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by闪闪 (黄姗)

(摄影 | 立志、Erik    摄像 | 马跃

 北京社区运营1

互联网让连接的成本越来越低,使得基于共同兴趣或相似价值观、愿景而形成的“自组织社区”日渐活跃,让TEDx、CAPE、WorkFace、幸福行动家等组织能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这些自组织社区给我们的朋友圈和知识圈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创意,正成为我们跳出工作与亲友圈子的社交新选择、工作生活以外的第三张名片。

2014年8月30日晚,四十多位来自不同社区的小伙伴相聚微学英语大本营,共同探讨“自组织社区如何实现可持续运营”。(社区包括CAPE、微学英语、拆书帮、Toasmasters、lean in、幸福行动家、Linkedin等)

 

PART1 暖场游戏(记录 | CZ)


由于时间紧容量大,这次Meetup压缩了单纯破冰的时间,用一个15分钟的小组互动(规则见下图)。

 北京社区运营2

 6位小组代表上台分享了各自的讨论结果。微学英语、TTMC、拆书帮、CAPE、知乎和Linkedin都备受推崇。

 

PART2 主题分享(记录 | Sidney)


GJ:三招打造最有爱的英语社区

第一位分享人GJ曾是新东方 VIP 名师。他与合伙人Jonathan认为英语学习砸钱不如自学,坚信英语学习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松拥有的生活方式。他们希望帮助所有英语爱好者建立连接,创建了微学英语这样一个最有爱的英语社区。凭着简单的信念,GJ和Jonathan两个人在半年内自主地做了3场累计超过100人的大型公益讲座,7个累计超过150人的学习小组,8个累计超过400人的线下主题活动。而微学英语的公众号(WeStudyEnglish)在这半年里也有了近3000的关注者。


Why?

GJ相信英语学习并不等于高额的费用,从英语学习中受益良多的他希望把学习英语的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受到CAPE启发,GJ希望建立一个全新的英语学习生态圈——英语社区,从社区学习、社区活动和社区空间等混合形式探索英语学习的新可能。

北京社区运营3
<div class="image-hover-container">
</div>

<div class="image-hover-container">
  <p>
    一个人学英语很孤单,一群人学英语很温暖。GJ说出这句话时,全场都很温暖。
  </p>
</div>

HOW!

微学英语社区之所以在半年内获得巨大的发展,GJ跟我们分享了三点经验:

第一步: To share
–找对人

他认为,关键的第一步是找对人,并持续分享自己的想法。GJ 说微学英语社区成功与陈露密不可分。从最初想法的萌发,一系列的CAPE Meetup,再到通过《Founder说——英语可以自学》这篇文章去传播愿景和经验,最后到达社区构建,陈露都给予GJ很大的支。每每GJ有什么想法与陈露分享,GJ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建议。

第二步: To Cooperate
–找对合作

除了联合创始人Jonathan以外,微学英语创始成员亦是各行各业的英语爱好者,有软件达人、设计师、法律专家、运营经理等。各有所长的小伙伴们因为热爱英语学习而聚在一起,为这个有爱的英语社区添砖加瓦。

第三步: To Connect–建立连接

微学英语主动地和不同的社群组织产生连接,资源互换,比如印象笔记,Toastmasters,拆书帮,胡扯网,爱聊等。不同领域的前辈也给予热心的指导,如整理人生培训师袁春楠,知行合一的Susan。

 

辣椒:从本土文化保育社区到跨文化社区的探索

从2013年3月开始运营CAPE线下社区,辣椒和小伙伴见证了一个个城市青年文化社区的发展。

(CAPE是一个全球青年实践网络,汇聚青年的全球性观察,实践与反思。CAPE社区通过线上分享积累人气,当社区人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有了线下主题Meetup,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进行跨界交流与行动创造)

 

活现潮汕——本土文化保育社区的营造

北京社区运营4
<div class="image-hover-container">
</div>

<div class="image-hover-container">
  <p>
    &nbsp;
  </p>

  <p>
    辣椒以“活现潮汕”为例跟我们分享了本土文化社区保育的经验。
  </p>
</div>

活现潮汕是以一个探寻并推动广东潮汕地区传统文化与创意文化相结合的媒体品牌,这个自组织社区由一群爱折腾的潮汕80后90后青年运营。他们挖掘接地气、个性化、有意思的潮汕故事,筹办有趣、有爱、有价值的线下活动,希望用年轻人的视角呈现最鲜活的潮汕。他们刚通过众筹策划团队、嘉宾、资金、场地的方式,举办了200多人参与的“发现八小时之外的自己”首届潮汕创意生活节。

