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游华盛顿–寻找独立与自由之旅
文/张曼玲
2012年7月28日清晨,我一个人离开密歇根州立大学,到“东兰辛”机场乘坐飞往芝加哥(在芝加哥转机至华盛顿)的航班。“东兰辛”机场实在小得可怜,仅仅是一座两层楼的矮小建筑。由于早上搭乘飞机的旅客少,机场的安检速度很快,加上自助式的check-in服务,我剩下足足一个小时等飞机。登上united express飞机,发现整个机舱的宽度比公交车要窄,一共3列座位,只有一位胖胖的黑人空姐提供空乘服务。我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空,听着持续的发动机运行的声响,飞机起飞了。
白宫
抵达华盛顿特区时,已是下午2点。我乘上地铁,寻找预定好的青年旅馆(hostel)–“华盛顿国际学生中心”。在7月末的华盛顿白天温度达30多度的烈日下,我背着一个大行李包、手持着在Google map 上查到的路线图,踏向目的地。
国会大厦顶端的“自由塑像”
终于走到国际学生中心,我住的房间是6人一间的床铺房,男女混住,2个晚上的房费仅要50美元,在华盛顿市区能找到这么便宜的旅馆,很幸运。整理好床铺后,我走向楼下的客厅,有一个美国男生和一位中国女孩在红色的沙发上聊天,我朝着他们笑了笑,于是开始和他们谈话。男生叫Sean,来自美国弗罗里达州,正在Johns Hopkins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另一个中国女生在9月份将进入Johns Hopkins大学攻读金融学硕士。
国会图书馆内部图
Sean是一位很有绅士风度的美国男生,他有一头金色的卷发,和一双清澈的蓝眼睛,眼中常投射出一种明亮、而温暖的笑意。他告诉我,他曾去过中国、土耳其等国家,接下来打算去日本实习。当我表明,明天想要一个人出去旅行时,他主动帮我查找合适的旅行路线,推介有意思的博物馆给我。看我一副疲惫的样子,他又带我出去吃甜品,补充能量。他的热心和真诚,让我对美国学生产生一种好感。
国家自然博物馆-化石工作室
到了傍晚时分,总算见到在华盛顿实习的朋友Clement,我们一起去“学生中心”对面的越南餐馆吃饭。Clement的整个大学生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着边际”。他考上武汉大学后,放弃学位,申请到香港教育学院,读教育学专业。然而满心欢喜跑到香港的他,发现香港那种单纯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与他的理想背道而驰。于是,他主动退学,准备去美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留学。此后,他在上海成立、并领导了“守护阳光”公益组织,开展了多次支援偏远山区的读书活动。半年后,他转学到美国一家私立教会大学。如今,他在威尔逊总统智库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实习,和3位分别毕业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的职员一起工作,Clement说,现在这份实习收入不高,但每天和美国的政要官员打交道,能让他长见识。
华盛顿纪念碑
谈起自己的选择,Clement笑言:“成功的人总会做出格的事,然而不是每一个出格的决定,总是正确的。你没有看到那些所谓的成功人身后,“死”了一大片跟随的冒险者”。我很欣赏他这种坚持自我、勇敢追梦的行为。听完Clement的经历,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比如,通过怎样的途径,我可以建立或者领导一个公益组织?以及,运用什么方式,能筹集到Semester at Sea(海上学府)的资金,圆了自己环球航海旅行的梦?好多事情,想要尝试。但,这需要一步步来,需要机会,更需要充足的准备和个人能力的积淀。
华盛顿晚上街景
回到学生中心,发现Sean和一位阿富汗学生讨论美国持枪合法性的问题。我猜想,是由于最近发生的“丹佛”枪击案引发这个话题。我好奇地问Sean:“为什么你认为持枪是合法的呢?”Sean微笑地说道:“美国就是因为平民持枪才能建立起来”。我很吃惊。他继续解释道“就是由于有了打响自由和独立的第一枪,美国才得以从英国殖民者中解放。”
芝加哥机场的具有艺术感的板凳
