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杭蔚

午夜的伦敦依旧灯火通明,我的思绪却飞到了半年前几内亚湾旁的海岸角。仿佛一抬头还能看见无比蔚蓝的天空,低头便可沉醉于椰子树斑驳的树影。令人醉心的自然美景旁,便是一座很有年代感的白色城堡。人文和自然碰撞得刚刚好。

如此迷人之景,无奈背后的故事确是血腥又残酷。这座白色城堡是当初贩卖黑奴的大本营,也是如今很多西方黑人的寻根之地。岁月为城堡刻下了斑驳的痕迹,但依然还能想象出加纳最初作为黄金贸易中心的繁荣和往昔贩卖黑奴的悲怆历史。

Hangwei-in-Ghana

(图:李杭蔚在加纳)

不只是加纳,黑奴贸易亦是非洲各国殖民主义的写照。正是因为非洲各国相似的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世界的经历,殖民列强和非洲独立后领导人所采取的统治方式,影响了如今非洲各国的组织和运作。

非洲的黑奴贸易和殖民历史是世界良知的疮痍,它是种族歧视观念和臆断的源头,充满了动荡和悲情。时光荏苒,黑奴贸易已不复存在。然而,以奴隶贸易和殖民化特色的种族主义表现形式在今天依然存在。如今的种族主义更多是潜意识的,甚至是不自知的,微妙的。种族歧视不仅指区别对待,还包括将未经验证的笼统概念套到个人头上,以种族论人。它的形成大多是源于心理学上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亦称印刻作用,英文叫做stereotype。刻板印象大多为负面,并且伴随着先入为主。它的形成是对事物的单一了解所致。心理学上,对刻板印象的强化过程远远易于对它的削弱。

小说家Adichie曾在TED分享过她的非洲故事。她告诉大家真正的非洲声音一定是多元化的。如若我们听到或看到的故事总是单一的,将会导致伤害人的偏见。单一思维的后果易使得人们变得仇视、愚昧、偏执甚至狂暴。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许多国人仍对非洲或者非洲裔有着刻板印象。太多没法消除的固见,使得许多国人依旧惯性地以种族论人而非就人论人,就事论事。对很多人而言,每一提起非洲,它似乎还是“消极、悲观”的代名词,内乱不断,管理混乱,贪污腐败横行。至于提到非洲人,许多国人闪现在脑海的也依旧是“暴力、懒惰”之类的词汇。

互联网似乎极大便利了种族主义者们集结,成为了种族主义的主要空间。只需随意百度,就能发现很多反对非洲人来华的贴吧,言辞非常犀利偏激。许多网友都视非洲为现代化的末流,视非洲人为劣等群体。我曾转发过一条关于非洲移民在广州的纪录片将要公映的微博,马上就有网友评论:“中国不是一个移民国家,中国自古以来就没这些怪物,广州现在被黑鬼搞得一团糟。请黑鬼们滚回非洲。”

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如若披着国家利益与爱国主义外衣的种族主义不经检讨,或许George Mosse所说的“若国家持续性的以国族特征建构认同,那么民族主义与种族主义就会合流”将得到验证。事实上,参与公共政策讨论,探讨移民问题的影响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让我震惊的是,作为被西方歧视过的民族,被人喊过“东亚病夫”的民族,居然只有短时记忆。己所不欲,为何如今又强施于人?

对非洲的刻板印象并不只停留在普通民众的大脑中,也包括了中国媒体对非洲的报道。多数媒体往往只关注政府对非洲的慷慨之举,而选择性忽略了中国在非洲的窘境,亦忽略了非洲作为中国低端产品市场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08年之后,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非贸易仍然持续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中国自09年起连续五年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当下的中国可谓称得上是与非洲大陆关系最密切的国家。然而,政治经济的亲缘不必然带来文化的亲缘,而官方的亲缘亦不必然带来民间的亲缘。文化系统的不兼容以及对彼此的不认同,成为中非交往中的龃龉。尽管政治经济愈发亲密,文化方面却并非如此。

在非华人数量早已破百万。然而,作为非洲的外来者,许多华人的状态都是“身已至,心却远”。许多华人在非洲,状态似乎都与周围格格不入。他们出入必须有专车接送,不吃当地食物,不顾当地习俗,在非洲交的亦多是是中国朋友。

在华人与非洲人有效融入度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着许多刻板印象,大概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不够了解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却是难以破除,它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但也为我们客观认知现实设置了天然屏障。

如何才能突破刻板印象呢?学习融入,多交流沟通,更多角度思考许是一剂良药吧。如果你曾见过非洲大陆上让人惊艳的绝美风景,旁观过普通非洲人面对诸多艰难困苦所表现出的承受力和幽默感,你就会对这片富饶而贫苦的大陆,充满了期待。你会发现,有的非洲朋友勤奋得让你惭愧,你会相形见绌地察觉到之前不应该把“懒惰”的标签贴给他们。有的非洲朋友坚持宗教信仰坚决反对婚前性行为,你会知道并不是每个身材魁梧的非洲小伙都有“强奸犯”和“携带艾滋病“的潜质。这片大陆跟我们生活的国家一样,有奸诈,有欺骗,有危险,也有温情,善良和关爱。

人口在各国之间流动是21世纪难以阻挡的潮流,因而如何对待不同文化间的碰撞显得格外重要。如Adichie所言,若我们继续只选择聆听关于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大陆的单一故事,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误解。无论我们曾对这片大陆的印象如何,我们都不妨再重新思考,去丰富我们刻板印象中的非洲维度。

 

注:本文原文来自于内容合作伙伴《中南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