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杏小主&希佳

shenzhen-222-1

转眼就是2014年了,CAPE深圳14年的第一场Meetup围绕着青年自组织的话题展开。这是CAPE深圳的第9场活动,也是2014年的第一场,作为一个CAPE Meetup实践模式已经成熟的城市,在活动流程上,我们基本已经得心应手,现在更重要的就是形成规模化的行动模式和社会影响力,这也是我们本次“青年自组织”活动主题的由来(详细的活动宣传文案,请点击阅读)。

自组织,根据度娘的定义,就是“当互联网将沟通渠道成本降到最低的时候,人们通过网络方式建立起来的严密程度各异、规模大小不一的自由组织”,青年人通过自组织在互联网世界里建立起另一层社交关系。自组织没有传统组织、公司机构那么中心化,也没有纯粹的娱乐和消遣,自组织成为年轻人跳出工作和亲友圈子的新社交途径。

而“自组织”漫山遍野出现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年自组织,开始不再满足于仅仅回应社交与个人发展的需求,开始通过具体的行动以及行动带来的改变来继续发展组织的生命力。其中很多“自组织”也把关注点指向社会发展,很多青年自组织的行动,已经开始在社会改变的层面,播下种子。在青年自组织的行动经验中,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与推动也将成为非常有特点的一种投入动力。

本期Meetup由CAPE与方脑壳工作室合作发起,邀请了深圳比较据有代表性的自组织:混日子、满天星露宿者、DFC、牙牙剧社以及CAPE分享他们正在进行的自组织案例、经验和感受,这些组织分别代表了自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开始,实验,探索,成熟,规模化),我们也通过这些组织提供的案例,在这个周六的下午,一同探讨自组织发展阶段中会遇到的挑战与机遇。

 

开场与介绍

本次Meetup的地点是深圳的“梦想工场”——一个co-working space,距离地铁站有一定距离,所以我们的活动延迟到2点15分才正式开始。这次参加Meetup的朋友中,年纪最小的还是在读高二的学生,最大的则是工作数年的朋友,以及社会公益孵化器、深圳共青团的工作人员等,甚至还有专门从香港、广州、惠州赶过来的朋友,真是济济一堂。

 

分享环节

(PS:本次分享,我们采用了“纸条写下说给自组织的话语与建议”的形式,在分享开始之前,我们就为大家提供了共书写的小纸条和笔,大家在聆听分享同时,就可以将自己想对这个组织说的话、提出的建议以及问题写在纸条上,在分享结束后交给他们带回去,这不仅大大节省了现场的交流时间,通过事后的反馈,参加者发散的思维和挑战性的问题也给了这些正在发展的自组织更多的方向与空间去思考和探索。)

shenzhen-222-2

【分享一】混日子——关键词:实验

分享者:小神

微信公众号:hunrizi1120

 

混日子是去年11月在深圳成立的自组织,核心成员有16个。他们的口号是——带领十万深圳青年一起混日子。整个混日子的成立,就像是一场实验。3个月以来,他们在不同的方向不断尝试,电影沙龙、读书会、个展策划、音乐分享、练摊等等,每一次活动选取深圳一家不同主题的咖啡馆,力争将每一场活动都制作出不一样的“好玩”。同时他们还自己策展,成立不到一个月就启动了“鸵鸟的天空”照片展,该展主题是希望带领低头走路的都市人,抬头看看天空,找寻自己失去的梦想。

下一步方向:混日子2014年的主要规划,除了是将已成型的电影沙龙和读书会做好做精外,还会在几个方向进行探索:第一是公共空间的策展活动;第二就是策划行动,帮助青年艺术家更好的发展;第三就是发起一些符合“混日子”精神的Meetup活动。

 

【小神语录】

——混日子的成立就是一个实验,我们不会把它太早框进一个稳定的圈子里,而更愿意它有不同的可能性。混日子更大的价值在于参与,让更多的青年人走出家门,参加活动,认识更多好玩的人,也让更多的有才华的艺术家光芒不会被埋没。

 

【分享二】满天星露宿者小组

分享者:涂尔干

豆瓣小组名:深圳露宿者关注 

新浪微博:streetsleeper

 

满天星露宿者是由一群专业的社工人士组成的社会自组织,于2011年7月成立。当时,社会甚少对街头露宿者有所关注。由于这个契机,满天星成立了。他们dd第一是为露宿人士提供必要帮助,第二则是为弱势群体发声,关注他们的福利与权力。

作为一支大部分参与人士为专业社工的组织,满天星能从更加专业的视角为露宿者提供服务,两年的成长期,他们并没有向组织化和机构化的角度发展,而是选择依然保持在自由自愿的“放羊式“社会组织形态。这也让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自组织成立并成熟之后,是否一定要向一个严密的规律化的组织靠拢?