后来,我了解到,Sean所说的第一枪,指的就是“莱克星顿的枪声”,这场由平民掀起的革命,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如今,美国人认为持有枪支具有合理性,原因是他们认为,公民只有持有枪支,才能保障个人安全和财产安全。此外,公民持有武器,是反抗政府暴政的有效手段。这种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天方夜谭,因为中国政府从未赋予公民持枪的权利。当中国公民真的需要抗争、争取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时,我们两手空空,手无缚鸡之力。
第二天早晨7点左右,我就起床,房间有两位韩国大哥,正收拾行李,准备出门。我赶紧凑上去,问其中一位,他们是否要出游,他点点头。我立即说,要加入他们的行列,他欣然接受了。两位韩国大哥分别叫David和Don。David在韩国最大运营商—韩国电信公司(KM)工作,而Don则在“三星”公司做技术师。他们俩在纽约州立大学的宾汉姆顿做1个多月的研究项目,在学校吃住免费。趁着假日,来华盛顿旅行。
我们首先搭巴士到联合车站。下车后,直接朝着独立大道(Independence Avenue)走去,走在宽敞干净的独立大道上,一边是史密森国家航天航空博物馆巨型的现代玻璃瓦建筑,一边是Seaton Section 公园绿茵的草地和树木,前面是一片蔚蓝广阔的天空。我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自由的芬香和独立的愉悦从心里散发出来。(在深圳,吸一口空气,常闻到汽车尾气和垃圾的臭味)
三人走进航天航空博物馆,眼前是一架名为“Rutan Model 76 Voyager”的庞大飞机模型悬挂在咨询中心(welcome center)上方,它是世界上第一架完成(non-stop, non-refueled)无停留、零加油的环球旅行飞机。我们向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问清楚了提供免费导览的时间,并要了一张博物馆地图。随后,走进一楼正门右侧的“How Things Fly”展厅。这个展厅里有许多有趣的小道具,小道具旁边还有一些引发小朋友思考的物理提问,这种结合科学知识和实践应用的趣味性教学,很容易就引发小孩对航天知识的兴趣。
30分钟后,我们参加了博物馆的免费导览团,一位身穿黑色西装,近60岁的老爷爷,根据实际的飞机或是模型,给我们讲解,整个飞机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热气球实验,到莱特兄弟用金属线木料手工特制的第一架飞机,再到近现代的战斗机、直升飞机、小型私人飞机。
在旅游团中,一个6岁美国男孩引起我们的注意。他很聪明,导览爷爷每次提问题时,他都举着小手,用稚嫩的声音回答问题。我想他不是一次来这个博物馆,看着他回答问题后,那种满足又欢喜的表情,我们大伙都很开心。从这个小男孩身上,我看一个博物馆的价值的体现。能否教育、启发大众,特别是对孩子的科学知识的增进,是一个博物馆走向成功的关键要素。
随后,在我的怂恿下,两位韩国大哥陪着我参观了美国国家美术馆。走在偌大的展览厅中,空气是静止的,我静静地看一座雕塑,欣赏它的线条、体态、轮廓,这种静态的艺术品,背后蕴含的力量、柔美、神圣、堕落、欣喜、忧郁、困顿等各种艺术情感交织。一幅美妙的画作或一座精美的雕像,能牵动我的心,或是心境明了、或是感动到眼泪夺眶而出。艺术的魅力在于产生情感的共鸣。我想,如果能有更多地时间,畅游在艺术馆,去了解每一幅画、每一座雕塑背后的故事,该让我多么满足。这个愿望我留给未来,相信我还会有机会回到华盛顿。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美国历史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最大的亮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夫人”服饰的展览,而自然博物馆中,吸引人眼球的当属恐龙展厅和_Hope Diamond_(“希望”钻石,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颗蓝色钻石)。
