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主编|庄巧祎
编辑|全量,杨帆,小邱
封面设计|全量

 

这期的“创意空间”里,你会看到很多承担着特别作用的空间,咖啡馆不仅是咖啡馆,餐厅不仅是餐厅,办公室不仅是办公室,图书馆不仅是图书馆,民宅变成了特别的“新闻编辑室”、青年活动室、学习室……

最初做这个专题,是希望发掘更多有趣的空间,这样CAPE Meetup就可以在这样的空间里发生。最后这个专题有了许多有趣的外延和新角度。

每一个特别的空间背后,都必然有一个有趣的发起人或发起团队,有着有趣的故事,都经历过规划定位、整合资源、突围发展等阶段。

空间或许代表着这个创始人、团队特别的生活态度、生活哲学,或者它的存在本身就被赋予了某种特别的使命,去传播一种思想、去倡导一个主张、去推动大众关注、引发行业内的讨论交流。

空间不仅仅是四堵墙一顶天花板,因为科技、社交媒体,一个实体空间背后可能是被一个活跃的线上或线下社区,他们或因为同一个目的、项目聚合,成员之间的交流碰撞赋予了这个空间特别的意义。

青年空间:

《706:今天我们如何对话》:北窗撰稿人嘎嘎的这篇文章,采访了706的创始团队,向我们展示了这个空间背后的艰难成长故事。说到706,你也许想到的是一个咖啡吧、一个小型图书馆、一间青年旅社、一座天台,以及讲座、沙龙、“青年聚”、“一千零一夜”、民谣派对、脱口秀、话剧等艺术人文社科公益不同领域的琳琅满目的活动。这个国内最早的“青年空间”经历了初创期的理想主义,到难以自负盈亏而被迫关停,再到重整后调整经营思路,它一直在坚持寻找既能够平衡收益又不忘初心的发展道路。如嘎嘎所说,幸运的是,能有这样一个空间,让青年可以对话,“可容静思,可容论辩,即使稚嫩,即使年轻。”

《SS青年空间自白书》:被SS青年空间创始人秦潇越的文章吸引,起初是因为她在文中的一句“所谓理想,不过是想离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更近一些罢了”。SS青年空间7月18日微信公号第一次做推送。这是一个年轻的组织。在这篇自白书里,潇越真诚讲述了她对于这个新生组织的期望:成为展示美好故事、体验不同生活的平台,成为一个实体的社交平台,成为家和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让它变成一个离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更近的一个地方。

餐饮空间

《互联网思维与家庭社区餐厅》:一个餐厅可以“搅和”一个社区,里茶叔叔用妈妈糖证明了这句话。从张江IT男华丽丽转身为能hold住“混世魔王”,上台唱歌伴奏兼卖萌讲冷笑话的餐厅老板,里茶叔叔刷新了大众对于“餐厅”的认知。开放给公众唱歌表演的舞台、鼓励公众变身演讲嘉宾的MMTalk,把社区居民、小朋友转化成志愿者,一起投身社会公益实验,为山区儿童募捐,这只是妈妈糖这个餐厅正在进行的有趣活动的“冰山一角”。

《小柔老板谈鸿芷转型》:刘思维的这篇文章,通过描述小柔老板忙碌的一天,向我们展示了鸿芷咖啡馆商业转型背后的历程。鸿芷1.0是一个有咖啡馆性质的公益项目,鸿芷2.0是一家有公益心的咖啡馆。鸿芷1.0开张到鸿芷2.0开张,中间隔了近一年,但这背后却是小柔老板长达六年的公共空间梦和期间她为实现这个梦想付出的点点滴滴的努力。这个跨界交流空间正在成长为中国环保公益圈人士聚集、与公众交流的最重要的平台之一。

图书馆

《在你家门口,有一个乐岛》:很多人因为真人图书项目知晓”荒岛图书馆“。“乐岛共建”是中国国内首家致力于社区公益公共空间专业营造的社会企业,荒岛图书馆即是旗下的一个重要旗舰项目,而乐岛就是荒岛图书馆的”社区版“。在这篇文章中,曾咏妍化身”乐岛君“,分享乐岛图书馆的理念和这个项目在各个社区扎根时发生的有趣、感人的故事。

《达达熊荒岛图书馆》:填写荒岛图书馆的申请表只需要15分钟时间,但真正要把一个荒岛图书馆运营起来,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在谢拉姆的这篇文章中,她讲述了她作为媒体人业余时间与好友创办中山市达达熊荒岛图书馆的故事。

《青番茄,实践阅读的一切可能》:在这篇文章中,陈桂梅为我们介绍了青番茄的进化史:它是全球首家中文网上实体书图书馆,利用互联网,免费提供书籍借阅送还服务,在2013年,它开始启动咖啡图书馆计划,通过与咖啡馆合作的模式,为咖啡馆提供免费图书,共同建立城市图书馆,现在,它仍在不断尝试各种跨界合作,推广阅读。她也用她的文字,带我们领略产生这个有趣项目的”space•创“办公空间。

联合办公空间

《我为什么选择做”一起开工社区”这件事》:一起开工社区今年为了扩建,在追梦网上发起了众筹,得到了661次支持,筹到72.8万。创始人阿蔡在这篇文章中坦言“一起开工社区”自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的经验和感悟。他希望让这个空间的存在,能够让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和互助协作的精神被更多的人所接纳拥抱,激活城市的创新氛围,他也在继续寻找可以与“一起”共同成长的“创新者”。

城市艺文空间

《三明治故事公园》中国三明治(China30s) 成立于2011年3月,是中国第一个创新人群故事传播平台,也是倡导三十岁上下中国人进行“生活创新”实践的社交平台。在它的诞生的第三个年头,终于有了一个线下的”家“。有幸参观了这个位于闹市中的小工作室,听创始人李梓新讲述这个项目背后的故事和他自己辞职创业的新路历程。

《城市女性艺文空间系列》:曹书韵在参访过台湾的女书店之后,对城市女性艺文空间产生了兴趣。《城市女性艺文空间系列》的两篇文章是改自她的学年论文。

第一篇文章追溯了传统保守文化中性别和空间的刻板关联,传统视角将空间习惯性分化为男性/公共/政治的,与女性/私人/家庭的。她介绍了女性主义书店兴起与妇女运动的联系,并分析女性艺文空间所富有政治、社会意义。

第二篇文章中,她以台北女书店、上海的女树空间和房间Rooms作为典型案例,从创立的背景、运营的方式、举办的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比对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城市公共空间

《纽约DUMBO复兴三步走》:DUMBO是“Down Under the Manhattan Bridge Overpass”的缩写,指在曼哈顿桥下的区域。从19世纪末遗留下来的货栈、工厂区变身新兴艺术区,再转型成为科技公司、文化创意公司的新据点,DUMBO的发展故事里,市政府、房地产开发商、艺术家、普通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妥协,城市公共空间规划显示出的创意,都让这片滨水区具有特别的魅力。

注:通过本期专题的内容采编过程,我们发现还有很多创意空间散落在全国各地,我们将长期征稿,我们希望大家和我们一起来记录和分享他们的故事。投稿方式:请将文章和相关配图发送至capechina2011@gmail.com,邮件标题为【创意空间】,未来这将变成一个创意空间库,同时我们也希望和小伙伴们一起来完善和丰富创意空间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