 

【涂尔干语录】

——组织的严密程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抱着聆听和尊重的来对待这些天桥下的露宿者的故事。露宿者选择住在大街或者巷道不仅是个体单方面的选择,也是社会体制的产物。社会抛弃了他们,资源分配不均,他们无法获得正常生活的成本,必然会选择露宿。

——(为什么对于这帮露宿者来说,社会自组织会比政府机构更加有效率与空间?)自组织在体制外本就比政府更有效率与优势,因为结构简单,大家都是出于帮助他们人的需求在做事情。

——(对于专业也是社工的人来说,在工作中从事这一行业和在自组织中做相关的事情有什么不一样?)作为社工专业的人来说,我们更能从专业的角度来对待这个社会现象,我们希望做些事情来推动社会变革,做些事情推动社会改变。

 

【分享三】DFC : DESIGN FOR CHANGE  中国孩童创意行动挑战

分享者:Harry陈峰

DFC中国官网:http://www.dfcchina.org/

 

DesIgn for ChANge(简称DFC)全世界最大的孩童创意行动挑战赛,旨在给孩子们一个机会去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像力,透过实际行动令世界变得更美好,藉此让他们培养改善社会问题的能力,建立他们「我做得到」的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起了正面作用。

DFC还为我们提供了视频案例。第一个是在广州“我和单车有个约会”,孩子们在实践中去学习,不仅锻炼到自己的能力,学习分工与写作,更多的是用正能量去影响他人。第二个案例是“我心中的图书馆”,DFC发起行动,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心中的图书馆,捐赠书籍,在图书馆里用手绘的形式,制作自己心中的图书馆,

 

【陈峰语录】

——现在的孩子只是从书本上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但是他们却不明白如何去将书本和现实连接起来。DFC鼓励孩子发现身边可以改变的问题,用一个有创意的点子,透过“感受-想象-行动-分享”四个简单步骤,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实践,把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分享给这个世界。

——活在最好的时代就要创造最好的东西。

 

【分享四】牙牙剧社

新浪围脖:@牙牙剧社

分享者:山海

牙牙剧社是由深圳本土的一群热爱戏剧的青年创办的平民剧社,目前主要致力于“一人一故事”的推广。

shenzhen-222-6

(“一人一故事”剧场:舞者通过现场将观众口述的故事从新演义,来表达“我们在认真聆听你的故事,并通过我们的理解把他演出来给你看”的形式,尊重、理解、认同,甚至口述者本身将故事讲出来就是一种治愈。)

 

【山海语录】

——通过戏剧展示身边人的故事,同时达到演员和观众之间的良好交流。每个故事都值得被聆听。

——我们在做的是复述人生经历的工作,用戏剧性的表现形式记录故事,表演者用这样的经历体验不同的生活状态,对他们也是满足的。

 

【分享五】CAPE全球青年实践网络

分享者:辣椒

网站:hicape.com

 

作为CAPE Meetup的项目负责人,也作为已经多次成功举办Meetup的召集人,辣椒讲述了CAPE如何从一个发展中的青年自组织转化为支持自组织自我实践的自组织活动。

辣椒将CAPE的从无到有发展的过程描述为“0→1→10→100”的过程。

阶段一:(从0到1)建立CAPE线上平台

意见领袖的召集:我们首先召集了具有海外留学、游学、义工项目的青年(这群青年小伙伴在自己的圈子内有很强的影响力,可以看做“意见领袖”)在网上分享他们在海外的实践和观察,并将这些故事通过社会化媒体传播。

群体协作:在这一阶段,通过口碑效应,通过更多青年的分享带动,我们广泛征集优秀资源,有好的实践经验和故事,都可以向CAPE网站投稿,参与贡献内容,参加社区共建。

积累用户:

