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播报】10.07 CAPE Meetup「学习社群助益个人成长」
整理/闪闪、牛牛 场记/漾漾、萍科 摄影/小董、倩倩
近几年涌现出MOOC、网易公开课、TED视频、豆瓣小组等。互联网便利的联结让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生活工作的需求,便捷地进行自我学习、提升计划。越来越多的学习者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擅用线上和线下的社交网络来联结导师和学友、开展社会化学习活动,以助益学习和个人发展。这样的意识和能力,对于面对海量的资源我们 ,显得尤为重要。
素闻杭州学习社群活跃,果不其然,报名帖发出只2天,就吸引了60多位爱学习、爱分享、爱生活、爱勾搭的杭州伙伴,由于场地有限,我们最终只邀请了30多位对个人学习部落有需求与见解的朋友 们来一同探讨。现场干货十足,不信?且看下文——
Part 1: Warm up
大家各自介绍了自己的三个标签和为什么来这里之后,开始聊起各自印象最深刻的学习社群及原因。各组呈现结果时,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惊讶,原来杭州还有那么多有意思的社群:
• 浙大城市学院土司马斯双语演讲会(ZUCC Bilingual Toastmasters Club):目标在于通过每周一次2小时左右的演讲会,提升城院师生的中英文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以实现个人和团队成长。
• 彩虹英语:28天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 心灵创富:以实现个人财务自由为目标的理财规划社群。
• 曼朴私享会:以文艺浪漫的交友方式,在文艺之城,追求心中那份朴素的浪漫、清新的生活,以书会友、以德交友,只期青春不散场。
• 123茶楼:以创新为主打风格,对茶楼本身的盈利并不在意,更在意的是是否实现运营者自己的理想与创意。
• 拆书帮:通过独特的活动模式,实践有效的成人学习思路——“把图书的知识拆解为自己的能力”。
• 参与感读书会: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
<p>
</p>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p>
<strong>part 2:主题分享</strong>
</p>
<p>
了解了身边同是混迹各社群的同伴,再来看看其中三位比较资深的玩家是如何在社群中学习成长的。
</p>
<p>
<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Andy:个人学习VS团体学习</span>
</p>
<p>
<img src="http://pic.yupoo.com/chenluaihr_v/ErdaUc5R/medium.jpg" alt="3" />
</p>
<p>
让人没有热情的学习核心因素是——
</p>
<p>
所学的东西和你个人没有关系,既不满足兴趣的要求,又用不上。
</p>
<p>
快乐的学习一般是——
</p>
<p>
学的东西和自己有关系,让人觉得那是自己的事情;并且可以边做边学,让人有成就感和收获,并愿意持续投入。
</p>
<p>
杭州拆书帮分舵舵主、目前就职于网易云课堂的Andy对学习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他和大家探讨归纳出了以上两个结论后,开始和我们分享怎样的团队学习更有效率。
</p>
<p>
但这之前需要明确的是,独善其身的个人学习是团队学习的前提。因为只有这样,一群人才能顺利地开展团队学习。
</p>
<p>
独善其身的个人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并知悉何为自己理想的状态。另外,还具备清楚表达、评价和反思所接触到信息的能力。同时,能为自己设定目标(决定什么是学习的重点),且能为了达成那些目标而调控自己投入的程度——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积极利用身边资源、借助同学关系、勇敢表达自己并在反馈中不断优化学习过程。总之他是一个为自己而活的个体——学习、生活、工作的目的不再来自于外在要求,而是在妥善处理个体与外在关系后,清楚地了解自己内心最想要达到的状态,并为之分配时间、精力和资源。