回顾起发展路径,和微学英语不谋而合:

个体发起—形成青年圈子(聚集志同道合的人)—青年组织(互联网平台)—线下活动挖掘、落地、交集、互动,再联系实现更大社区的参与。

活现潮汕通过新媒体平台分享优质内容吸引更多的人,激发共鸣并创建实体团队。这一自组织社区的发展路径也可以被其他青年文化社区所借鉴。

 

中南屋–跨文化社区的营造

北京社区运营5

除了CAPE线下社区经营,辣椒还开始了跨文化社区的运营探索。辣椒支持帮助CAPE专栏作者黄泓翔在全国多地举办 “中国走出去”分享会,后来与黄泓翔共同创建帮助中国企业和中国人融入非洲社区的机构——中南屋(China House)。中南屋的总部设在肯尼亚。

过程分享:
他们先锁定中南屋服务的目标人群——中国社区(寻找中国企业和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群)、肯尼亚社区(媒体、当地人、机构),再寻求中肯社区的交融。两人便从0开始进行社区营造:先找到中肯社区的共同关注点(如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劳工困境),再利用新媒体平台(微信+Facebook)进行传播推广,吸引当地人关注参与。同时,他们费心思保证活动质量,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创造出好的口碑传播。

这个中非跨文化社区的运营后期将更关注“环境保护”和“文化交流”两个议题,目的是以此为重点开启两地互动,推动中非社区的交流和理解。

在跨文化社区的运营过程中,中南屋团队也有很多的思考:

• Q1:如何更本土化,更多当地人参与?

A1:辣椒希望活动可以达到非洲人和中国人50%:50%的参与度,因此团队会定向邀请肯尼亚本地人参与活动,同时也考虑将活动搬进当地学校、社区。

• Q2:网络覆盖面有限情况下,如何宣传推广?

A2:辣椒提到会与当地组织合作,扩大宣传面。

• Q3:如何引起话题关注,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A3:中南屋未来将与当地媒体开展合作。

• Q4:如何进行商业探索?

A4:中南屋目前将“环境保护”这个社区关注的议题与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设计相结合,推动商业这块的探索。

 

陈露:社区–非货币价值交换

《混序:维萨与组织的未来形态》这本书谈及了社群的本质,它的核心和灵魂,就是价值的非货币性交换。“我们所做的某些事和分享某物,是因为我们关心别人并希望为地方造福。……价值的非货币性交换并不都是出于利他的动机。它也是出于自我利益与社群不可分割这样一种深刻、直觉的理解。个体的善和整体的善不可分割,所有的事物既独立又互相依赖——单数的‘一’同时也是复数的‘一’。“

<p>
  陈露在分享的一开始提到了《混序》这本书对他创办并经营CAPE这个社群的影响。
</p>

北京社区运营6

  <div class="image-hover-container">
    <p>
      &nbsp;
    </p>

    <p>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习外语专业期间,陈露发现每年身边出国留学的学生仅占学校学生人数总数的极少部分。他自己每天学着英语,所谓的international,却对自己身边的世界一无所知,尤其连中国周边国家也都不了解。相比一些外国来中国的学生,他们到很多国家去间隔学习,去各国交流实践等。他意识到这个全球化过程中国青年与其他国家青年的视野上的发展差距。而实际上目前已经有很多中国学生有机会出国交流学习,且基数越来越大,可问题是多数有机会出去的人并没有把自己在外的收获和视野很好地记录分享出来。欣慰的是一些青年会去写博客,但缺一个公共的平台去记录和整理这些有价值的内容,去分享这些海外华人青年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实践和观察。
    </p>
  </div>
</div>

基于让有机会出去的人给没有机会出去的人带来全球化的视野的想法,他于2011年6月份开始着手创办一个线上分享平台,倡导在海外留学及工作的青年在上面分享社会实践观察与思考,带国内青年开阔视野,也帮助海外青年通过分享连接中国青年。这对于不断上升的中国市场,尤其对于很多出国留学并准备未来归国发展的中国青年来讲,是极具价值的。