大V带动——我们在网络与现实社会中寻找一些可以带动人群的大V,帮社区传播优质内容,吸引更多的青年加入社区。

专栏写作——邀请行动比较突出的朋友在CAPE的网站上开设个人专栏,发布优质内容,沉淀信息。

——体会:不断实践,先行动,再修正。不要求一切成熟以后再实施,而是先做,再看效果,好的马上大规模实践,不好的进行修正后在观察。

——用行动者的逻辑做事情,有了想法,不推脱不等待,而是亲身去实践和行动。

 

阶段二:(1到10到100 )从线上交流到线下实践,组织Meetup,群策群力的交流和合作

在这一阶段,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用户,也通过活动和专栏了解了用户的需求。转向需求提炼,并测试我们的品牌,开始设计开发线下主题聚会模式,并通过邮件组、微博传播引发示范效应。并在微信及微博上进分享一些有价值的活动回顾和小结分享,力求活动透明化,通过网络传播,最大化活动价值。

在这个阶段,CAPE开始从一个青年自组织逐渐转变成一个全力支持青年自组织发展的自组织平台。春节期间的“返乡青年实践”就是一次大规模支持各地青年自组织活动的实践。

 

阶段三:(从100到正无穷)这个过程对CAPE来说存在很多可能性,需要找准方向,辣椒介绍到CAPE希望流程化建设,推动更多local changemaker,让更多的行动实践落地,通过几点来带动:

一:开放性活动品牌,提供工作包:成本最小化。我们制作了活动的工具包,提供给全国各地的活动发起人,只要你认可CAPE Meetup的理念,有实践想法和行动力,就可以申请在所在城市发起CAPE Meetup,我们有活动顾问与CAPEMeetup的召集人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召集人可以在CAPEMeetup召集人社区分享平台上下载各地的工具包,借鉴参考活动流程,力求让活动成本达到最小化。

二:设计线下活动框架并开发活动平台,建立共享写作平台,汲取优秀经验。不仅如此,我们利用微信、COLORWORK等团队协同工作APP,将全国各地的发起人聚集起来,在线讨论问题及总结经验,交流文件等。

三:内容专题活动联动,线上线下配合。

 

辣椒在讲到“如何推动行动产生”这个环节提到了“活现潮汕”这个案例,活现潮汕是一个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自媒体,致力于挖掘潮汕本土文化,用新眼光解读潮汕本土民俗风情,分享为本土文化努力的人物故事。

通过总结“活现潮汕”这个组织发展经验,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是持续性的活动维系圈子的活跃度,包括自媒体的运用。第二是加强短暂返乡和长期返乡的青年互动,更多的利用本土化,发起符合地域特色的实践。

 

【辣椒语录】

——下一步CAPE会推动更多的local changemaker,通过支持发起CAPE Meetup和协助孵化项目,支持发起人在自己的城市进行更多的社会创新实践。

——(问:现在全国各地这么多青年发起活动,他们的共性在于?)利用互联网的力量。

 

 工作坊讨论

shenzhen-222-8

茶歇结束后,我们进入分组讨论环节。在这个环节我们准备了一张“小树成长图”:小树苗逐渐成长,从绿芽到大树、到开花结果、再到播撒种子的示意图,意味着一个自组织从实验阶段到规模化的整个过程。大家跟着主持人的指示,用便利贴把自己对不同阶段的问题贴在“小树成长图”对应的区域里。随后大家根据自己喜好和关注的自组织发展问题自行选择集体讨论。最后各组对最为共性的问题交流和碰撞,讨论结果整理在一张彩色卡纸上,讨论结束后分享。

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将自组织的发展分成三个组别“实验”“探索”“规模化”。

 

一、实验阶段:how to start?如何找到靠谱的小伙伴?

如果我们想要建立一个自组织,该从何开始呢,又该怎样找到真正对此感兴趣有热情的小伙伴呢?讨论的结果是二步:第一,发声,第二,试错!