</p>
<p>
个人修炼成为独立个体了,才可以开展团队学习。团队有两种,如果我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人独立,让每个人找到并发扬自己的特色,那么团队学习应该采用去中心化的模式:核心人物不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但ta为其他人提供各种支持,让人人都有能力进行自己想做的事情。
</p>
<p>
俄国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活动理论认为,团队只有在从事一件共同的生产工作,彼此协作,相互分享经验,直至产出成果的过程中,才能学到知识。这个过程的主流程是主体加工客体产生成果,围绕中心流程的还有工具,团队,规则,分工等要素。
</p>
<p>
有理论和自己的实践支撑,Andy相信加入拆书帮是目前最有效果的成人学习方式,让人不得不信服。难怪杭州的青年活动,最后多会变成拆书帮的纳新大会,哈哈~
</p>
<p>
</p>
<p>
<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闪闪:那些年,伴我成长的ta们</span>
</p>
<p>
<img src="http://pic.yupoo.com/chenluaihr_v/ErdaUmY9/medium.jpg" alt="4" />
</p>
<p>
“迅速实践,持续分享”,闪闪回顾自己一路构建个人学习网络的经历,认为这是让她走到现在的关键所在。
</p>
<p>
去年开始,她发现自己喜欢策划各种交流活动,对怎样的规则能让人和人高效地连接协作非常感兴趣。除了经常参加各类青年活动,留心筹备经验,她也会筹划一些工作坊等互动较多的活动,验证和完善自己关于活动规则的设想。从总结作为参与者如何深度参与活动的经验,到梳理小而美的交流活动的筹备经验,闪闪在实践中不断丰满自己的活动参与框架,并在不同场合做分享。
</p>
<p>
持续地对外分享使闪闪的兴趣和擅长方向有机会被更多人了解,给她带来了更多的实践机会——筹备各种交流活动,比如加入了早起的鸟儿晨间学习会运营小组,每月筹备一次这个验证“人人都是分享者”的群体实验。今年春节,不安分的她回家乡广西南宁时也做了一场交流活动,现场她做了“小而美的交流活动筹备指南”的短分享,也因此有机会和钟情良久的CAPE结缘,加入CAPE Meetup项目组,支持各地积极青年在当地开展主题沙龙聚会。
</p>
<p>
在跟进各地Meetup的过程中,她结识了很多有丰富活动筹备经验且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一起维护一个“活动组织经验”共享笔记本,分享各处的活动经验,有需要时还会讨论各自的筹备困难和解决方案。而此次南下”连接之行“,也在之前通过活动结识的小伙伴的帮助下,她在所到城市都做了一场关于”连接“的活动的想法才得以落地。这个过程不仅增进了新旧伙伴的了解,还给她关于”连接“的框架带来了不少新启发。
</p>
<p>
持续的分享不仅带来了学友,还有导师:TEDtoChina的创始人OliverDing偶然在一篇Meetup的活动回顾中了解到她对人和人之间的连接方式感兴趣,有一次竟然在微博上艾特她,与她分享一个自己整理的关于Conversation Design的资料包,助她更好地探索这个尚未有细分学科的领域。
</p>
<p>
抓住一切机会去用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并持续总结分享所得和经验,总会慢慢吸引到合适的学友和导师,形成自己的学习网络。”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找到能让自己有强烈内在驱动的探索方向。“毕竟个人学习部落需要极强的自主性,闪闪最后调皮地提醒大家。
</p>
<p>
</p>
<p>
<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陶浩淼:学在互联网时代</span>
</p>
<p>
<img src="http://pic.yupoo.com/chenluaihr_v/ErdaUdel/medium.jpg" alt="5" />
</p>
<p>
很多人可能更倾向于系统性学习,但对于在杭州下沙地区主营一个青年空间,不得不适应多线程任务的浩淼来说,碎片化地猎取信息对他来说并不是负担。他相信,成长的过程必须见到更多东西,才能有效地分辨哪些东西才是自己喜欢的,不论是兴趣爱好还是事业。