<p>
  通过反复的个体分享和号召,他慢慢聚集了最早期的初创团队成员,而后越来越多人加入。也在现场的微学英语联合创办人之一GJ,就是当初第一个支持陈露创办CAPE的海外留学生。(GJ当年第一个支持陈露创办CAPE,三年后陈露第一个支持GJ创办微学英语,这就是传说中的”价值的非货币性交换“吗,哈哈)
</p>

<p>
  内容分享的积累,使得CAPE的社交媒体有了几万粉丝的关注和聚集;基于粉丝交流的需求,他们推出了线上交流社区Googlegroups;社区交流邮件组人数越来越多,本地化线下活动的聚会需求随之产生。2012年新加坡留学生陈柯如通过CAPE的支持在波士顿完成聚会的落地实现,刺激了CAPE社区线下活动的井喷,进而促成了CAPE推出了开放品牌框架的CAPE Meetup。从2012年6月份到2013年底,CAPE Meetup的云端团队先后服务了上百位青年在4个国家,50多个城市,发起了超过160多次的主题聚会活动。
</p>

北京社区运营7

随着落地活动数量的增加和活动主题的丰富,CAPE的合作伙伴网络得到进一步丰富。

<p>
  一方面是二三线城市本地化的空间和合作机构网络。依托CAPE已经聚集起来的社会关注度和号召力,很多分布在大城市的青年组织机构,可以更加容易的走进二三线城市;他们只需要专注于自身专业领域的内容分享,其他部分都交给CAPE云端团队来完成。这样的开放合作架构,实现了多方的价值交换。
</p>

<p>
  另一方面通过各种组织的合作,各地本地化组织或者机构的外部合作网络及专业性内容分享得以丰富;各种专业组织,依托CAPE自身及合作伙伴网络资源,亦降低了其触及青年的成本;对于青年来讲,则更容易通过各个渠道便捷的触及优质青年项目及社会实践机会。而不管从哪个方面,对于CAPE来讲都是有价值的——内容,渠道,受众都在积极推动的过程中得到丰富,这样就实现了非货币性的价值交换,交换越多,同时交换效率越高,价值越大。
</p>

<p>
  CAPE期待在这样不断积累的过程中,逐步朝着”沟通青年与青年组织机构的桥梁“的方向去努力,力争更高效的促成双方产生火花。
</p>

<p>
  与此同时,CAPE也在逐步总结自身经验和方法,以围绕社区小伙伴的需求提供服务。尤其给个体行动计划或项目发展提供平台支持及智力支持,在不同的层次和环节提供不同的服务支持,帮助初级阶段的青年行动计划或项目更容易起步和发展。比如前面提到的微学和英语中南屋,在起步阶段都先后获得了CAPE不同程度的支持和协助,而他们发展壮大后,CAPE将会变成最大的受益者。
</p>

<p>
  此外,CAPE还和各个领域的专业组织,联合策划专题或全国性的主题分享活动,将单一节点行动变成全国性的主题联动活动,助某一细分专业领域的实践经验进行最大化的分享传播。这在拓展这些专业组织的用户范围和社会影响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青年文化活动的内容。
</p>

<p>
  这乃分享和互助的绝妙逻辑,虽然要设计出一套使利益相关方能自然分享和进行价值交换的机制实属不易,但CAPE依然坚信“人人参与,人人分享,人人创造与人人构建”是可能的。要实现这一美妙逻辑的运转,需要我们所有人都加入到这一非货币的价值交换体系中来。
</p>

推荐其他拓展资料:社区管理学习资源包

PART3 小组主题探讨


这个环节借鉴了world coffee的游戏规则,全场有6桌,每桌讨论一个问题:

(现场人数超出预期,为了保证每桌的讨论参与度,我们按照预案新增了一个讨论话题,桌长由大家推荐或自荐产生)

该环节共70分钟,分成3轮,也就是说每人有3次选择话题的机会,每轮规则如下:
-桌长介绍本组议题及上组讨论结果
-思维碰撞(15分钟/轮)
-桌内总结(3分钟/轮)
-中场休息(5分钟/轮)

北京社区运营8


有了第一第二环节的铺垫预热,这个小组探讨环节小伙伴们火力全开。每一轮都在计时员Mike和主持人冷夏的反复催促下,大家才恋恋不舍地进入新一桌的讨论。成果展示环节更是让大家感叹群体智慧的力量:

 

问题1:如何让社区活起来,最大化调动个体积极性?(记录 | 庆辉)

