱看“网易公开课”。我英语底子还不错,正在自考英语。

凌飞:我看过一本心理惊悚小说《11个我和城堡》。我就想:“第三重身份?这帮人是不是也是人格分裂啊!一帮精神病人的交流?”不过,我还是报名参加了活动。我自己仍然在寻找我的第三重身份。

罗婷姐:我是一个不定性的人。现在定位在茶文化行业。我小时候上二年级时,省杂技院来选拔苗子,我是被选上的两名学生之一。但是,我爸妈觉得练杂技太苦,舍不得让我去,就没去成。我想我可能是有一点杂技演员的天赋,如果我去成了,我就多了一重身份。可惜没有去成,这也是我的一点遗憾。

 

梁苹女士小组议题:在多重身份中如何实现自我的平衡(以下发言截选内容来自记录者尤里)

23

叶筱菡:我认为要实现身份的平衡是非常困难的。我在大学的时候同时担任班委、参与社团,还是学校乐队的后勤人员,要平衡这三方面的工作非常困难。后来我让这三个群体实现了交叉,让他们互相认识,之后再碰到难协调工作的时候,他们给予了我更多的信任。

程宇:我加入了很多的组织,在学习和工作上要做很多时间上的协调。我现在管理的组织主要做的是召集假期返乡的大学生加入到为当地服务的队伍中来。我对喜欢的事情就会很痴迷,有时也会让我很混乱。可能在平衡身份的过程中我们要判断轻重缓急,对事物要有排序,也要有规划,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哪一个是最重要的,要带着想法做事情。

杰凡:我之前是玉溪的公务员,现在是昆明的公务员。环境的变动让我很不适应。就环境来说,我喜欢之前的环境,抗拒现在的环境。但我又明白,上昆明能开阔视野,事业会更有成长的空间。我知道有舍就有得,我有时也会困惑。最终,我想我还是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

芮绮:要明确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大学毕业后被父母安排进了某国企,现在已经是第4年了。我的身边都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同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比较冷谈,我想要挣脱这样的环境。

道夫: 2007年我自学了德语和英语,在网络上找一些翻译的兼职充实自己的生活。2010年入行,成为一名律师。我觉得一个主体也需要外交官,就像国家需要外交部一样,我对我的生活也有自己的规划。星期一至星期五做律师的工作,在周末,我转变成一名教师,教德语或英语,把我的兴趣转变成能帮助别人的技能,我可以给予。

丽梅:人生就是成长的过程。我们就像是大海中漂浮的小舟。我曾经是好学生,现在是好员工,可是在家庭生活中母亲的角色却没有得到认可,家人抱怨我把太多的精力用在了工作上,而忽略了家庭。我也在不断的思考,我应该如何解决矛盾。现在我知道,我的人生中妻子和母亲的身份才是重点。我觉得寻找平衡,要先放平心态,相信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小组代表做全场发言

24

“我们都是社会人,扮演不同的“复式角色”。当我们走出熟悉的圈子,开始新的尝试,我们就拥有了“第三重身份”。享受光环,也要承其重量。在拥有这个“身份”,享受它带来的喜悦的同时,我们也要承担起它所带来的责任。”(By Geek豆)

25

“我们组的集中观点是工作和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分开的。我们可以慢慢的去让两者更加契合,却很难在一开始工作就做你最喜欢做的事。”(By 云朵)

26

“人的一生要扮演许多种角色,为的是适应各种不同情况下生活对于我们的要求;时间修整了我们的棱角,让我们越来越‘圆滑’,其意义不只是让我们适应这个世界,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提醒我们距离真实的自己有多远。”(By Lee)

27

“多重角色会伴随我们终身,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角色之间的平衡呢?首先我们要与身边的人充分的交流,对不适合我们的角色大胆说‘不’,要学会说不的技巧。第二,找到心态上的平衡点。第三,判断事物间的轻重缓急,做出智慧的选择。第四,遵从自己当下内心的选择,即倾听内心的声音。第五,大胆、勇敢的舍弃不想要的。最后,我们要理清自己的身份,相互转换与平衡,探索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By 尤里)

28

愿我们都活出全新的自己!

 

本期Meetup网络技术支持双福通过设置“红点直播”,为无法到场的其他朋友开设了微信群内的“现场直播”。

摄影师CD整理了活动的所有照片和音频资料,上传至百度云盘(密码:3orn)。欢迎大家点击观看图片和收听音频!

 

活动场地空间分享链接

INCEPTION有机茶屋

29

lnception为您创造与威廉王子御用调香师的纯真邂逅,我们真诚为您奉献天然、有机、健康,纯正的英式下午茶,Inception让您在茶香四溢中与海洋之灵的珍珠再创奇缘,我们开启纯真的希望,等候您最美的启初相遇!

地址:昆明市顺城购物中心三楼百老汇影院IMAX对面

电话:0871-68580116

 

芽木创意咖啡馆

一个让有意思的青年人“宴遇”的地方。

在芽木,我们有“幸福语言合作社”,帮助想要学好其他语言的同学分享资源、互相帮助;我们有每周一会的“宴遇”,邀请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圈子的陌生人,轻松地边吃边聊,期待意外的收获;我们还有看书成瘾俱乐部,我们会不定期办密闭读书会、读书推介会;我们还提供“爱书托管”服务,让a君闲置的好书可以让b君、c君一起分享;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标志活动在我们这家街角咖啡馆的后面,有一个长长的户外台阶。

在这里,我们的ideas punch party应运而生。

每期punch party,我们会根据不同主题,邀请3~4名嘉宾做10min分享,8~16名参与者做5张ppt分享。让大家交流的宽度和广度都能延伸。

其实,在芽木,我们在做很多事情。但是所有事情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创造一个更好更开放的青年公共空间,尊重彼此的个性,为生命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线下平台地址:芽木概念咖啡馆-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南门,南都步行街

公众微信平台:zhimaQNH

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233652/

微博:YumCafe

黑芝麻艺儒-微信号:450914142

-邮箱:aprilyin1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