</p>
<p>
在具体的学习方式上,浩淼首推充分运用互联网带来的机会和资源。而除了利用已有的资源,更重要的是梳理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写下来分享输出。比如他在探索青年空间的运营,经常会看CAPE的网站及青年志的黄油青年会议,以更好地了解青年人,并将相关收获运用到自己在下沙的青年空间的运营中去,希望这个青年空间,成为一座桥、一扇窗,给下沙的青年带去更多精彩。
</p>
<p>
通过已经掌握的人去学习也是不错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自己在网络上筛选资源的时间,而且人是活的,可以与之碰撞出更多由意思的可能。参与实践去验证自己的输入,亦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参与活动或做活动的志愿者,增进对活动主题的了解的同时,增加自己的活动组织经验(闪闪笑)。
</p>
<p>
最后,浩淼希望更多付费类的课程和学习行为出现。毕竟付费类的资源大部分都更有质量,而且一旦付费,身为学习者的我们也会更珍惜。
</p>
<p>
</p>
<p>
<strong>Part 3:小组讨论</strong>
</p>
<p>
经过对活动前收到的材料的阅读了解和上一个环节的思路开阔,大家开始分组热烈地讨论这如何构建自己的学习部落及如何让社群和交流空间有更良性的互动。
</p>
<p>
<strong>Q1.如何构建自己的学习部落?</strong>
</p>
<p>
倒腾了一下午,对学习部落及学习部落带来的好处越来越了解,但我们可以如何从无到有构建自己的学习部落并维护呢?且看各组的讨论成果:
</p>
<p>
在构建学习部落的过程当中,学习者首先需要明确自己学习的核心价值所在,然后才去寻找组织或个人。
</p>
<p>
通过组织,我们可以去拓展认识志同道合的个体。对于尚未形成的相关组织,我们可以通过寻找核心个体,去组建组织。比如拆书帮杭州分舵的舵主Andy,他通过微博关注到拆书帮的作者赵周先生,并主动的阐明自己的需求和能够提供的服务,之后顺利在杭州开始了拆书帮的活动并逐步形成运营小组。
</p>
<p style="text-align: right;">
—— Group 1 陈铎
</p>
<p>
学习部落的构成,我们组概括出了Value & Communication Model——强调先明确价值,再寻找工具,再寻求传播。工具是指比如具体的活动形式、组织架构、学习方法等辅助价值实现的东西,它们是次要的,会不断更新。只有找到正确的价值,我们才能更加有针对性,高效的进行学习。
</p>
<p style="text-align: right;">
—— Group 2 叶骥
</p>
<p>
寻找到一个社群文化和参与者与我们高度匹配的社团是最快获得自我提升的方式。但是若不存在,则需要自己去勾搭伙伴来组建。在组建当中,需要我们具有这个领域的沉淀,才能在社群中有所输出,能引领着社群的发展。我们还需要在社交媒体上留下足迹,以便有同样需求的伙伴能够找到我们。
</p>
<p style="text-align: right;">
—— Group 3 封磊
</p>
<p>
先找个体的需求点,再找圈子、辅以工具,由一个圈子再引申出另外一个圈子来,才能形成真正的嵌于个人交际网络的个人学习部落。
</p>
<p style="text-align: right;">
—— Group 4 九爷
</p>
<p>
对于个体来说,首先需要保持好奇,不断寻找和接触不同的组织。
</p>
<p>
然后从自己想解决的核心问题出发,找到有相似问题的小伙伴,个人部落便有了雏形。有了需求,通过持续地发声,很容易找到需要的人和资源,他们交于那个我们一开始要解决的问题,逐步形成嵌于我们交际网络的个人学习部落。除此之外,我们在渴望得到价值的同时需要思考,我们能够为他人提供什么,毕竟若想增强彼此的联系,需要通过尽可能等量的价值交换。
</p>
<p>
若加入了一个学习社群,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们需要做反思,看看这个社群是否合适自己、如何做调整、是否需要退出。
</p>
<p style="text-align: right;">
—— Group 6 一鸣
</p>
<p>
“社群”,按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初创和成熟两个类型。
</p>
<p>
• 社群的成熟,靠三个要素:经验、人员筛选、线下沟通.