绝大部分的华盛顿博物馆,都属于史密森学会。这些博物馆全年免费向公众开放(除圣诞节),提供给居民和旅游者足够的时间,学习美国的科技、文化、历史。
结束了博物馆的参观,我们走到华盛顿纪念碑。偌大的绿地上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大理石方尖碑,天是海蓝的,云朵白净。我们坐在微微湿润的绿地上,闭着眼睛,听自由的风声呼喊。已至晚上7点,天仍明亮,我疲惫地爬上林肯纪念馆的阶梯,望着林肯的雕像,陷入沉思。回头看,一位美国男人拉着中国女孩的手一同登阶梯,黑人一大家子在聊天。印度人、西班牙人、形形色色的人从我眼前走过,这就是美国,不论你是什么肤色,什么种族,只要你出生在这里,你生活在这里,你就是美国人,美国就能包容你。
我们的最后一站是“白宫”,尽管我们幻想着可以见到奥巴马,事实告诉我们,完全不太可能。白宫只是一座小小的白房子,一大堆旅客在围栏的外边聚集着,盯着白宫的阳台。一辆警车停在路边,几个警察无所事事的站着。不管如何,想到里面住着奥巴马,真想大喊一声“美帝万岁”,我还是很崇拜奥巴马的。
晚上回去后,看见学生中心的学生们聚集在客厅喝酒,Sean拿起一罐啤酒,问我喝不喝。我摆摆手,想起明早,还得赶着参观美国国会大厦(the capitol),下午要离开华盛顿,根本没时间和他们喝酒、交流。今晚,是在学生中心的最后一个晚上,我与Sean告别,礼仪性拥抱他一下。他近2米的身高,简直可以把我挂起来。
第二天早上,我和David赶到国会大厦时,已经10点左右。领到入场卷后,先看了一场介绍国会大厦建筑过程的影片。随后跟着导游走进中央圆形大厅,墙壁上画着8幅记载美国重要事件的油画,旁边环立着形形色色的雕塑和铜像。楼顶的穹顶上有一幅巨大的大型画作,中心为总统华盛顿,两侧分别是胜利女神和自由女神。整个大厅金碧辉煌,美轮美奂,让人惊叹万分。国会的建筑历史折射着整个国家的发展,我从一幅幅美国重要事件的画像中,引发了无数疑问。美国是如何抵制英国殖民,成为今天的强国?华盛顿为何不选择做独裁者?这些问题都在质问我,为什么不多做一点背景调查。庆幸地是,实践可以检验书本知识,可以触发你学习书本的动力。我们之所以实践,是为了发现自己的不足,再去改变和学习新的知识。
时间实在紧迫,在听完导游语速极快的英语导览介绍后,我马上溜到国会图书馆参观。国会图书馆的装修风格华丽,每一处景象都似一幅画作。匆匆地观赏后,我背着行李,跑向Capitol South地铁口,总算没有错过下午2点飞往芝加哥的航班。
再次回到芝加哥机场等候转机,走在机场大厅,突然传来一连串轻快、明朗的钢琴声,在行人熙熙琅琅疾步穿行的空间,有一台黑色的钢琴坐落在角落,一位带着墨镜的中年人边弹、边唱,他的头微微向上抬,微闭双眼,脸上充满轻松、愉悦的笑容,这真是美妙的一刻我的内心轻松而欢喜,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继续往前走,在音乐中结束了我的华盛顿之行。
结束语
想起当初一个人决定去华盛顿旅行时,不少和我在“密歇根”学习的朋友担忧我,怕我迷路、遇到抢劫案,甚至遭遇枪击事件。我感谢他们对我的关怀,然而,我自己,一点也不怕。因为一切我都做好了计划安排,一切信息都罗列在我的脑海。我相信美国的自由不是泛滥的,而是宽广和包容的。
一个人的旅途可以带来什么呢?一开始,我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向往,我将内心的憧憬转为行动,将这种积极行动的内涵定义为自由。当我一步一步策划自己的旅程,理清路线时,我发掘了自己的能力,得到了一个人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满足感。21岁的我才体悟了这点,突然感慨,是否中国的教育太失败,我走了21年的岁月,才找到了自我,才明白独立对于一个年轻人的重要性。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就职演说誓词中说, “自由的精髓在于我们可以参与并决定我们自己的命运。”现在,我策划了人生的一小段小旅途,挥洒我的自由。而今后,我知道该如何坚强、理性、独立的走接下来的路途,这大概是一个人华盛顿之旅的最大收获,也是美国精神给我带来的独立之路。
- 原文作者:CAPE
- 原文链接:http://www.capechina.org/2012/08/independent-travel-washington/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