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工作者如何处理校园欺凌?
文/周舒
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报告显示,美国初中比高中有更多的欺凌现象。其中,最主要的欺凌形式是情感欺凌,其次是推搡和吐口水等行为。网络欺凌是初中阶段最少见的欺凌方式,但在高中却很流行。欺凌最常发生在校园内,其次是校车上。欺凌会对受害者造成一系列的伤害和负面影响,比如自卑、难以信任他人、缺乏自信、具有攻击性、无法控制脾气、自我隔离等,而且这些负面影响往往会困扰他们多年。
在美国,对校园欺凌一般有两种典型的处理方式。一种是将这种行为最小化为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部分,而不由成年人介入去进行处理或施加后果;另一种是严格执行零容忍制度,对有欺凌行为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处罚,比如强制留校察看或退学。然而,相关研究表明,这些方法都并未能有效减少欺凌行为的产生。美国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尝试通过以下这些工作方法来加强校园安全。
减少贴标签
在美国,描述欺凌事件所涉及的相关学生时,普遍将双方标签化为“欺凌者”和“受害者”。然而,被贴上某种特定行为标签的儿童往往更难摆脱这些行为。减少标签化而不是给孩子贴标签,被证实为可以有效减少欺凌事件。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者会从具体事例出发,对学校工作人员进行“去标签化”的培训,帮助改善其他人对涉事学生的看法以及这些学生对自身的看法。
单独接触学生
在美国,校园欺凌的处理方式一直和其它的普通冲突一样——和涉事双方坐在一起,共同讨论事件情况。但这个方法对于相对复杂的校园欺凌问题却不太适用,因为校园欺凌涉及到类似于虐待的强弱不对等关系。对于被欺凌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能放心地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而当对他们造成伤害的人就在身边时,他们的安全感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研究欺凌的美国专家号召学校社会工作者与欺凌受害人一对一地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危险信号培训
校园欺凌或暴力往往和其他一些行为相伴而生,会有一些危险信号,比如学习成绩下降、迟到、早退、旷课、变得激烈好斗,兴趣减退等。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接触最多,所以老师很可能最早发现学生在行为举止方面的异常变化。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者应该给老师们提供培训,指导他们如何及时辨别和有效处理这些危险信号。
加强学校与学生的联结
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校生活更投入、自身与学校的联结感更强时,校园暴力的发生率会降低、安全系数增高。通过提高教学参与度和质量来创建具有关怀性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通常能有效地减少暴力行为。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向学校管理人员介绍和推广提高学校-学生联结度的好处,以此来替换将开除作为惩罚的简单处理方式。在政策倡导方面,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各级关于校园管理政策的会议和讨论上,呼吁建设和加强支持性的校园环境。
教育其他学生
想要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除了及时和涉事学生沟通,还需要积极引导其他学生。学校社会工作者应该向这些学生传播不要袖手旁观的信号,呼吁他们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一起参与到抵制欺凌的行动中来,为自己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比如,通过戏剧和游戏等工作坊,引导学生去帮助那些被欺凌的学生、关心新来的同学、停止传播谣言和伤人言论、鼓励自己的朋友也加入反欺凌队伍、了解并遵从学校的欺凌政策(如在发现欺凌后及时上报老师)等。
呼吁家长参与
多数情况下,学生会将经历或发现的欺凌告诉自己信任的成年人,比如家长。遗憾的是,将事情告诉成年人并不会魔术般地解决问题。出于不愿惹事或不会处理等种种原因,有的家长在得知欺凌事件之后,并没有积极地进行口头回应,也没有采取任何应对措施去尝试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发现说了也没什么用,于是渐渐不再将这些事情告诉家长。学校社会工作者则呼吁,家长在从孩子口中了解到欺凌现象之后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即使自己的孩子描述的是别人的经历,也应该及时报告给学校,并借此机会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让孩子学会避免和应对欺凌。
注:作者系美国休斯顿大学社会工作博士生,原文首发于《中国社会工作》2017年1月上(总第289期)P56 “视野”。
本期杂志封面与目录: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4ffb70102wsht.html
- 原文作者:CAPE
- 原文链接:http://www.capechina.org/2017/04/how-does-us-social-worker-deal-with-campus-bullying/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