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泓翔
这三个月在非洲,当别人问我我是干什么工作的,我要么决定认真回答却发现回答不清楚,要么马虎说是“给中资公司工作”或者“是记者”。之所以这个本来简单的问题在我这里困难了起来,大概是因为“干什么工作”已经不在我的思维方式里面了。对于我而言,思考的点不在于“我的工作是什么”,而在于“我在做什么”,不在于“我想成为什么”,在于“我的目标/愿望/梦想是什么”。
2013年8月15日,我第一次到达了非洲。这一行的正经目的是参加南非金山大学为期三个月的“中非报道项目”,作为一名中国记者报道非洲。然而,我深知如果只以记者定义自己,那么对于别人理解我而言必然是误导性的。一个中国大使馆的人这么定义我:“他不是记者,虽然在做记者的事情。”
我是一家中国在非公司的商务代表,并且为广大中国投资者提供咨询乃至导航是我的愿望;我是一名自由攥稿人,喜欢写中国人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故事;我是一名调查记者,调查与中国相关的非洲犯罪如象牙木材走私;我是一个研究中国海外投资的研究者,明年5月开始还算是哥伦比亚大学的访问学者;我是一个类似NGO《中南对话》的发起者,而且成为社会活动家是我的愿望和兴趣。
如果我用以上的自我介绍来开始,听者肯定就糊涂了。商人,媒体,学者,NGO,这些不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事情吗?一个人怎么可以同时做这些?然后,喜欢为“职业伦理”较真的人就会抱怨了:你是个记者的话,怎么可以有NGO的心,在企业工作会影响你的专业性,诸如此类。
然而其实如果从目标来理解就很简单了:我希望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从而让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更可持续——无论对于中国还是非洲。我的目标从来就不是成为一个商人,或者记者,或者学者,或者NGO工作者。
我的逻辑是从目标开始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必须要写作,帮助各方互相了解,也帮助我自己了解——无论作为温和的自由攥稿人还是彪悍的调查记者;我必须要为当事人,即中国投资者提供咨询和建议,从而让他们做得更好;我必须要学习和研究,让我真正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我必须要联结志同道合的大家,因为一个人是无法真正改变世界的——但是人的联结却可以。
其实,这些事情在实践中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并且互相促进。中国公司员工的身份让我可以比较好地了解到圈内的世界和想法,从而让我的写作有很多记者拿不到的知识;自由攥稿人,记者的身份让我可以短时间高密度地了解某个事情,并且可以让我有理由见到一些本来见不到的人,从而帮助我的研究。诸如此类。
为什么不简单做一个学者/记者/商人/NGO工作者?我有时候也反问自己。
答案是“我不满足”。我不知道正常的人类是如何思维的,但是我的思维是我想实现我的愿望——不是以某种形式促进我愿望的实现,而是实现。因而,似乎仅仅满足于一个职业是不可能的。职业是今天的现实和明天的目标梦想之间的过渡,然而,很多时候它自身成为了目标,从而让人们忘了前面的真正心愿。
“你真的满足只当一个记者吗?”一个中国驻非大使馆的人在尝试说服我不要完全按照记者思维来做事情时这么说。必须承认那句话说到了我心上。
是的,不能满足。
从复旦新闻到现在,我最顺理成章的出路便是成为记者,而且我确定那也是我擅长的,尤其是在报道非洲南美方面。然而,我不能满足。我无法满足大众在一个时刻关注某事件然后就忘记,我无法满足自己只能当旁观者而不能去直接带来改变,我无法满足说着“XX不是记者的工作”然后就去享受自己的业余生活。
职业还是梦想?
我认为人的人生有这么两种情况——取决于你到底以职业为思维准则还是以梦想:
以职业为中心的话,你会有“日常”:今天是星期一,我应该做什么,今天是星期五,我应该做什么。你的日子是终而复始的。
以梦想为中心的话,你不会有“日常”:为了我的梦想,我已经前进到了这里,接下来我应该怎么走?你的日子是蜿蜒前进的。
以职业为中心的话,你会有明显的“工作”和“休假”“兴趣”之分,你会为到了周末而开心,也会为顺利到了年终而舒心;
以梦想为中心的话,你不知道工作和休假/兴趣有什么区别。因为其实你永远并非在工作,亦非在休假,你只是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而已;
以职业为中心的话,你会为“办公室政治”而烦恼,会担心别人抢了你的饭碗,抢了你的功劳——以一个记者而言便是担心别人抢了你的题材第一时间发表;
以梦想为中心的话,你会因为别人跟你做一样的事情而开心,你也会有竞争对手,但是那些竞争对手是你热爱的存在,他们是帮助你的梦想实现的人,更是让你享受竞争着超越着自己去前行的人;
以职业为中心的话,你会被一些奇怪的东西束缚住,诸如“作为一个记者你不能和被访者成为朋友”“作为一个商人你应该以企业盈利为重心”“作为一个NGO工作者你应该和企业保持距离”——尽管这些都是前人在各行各业经验的总结,但是万一你跟前人不同呢?无论是愿望还是能力。
以梦想为中心的话,你是自由的:你自由地追随自己想要看见的未来,做任何事情都不必因为别人的批评或赞赏而动摇。你深刻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只关心自己的“此刻”与心中的“彼刻”如何连接。
什么,“靠梦想无法养活自己而职业可以”?恐怕,那只是什么都不愿意放上一赌的人努力前的借口吧?想这么说的人,真正努力了吗?真正付出足够的代价了吗?请问无论是什么,譬如公益,如果你把它作为梦想把它追求到了极限,做到了最好,那么你可能不成功吗?只要你创造了价值,那么你也会享受到价值。
再退一步,梦想和生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难道生活竟然是梦想的前提吗?我觉得不是的,那样的并不是梦想。所谓梦想,本来就是你为了追求它而死也可以笑着说“死得其所”的东西,不是吗?
编者注:黄泓翔为CAPE专栏作者,此前他曾多次前往南美亚马逊流域做环境调研,并在CAPE平台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查看他的文章可以点击:http://hicape.com/category/column/huanghongxiang/pag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