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黄泓翔 中的文章

里约求索(二)里约二十年:当气候变暖,当关注变冷——以记者的眼睛看里约峰会

文/黄泓翔   里约二十年:当气候变暖,当关注变冷 ——以记者的眼睛看里约峰会   “当年人们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期望非常高,整个西班牙的媒体都为此而狂热,大量的记者被派去采访。然而,最后所有的期望就像气球一样突然破碎了,全世界的憧憬在政治现实面前突然变得滑稽可笑。坎昆德班,现在到了里约,我们的媒体都不太愿意派记者了——知道没有什么事情会发生,派记者跑这么远,又有什么理由呢?”卡洛斯是西班牙的环境记者,在里约热内卢,他叹息要把里约+20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报道好是有多么艰难。 这种叹息绝不……

阅读全文

里约求索(一):Rio+20,可以期待的,与正在发生的

文/黄泓翔   “我不认为在国家领导层面可以取得实质性的协议。”贾布斯是巴西里约热内卢知名的生态学家,在6月5日举办的Rio+20前奏系列论坛里,他表达了对高层面取得实质性结果的消极预期。   这种预期并不是贾布斯独有的,实际上,对于里约+20,世界范围都弥漫着一种不看好的态度。世界上最主要的碳排放国美国和中国的最高决策者都不会出席,出席国首脑更多关注于在此中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有些小国家则干脆因为负担不起高昂的机票和里约住宿费而不来了——哥本哈根与德班之后,目睹了“气候政治”的民众……

阅读全文

中国人在世界:磨合之痛

文/黄泓翔 中国人在世界:磨合之痛 “我恨中国人,他们老是欺负我们莱索托人。我们的总统最喜欢你们中国人了,把什么好东西都给了你们,警察也帮中国人欺负我们。”一篇名为《中国人在莱索托》的博文,曾经援引了一名莱索托妇女对中国人的不满。   你可能会说这是不专业的记录者看到的个例,是选择性观察。   《中国人来了》。BBC的纪录片,在描绘了中国在非洲的大量投资建设之余,也描绘了当地人对中国人的敌视。“他们给鸡注水。”一名村民说。   你可能会说这是西方媒体刻意丑化中国。   但是如果你足够清醒,或者你……

阅读全文

反矿进行时:中国驻厄大使馆被“占领”的背后

文/黄泓翔 反矿进行时:中国驻厄大使馆被“占领”的背后 2012年3月5日上午10时许,笔者在纽约接到厄瓜多尔NGO打来的电话。“万分紧急,我们希望联系中国媒体。”带着西班牙口音的女声传出一种强作的镇定。   那时,中国驻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的大使馆已经被“占领”了。   拥有极其强烈环境意识和长年民众运动历史的厄瓜多尔,向来存在着反矿运动。而这次占领大使馆的行动,便是缘于厄瓜多尔中央政府预定当天晚上与ECSA签订的矿业协议:米拉多铜矿项目。它将是厄瓜多尔历史上第一个大型矿业且大型露天矿项目……

阅读全文

雪域NGO:灵魂在上,经济在下

文/黄泓翔   雪域NGO:灵魂在上,经济在下 “西藏的自然环境是特别脆弱的高原生态,什么叫脆弱呢?就是你种100棵树,能存活的可能只有二十棵。因而在这里,植被等一旦破坏,非常难以恢复。”帕桑在WINROCKCHINA工作,那是一个在中国西藏自治区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国际NGO组织分部,主要位于成都。这天,他来到了哥伦比亚大学,跟对西藏、对环境充满热情的同学进行一次小型的座谈。   “不好意思,我中文说得不好,也不会说英文,所以说藏语的时候肯定让你们很无聊,还需要翻译,耽误你们时间真对不起……

阅读全文

那些可爱又可恨的人儿

文/黄泓翔 我们都知道石油业和矿业在破坏自然环境,这对我们而言是常识。而水电工程破坏环境,也是相当可以理解的事情。如果脸谱化的话,这些破坏环境的人要么是在寻找更多的钱的有钱人,要么是政府官员和国企老板。“钱和权的拥有者在损害公共物品”,无论作为环境NGO还是记者,我们对这些人丝毫不会心慈手软。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在破坏环境的是一般的老百姓,甚至是穷苦老百姓呢?   一切由石油开始 在厄瓜多尔,随着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开发,一根根石油管道就像蛔虫一样,蜿蜒在崇山峻岭和热带雨林。但是平心……

阅读全文

五十步与百步

文/黄泓翔 五十步与百步 “二十年前,政府鼓励你砍伐亚马逊雨林,你把它们变成了田地,它们就归你了。喏,这里,两百公里,当时全是原始森林。雨林正在消失,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带人 们来看雨林,并从中赚钱,生态旅游比起工业、农业,总是要好很多。”向导威廉开着车,我们一路进入了厄瓜多尔北部的CUYABENO热带雨林。 <p> &nbsp; </p> <p> 道路和石油管道一起延伸向前,我们路过数个由石油工业而生的村庄,经过一片片香蕉林和牧场。 </p> <p> &nbsp; </p> <p> &nbsp; </p> <p align="center"> <strong>“你看,它们多美”</strong……

阅读全文

“有趣的人”和一切开始的地方

文/黄泓翔 复旦新闻学院毕业,虽然已经明确了以成为社会活动家为目标,到底是在国内的NGO做媒介管理的工作,还是出国读书;出国读书的话去哪里,又会带来怎样的明天。在当时,对这些都不得而知。   当时拿到了日本几所大学的奖学金录取,而另一边是哥伦比亚大学SIPA里一个创办才第三年的项目:MPA in Development Practice,和其他美国的master项目一样,第一年没有奖学金。   “我们这里也有interesting的人。但是,说实话,那里interesting的人比较多。”立命馆大学的导师君岛是诺……

阅读全文

最近文章

福利派送

分类

友情链接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