</p>
<p>
以toastmaster为例。在国外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将其运用于本土。在实践过程当中,不断的筛选与甄别人员,提高成员的参与性。例如在对于所有的参与者都需要演讲的要求下,自然而然会筛选掉一部分只以交友为目的而并非真枪实干提高英语演讲技能的个人。适当的线下聚餐与团体活动能够增加群体中个体间的联系与了解。
</p>
<p>
• 初创的社群会经历一个领域和人员的扩大又缩减而趋于稳定的过程。
</p>
<p>
比如浙工商MOOC学习社团,从一开始关注MOOC课程学习拓展到社群人员其它的兴趣点,例如翻译、参照Mooc网络平台建设,从而使社团一直保持新鲜度和吸引力,使的人员大量的增加。长远来看,社团会不断探索和修正社团的定位,将人员与涉猎的领域稳定在某个范围当中,向成熟社团转变。
</p>
<p style="text-align: right;">
—— Group 1 陈铎
</p>
<p>
<img src="http://pic.yupoo.com/chenluaihr_v/ErdaUFfw/medium.jpg" alt="6" />
</p>
<p>
<strong>Q2.社群和交流空间的关系如何维护?</strong>
</p>
<p>
社群和各类交流空间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给社群找个称心如意的根据地、成为有品牌和特色的交流空间等问题也逐渐成为萦绕社群发起人、空间负责人心头的问题。正好借着这次多位社群发起人、空间负责人齐聚一堂的时机,大家展开了讨论。
</p>
<p>
个人的需要组成了社群,吸引相同需求者的参与。而茶楼提供了空间,个人通过空间可以交流,交到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p>
<p style="text-align: right;">
—— Group 4 九爷
</p>
<p>
空间可以容纳多个社群,而社群可以存在于多个空间,我们可以借此发掘相同类型的社群。
</p>
<p style="text-align: right;">
—— Group 5 青蛙
</p>
<p>
在场地选择上,不同的类型的社群对空间有不同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室内设施、选址和可持续性这三个方面。对于一个中心化的演讲,需要一个投影仪;对于一个去中心化的组织,那么教室就不大合适了。空间的茶水费、场地费,通常会作为社群是否持续在此发展的重要要素。
</p>
<p style="text-align: right;">
—— Group 2 叶骥
</p>
<p>
物理空间可以促进社群之间的联系:社群有很多,但定位也会有一定的交集,物理空间可以借此为这部分社群牵线,促进相互的联系与发展;同样,在某些相同时间段内,一个物理空间会有多个社群的场地预约。我们可以整合现有的空间资源,以满足社群的需求,让社群与空间能够相互促进,有更好的发展。
</p>
<p style="text-align: right;">
—— Group 3 封磊
</p>
<p>
社群和空间的关系维护,或许可以从空间能提供的价值切入考虑。比如123茶楼作为场地提供方,给这次活动的发起人牛牛和闪闪提供了建立个人品牌的机会,给参与者带来了弱连接;茶楼可以更有意识地借这次活动,提供更多的服务,建立线下社群交流空间的品牌,靠此来创造价值。
</p>
<p>
除了空间的布置、座位的组织方式,运营的方式也是影响空间的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有意识地引导在同一空间中进行活动的社群进行差异化竞争和共赢互补,能带来社群和空间的双向增值。
</p>
<p>
真实的空间,要靠情感去维系。对与参与者而言,与空间、社群产生情感连接,会更有意愿贡献自己的强项,且有利于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学习,与社群和空间形成有机的互动。
</p>
<p style="text-align: right;">
—— Group 6 一鸣
</p>
<p>
</p>
<p>
<strong>Part 4:总结反馈</strong>
</p>
<p>
<img src="http://pic.yupoo.com/chenluaihr_v/ErdaV1MK/medium.jpg" alt="8" />
</p>
<p>
一下午的脑力碰撞终于接近尾声,对于个人学习部落的构建和作用,大家都有了各自的看法和收获。趁着热乎劲儿还没过,大家赶紧把自己的收获和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分享出来。活动虽然结束,但内容或形式带来的影响,刚刚开始:)
</p>
<p>
<img src="http://pic.yupoo.com/chenluaihr_v/ErdaV75T/medium.jpg" alt="9" />
</p>
<p>
场地鸣谢:
</p>
<p>
杭州123茶楼(微信号itea_123)
</p>
<p>
——杭城第一家由123名股东众筹玩出来的实体茶楼,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创业俱乐部与互联网实验社群的结合。
</p>
<p>
</p>
<p>
<strong>小编有话说:</strong>
</p>
<p>
这是以joinwee.com上《个人学习部落》这门微课为主题研习材料发起的Meetup,是不是在交际拓展、分享联结甚至知识学习上都勾起了你的尝试欲望?<br /> 如果你也希望围绕某个主题,来一场讨论较为深入的讨论,甚至形成研习小组,可以到www.joinwee.com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微课,然后在www.hicape.com填写<a href="http://www.mikecrm.com/f.php?t=zn81V5">Meetup发起申请表</a>,就可以得到CAPE团队专员的特殊支持哦。
</p>
</div>
<p>
</p>
- 原文作者:CAPE
- 原文链接:http://www.capechina.org/2015/02/cape-meetup-review-hangzhou/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