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谷,创新就是不断思考
文|吴孟霖
编辑|全量
Steve Jobs曾经说过一句话:「If you do something and it turns out pretty good, then you should go do something else wonderful, not dwell on it for too long. Just figure out what’s next!」
翻成中文的意思是,如果一件事情做得够好了,那就要思考下一步,不要一直停留在相同位置,而这句话似乎也是矽谷创新的方针。
2014年10月,我第一次拜访矽谷,带着兴奋的心情,想要一睹美国科技传奇的风采,其中包括苹果和google。苹果是知名的科技公司,从早年的个人电脑到ipad及iphone,每项产品都让人惊艳,除了乔布斯个人魅力及对工艺品质的要求,还有更多创新的技术,让消费者喜欢这些产品。而Google近几年来进军行动市场,很多手机应用都来自Goolge团队,这些创意不仅改变使用者习惯,也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而这背后,仰赖许多默默耕耘的工程师。
下班时间一到,Infinite Loop周遇开始出现车潮,苹果总部内的站牌,也有一些员工正准备搭乘班车返家。像Goolgeplex一样,苹果将自己的总部取名为Apple Campus,而性的圆形总部大楼【Apple Campus 2】也已经如火如荼新建中,可惜无缘在这趟旅程亲眼见证。
而Google却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处处可见的Android装饰,彩色脚踏车还有公司内别的沙滩排球场,让员工可以在开放多元的环境下工作。户外还有很多咖啡厅座椅,如果想要好好享受下午茶时光,走出办公室大门就是一个很棒的选择。
我和几位美国工程师朋友见面,聊聊硅谷经验,普遍认为在美国的学习,让他们蜕变了不少,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更多对自己的肯定。尤其当老板在进公司数月后,直接交代一件重要人物,如此信任,会让人感到既兴奋又害怕,但在硅谷文化内,却是一件很普通的事。
这在台湾公司,似乎不太容易发生,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科技业,任何错误都可能延迟产品开发,甚至影响公司运营。因此,大部分企业选择比较保守的方式,先经过严谨的训练后,才能够独挑大梁,越是关键的专案,越需要有经验的工程师。
换句话说,美国老板人物员工进来就有90分,但台湾老板一开始只打50分,慢慢才提升到90分。
另外一个明显的差异是文化,美国习惯[冲突],相互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即使是最基层的工程师,也能够在上级面前提出自己的想法。而台湾文化习惯[以和为贵],直接接受上级的指派任务,并很少去质疑这些做法背后的意义,这同样的思维也应用在产品开发上。
举例来说,在台湾假设A部门提出一个新的应用,B部门同仁并不一定会直接将看到的疑问和建议通知A部门,一来领域不相干,二来怕万一问错问题贻笑对方大牙。但在硅谷不一样,任何部门都有义务思考其他部门的产品,并且欢迎任何建议和问题,即使相当愚蠢,收到问题的人也必须思考,为何别人会这样问。
这个文化的差异,除了东西方本质不同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效率。有经验的工作者都知道,如果太常被小事打断,有可能降低自身工作效率,而一个工程师,在每天处理忙不完程式开发的同时,还要兼顾[客服],岂不是一个头两个大,影响自己的进度。因此,亚洲公司在追赶科技领先者的同时,可能无法停下脚步思考[如何让产品更加人性化]。
这个转型,需要领导者的智慧以及更包容的空间。
在职场上要有好的表现,首要在于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对于很多创业家而言,对工作的热情不在于金钱多寡,而是可否实践梦想。同样对上班族而言,若能够在工作中发掘专长、不断尝试,也可能慢慢摸索出一条道路。正如同乔布斯说的话「Just figure out what’s next!」,这同样也意味着人要不断精进。
你相信现在做的是一件伟大的工作吗?用一点创新、加一些创意,每个人都可能改变世界。
吴孟霖,台湾大学电信研究所毕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交换学生,《土耳其进行曲》作者。喜欢旅行,视旅行为生活的一部份,喜欢摄影及写作,希望用亲身经历,让更多人看到生命的故事。近几年来写作重心转往在地故事,2009年前往莞尔小岛──马祖,和在地人互动、纪录,并在2011年出版第二本书《原来,我们都忘了马祖》。他相信,透过分享、反省、思考,能够沉淀心灵,亦能感动人心。他将以台湾年轻人的视角在CAPE为我们分享他的所观所感。
了解更多,可以关注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rick
- 原文作者:CAPE
- 原文链接:http://www.capechina.org/2014/11/buduansikao/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