发声——把你想做的事大声勇敢的表达出来

“在各种场合不断地跟别人讲你想做什么,说的越多,知道的越多,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可能性越大”。

试错——以实验心态把想法实践,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做修改和完善。

以绘本为例,可以先尝试办一场展览,告诉人们什么是绘本,让人们了解绘本的同时,吸引绘本感兴趣的人群。不局限于已经“上路”的人群,可以扩大范围,让更多甚至不会画画的朋友关注绘本、喜欢绘本、加入绘本的行列。

 

二、探索阶段:where to go更加宏观、战略性的问题

(1)掌控大局。在自组织探索阶段,team leader思考的重点不再是冲在第一线,更重要的是掌控大局,激发团队成员沿着已经确定好的方向,去思考自己的能力、不断的给组织带来新的东西。team leader此时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观察者、引导者、一个统筹全局的人,吸引其他有才华的人在这个平台上释放能量,积累组织价值。

(2)坚持。组织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工作量增加和心灵的疲惫,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困难和瓶颈。在这个时候team leader和团队成员一定要坚持下去。最后探索组还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发展到此阶段的自组织是如果再发展下去,变得更加规模化、机构化,那么此时自组织是否会失去一些自组织独有的东西?

 

三、规模化阶段:从试验阶段的产品原型,到探索阶段的战略性问题,规模化阶段值得探讨的问题更多也更加细节,包括地域扩展、传播、团队成员的变化等等。

问题1——当在一线城市发起了一个自组织,如何扩展到二三线城市,扩展到农村?

针对项目建立开放性的框架。在当地建立本地化团队,而组织核心团队改为在背后做引导、支持的工作。具体可以有:

1)工作包:为本地核心团队提供工作包和经验支持。

2)导师制度:一对一沟通和反馈,培养本地团队成员,并把团队的理念传承。

3)流动性:人是可以流动的。(成员从一线城市在回到二三线城市或者农村的同时,把理念、工具和技能带回更广阔的领域),举个例子如“返乡青年”。

4)本地化社群:在当地形成能够发声的、凝聚当地青年的本地化圈子。

5)商业合作:可以尝试和商业机构进行合作(注意选择理念有契合的商业机构合作)。

6)本地资源:联合本地机构、政府,因为他们有更好的本地化的资源,同时也更了解本地化的需求。

 

问题2——自组织如何在开展活动的城市进行传播?

1)根据城市特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传播工具:

比如在四线城市,QQ空间的传播效果好过微博微信;

本地的意见领袖的传播力量也是最大的。例如如果一次活动被校长转发,那么可以影响整个学校的人群。

2)有意识地调动参与者:让参与者意识到讨论的问题是和他们自身密切相关的。

3)选择合适的受众:选择容易被影响的人群。

比如很多类似的组织和DFC一样推崇“改变”这个观点,为什么DFC成功了?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DFC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人群。儿童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所以更能够接受这样一个新的观念。(辣椒打趣说,如果要去改变爷爷奶奶恐怕很难。)

4)分享传递价值:在一个人的朋友圈中一定有二三线城市或者农村的朋友,如果组织者和参与者把活动分享出来,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自己在做的事情,那么周围的朋友一定能看到,如果他们看到了、被你打动了,那么他们其实已经被影响了,他们就有可能做出改变。

5)按与组织疏远紧密程度把受众分层:最活跃的发起人、核心参与者(多次参与活动)、边缘参与者(一两次参与,没有积极性)和粉丝(没有参加过活动)。最活跃的发起人是最需要服务、影响的对象,自组织也要思考如何通过圈层的渗透去扩大影响范围。最后一点是口碑效应,常和人分享,做倡导工作也是很必要的。

 

后续头脑风暴

CAPE辣椒——自组织在规模化的成熟阶段,应该让参与者的成本降到最低,包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经验成本。而是否能做到、能做到的多少,也是影响规模化成效一个关键的问题。

DFCHarry——自组织规模化的同时还应该把东西做的简单有效,让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建立好团队,保持好沟通,经常一起打鸡血。相信自己团队项目和负责人,按照每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分好工。慢慢走,一步一步来不要急,相信Yes We Can!

TEDx王赛——规模化的代价是自组织只能单一的、专注的做最有价值的事,而不像试验阶段可以肆无忌惮地实验所有的想法。这其实也是自组织对于自身理解的问题,这个组织最有价值的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去呈现?所以此时自组织也应该度量好自己得到的是什么,同时失去的是什么。

 

尾声

那些最难忘的——(来自参加者的反馈)

“在CAPE Meetup上看到这么多朋友在做自组织觉得特别欣慰。”

“深圳的社会创新和公益氛围一点都不比广州差。”

“ 在自组织大家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接触面比很多大企业的思维更开阔,值得很多商业企业去运用,去思考怎么运作企业。”

“如果我还是个孩子多好,在我小时候有DFC多好”

“很高兴看到这种寻求改变的力量和行动冲动越来越小龄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