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梦想,就要做行动派!

美国传媒交流项目参与者征集!

 

【缘起】

说到去美国,是一个夜晚和闺蜜的聊天产生的。

我们每天看到facebook、google、apple的报道,阅读的是纽约时报、华尔街的新闻。为什么他们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他们的创新和科技又来源于何处?

 

都说亚洲正在崛起,作为亚洲的青年们,我们依然深感与美国的差距。差距在何处?又该如何去弥补?

中国传媒业被誉为“政府的喉舌”,美国以开放自主著称。果真如此吗?不亲眼看看,我是不会相信的。

 

 

【why, how, what】

于是我们组织了这个项目,取名为iCommu。I就是“我”,十五的“我”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我们”。这里的commu就是指“交流”,一方面与美国的大学、公司、公益组织交流,一方面每一个“我”都可以发起讨论组(我们称之为“火花工作坊”),交流,碰撞出火花。这些火花没准儿就燃成了熊熊火焰,它们就去“燎原”了。呵,谁知道呢?

 

去美国,我们不是去玩。如果你指望着交钱,让别人为你安排好一切,那就别报名了。我们寻找行动派,我们要找的是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人。也许最后会失败,也许你拿不到签证,也许你的父母朋友都认为你疯了,也许… 生命中有太多的也许,但不尝试怎么知道不行。尝试的过程也是一种成长。我们宁愿做失败的行动派,也不要做美好的空想家。

 

 

传媒,为什么是传媒?这个词范围很广,我们注重的是两方面:大众传媒和数字媒体

 

大众传媒是关于每一个个体的,报纸、电视、广播,每一个人都是大众传媒的接收者。但你接受的时候有思考过其背后的运作吗?这些信息你可曾怀疑过它?美国的大众传媒和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又有何不同?政府如何操控大众传媒呢?地区的文化如何影响传媒呢?美国的公司和大学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数字媒体是关于科技的,美国的科技又被认为是全球领先。facebook、google、apple都来源于美国。但还有太多的高科技我们不了解,他们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和全世界。

 

iCommu的时间是五月一日至七日,地点是纽约华盛顿。费用需要自己去承担,但我们要一同拉赞助、找公司、联系住处。我们去住宾馆,也去住青年旅店;我们去看曼哈顿,也去看贫民窟。因为它们都是“美国”,我们要看到一个立体的美国文化。

 

除了自己看,我们也去记录。记录下所行所感,并且撰写研究报告。这些报告我们愿意分享给教育机构、企业、社会,以及每一个青年人。目前团队发起的报告话题有:

  1. 华文媒体在美国

  2. 传媒与其它行业的相互影响

  3. 传媒在政治决策中的作用

  4. 科技与新媒体

 

更多话题,期待听到你的声音!

 

【怀疑】

我的一位朋友说:“你们太ambitious了,这很难。”还有一位朋友说:“7天,7天能做什么?走马观花而已。”

 

我不否认,那是事实。可是,我们的美国行也许只有7天。但这7天之前的企业联络、学校沟通、线上会议、书籍阅读、资料收集,7天之后的研究报告发布、新项目的发起、永远保持的友谊,这可不仅仅是7天的活动。我们一起睡过的青年旅店,一起熬夜收集的资料,一起募集的赞助,那将是永生难忘的。退一万步说,就算失败了,但我们敢做梦,并且敢为梦想付诸努力,回想起来一定是会微微一笑的。

 

【进展】

也许你依然认为这不靠谱,但已经有好几个组织和个人一同支持我们的活动了。在这里,我要感谢CAPE、青年志、CYEMA、人民网纽约部、零点咨询董事长袁岳先生、纽约大学的两位教授,还有分布在香港、新加坡、中国内地、加拿大、美国的几位团队成员。你们让iCommu看到了一点曙光,旭日正在升起。

 

目前我们已经确定的活动内容有和一位纽约大学教授的交流会、和一位经历过车祸基本上全身有一半都是电脑的坚强的作家的交流、和袁岳先生针对研究报告进行的专业咨询,纽约最有趣的博物馆Newseum(新闻博物馆)、曼哈顿时代广场参观;80%确定的有人民网纽约部和google纽约部的参观;70%确定的有China Daily、纽约时报的参观,以及本地大学、社会上的公益机构交流。我希望能够很真诚,能确定的会告诉大家,不能确定也告诉大家我们还不能确定。

 

毕竟这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媒体支持、筹款计划、调研计划、公司联络、美国学校接待。这每一件事都需要大家的参与!听起来很多是吗?我们还有两个月,7天内确定参与者我们就开始准备签证,并且分小组行动!不要怕,我们的advisors有曾自发组织去美国硅谷、台湾,曾集结世界各地青年人到泰国参与TED的组织者们,他们的经验都将传递给大家。

 

【要如何加入?】

如果你在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乔治亚大学等高校读书,你认同我们的理念,并且愿意帮我们追梦,你可以在本地为我们联系一场讲座,你愿意带我们看看你的可爱校园,请联系我们吧!

 

如果你在美国传媒机构工作,大众传媒和数字传媒都可以,你觉得这群人还挺有勇气,你愿意让我们了解你的公司和企业,也请告诉我们。

 

如果你在媒体工作,你想记录这个非盈利的公益项目,你想记录这群敢于追梦的人,我们也很愿意将我们的故事分享给你,愿大家都能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

 

如果你看完日志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加入我们,如果你还有很多问题,都可以在此留言,也可以发送邮件至recruit@icommu2012.org 咨询。(发送时请将邮件命名为 【咨询】姓名+所在城市+问题涉及的方面)

 

如果你已经决定加入我们的行程,担任筹款、美国联络、研究项目设计等工作,请迅速下载填写申请表http://www.icommu2012.org/application.html     or    http://vdisk.weibo.com/s/2NSkL,并将申请表格和个人简历一并发送至recruit@icommu2012.org ,截止日期为3月5日。(发送时请将邮件命名为 【申请】姓名+所在城市+组织/学校)

 

如:

【咨询】张一+香港+项目费用

【申请】张一+香港+香港浸会大学

(申请的话务必记得附件给我们两份文件哦–申请表和个人简历)

 

【后记】

用了两个小时去写这篇日志。

始终坚信,

do it now or never.

——@Grace苘

** **

This is the so-called USA…

 

(海报设计 Yo,相片摄影 小管)

 

了解更多:http://www.icommu2012.org

 

请支持我们的追梦,求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