活跃的社区氛围对于社区发展来说非常重要。这桌的小伙伴们认为社区最初的氛围一般源自创始人的魅力。而线上的宣传渠道、行销方案给创始人一个杠杆,让他的魅力发挥到最大化,社区的人气会越来越足。

另外,明晰的晋级成长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能保证社区的公平公正,使得每个人在其中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且可以顺着一定的规则晋级到下一级。例如在拆书帮中,新人只能属于听众,当你听了3轮之后才有资格分享(3分钟),分享3轮之后才有机会做更多的分享。提升社区成员的参与度,归属感增加,积极性就产生了。此时如果社区任务分配再有趣有料一些就容易强化成员的积极性。

让社区活起来,关键在于着眼成员的体验,给个体带来价值。

 

问题2:团队如何进行有效协作?记录 | 闪闪)

自组织社区团队有效协作可以从两个维度考虑——有一个稳固的团队&团队进行高效协作。

搭建稳固的团队

根据《TED: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里提到的golden circle:

 

北京社区运营8

稳固的团队不仅需要成员对团队的愿景(Why we do it)、所要实现的效果的清晰认识,而且需要leader去考虑愿景和工作如何与成员的需求结合,实现双向的认同和支持,自组织社区的团队才能有稳定的可能。

闪闪举了她自己的例子——CAPE Meetup项目的愿景是支持各地有想法的积极青年在当地快速召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去讨论碰撞,引发行动创造。这个愿景并不是闪闪最在意的,但闪闪却对这个项目有极强的归属感,并愿意花自己大部分的业余时间在自己负责的工作上。因为闪闪能够从中设计各种活动规则来探索人和人之间高效连接协作的方式,极大地满足她的兴趣。

  • 团队进行高效协作

高效协作首先需要明确的结果导向——团队成员一致明确要实现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分工。由于自组织社区比较特殊,在分工时需要注意保证大家的参与度——对方投入的越多,其对社区的归属感就会越强。另外,分工行动之后及时反馈调整也很重要,具体可以参考各外企相关的日、周、月反馈机制及PMP的一些方法。

 

问题3:如何扩大自组织社区的影响力?(整理 | 闪闪)

要扩大自组织社区的影响力,需要先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要扩大影响力——对于自组织社区来说,原因一般是让更多人认同我们、吸引更多人来和我们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明白了这点,那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这件事情的意义所在,通常这个意义是先利己的,但在慢慢影响他人的过程中,就会变成一个利己利他的事情。

影响力的扩大可以分为两层:

将社区外围观望者吸引进来一起玩:这个可以通过单个事件/项目来让更多人获得参与感,或通过长期品牌形象的积累,潜移默化地让更多人认同我们的社区。

和其它社区/组织进行合作:资源大体来说可以分为内容、平台、工具、空间这四类,可以通过在有对方的Leader或意见领袖的场合刷脸的方式实现最初的连接,具体合作时注意利己利他,资源互换,才容易实现1+1>2的效果。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方在那四类资源都比自己强太多的时候,并不适合合作。原因是这种合作关系不平等,很有可能变成单向的“支持”,等自己变得和对方门当户对时再去找他们合作才容易进行下去。

来自拆书帮的熊孩子还归纳出了针对单个项目扩大影响力的“五步法”,详情请见她写的利己利他的影响力扩大法

北京社区运营9

 

问题4:如何推广和复制成熟社区的经验?记录 | 周鹏)

如何推广复制成熟的社区运营经验,以实现社区组织的规模化发展,这是很多社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都会考虑的问题。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这组的小伙伴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通过开源工具包构建全球网络:
将易于上手执行的工具包以开放的品牌模式分享,由云端的中心团队对各地愿意复制社区经验的小伙伴进行授权,提供指导并规范边界,这是大范围推广成熟经验的重要方式。TEDx、CAPE Meetup都是如此。

2)设计有效的培训和反馈机制:
a.具“传帮带”与游戏升级集成的培训机制,比如toastmasters,通过细致的角色设置及成员进阶成长体系,让会员有更好的归属感及成长体验,也更易于规模化复制。
b.中心团队和其他成员及时沟通反馈,对其运营进行评估并提供建议,及时将成功案例树立典范,并总结小社区的成功经验,更新完善工具包和游戏规则,推广到大社区。

3)构建人人参与的社区文化:
给不同需求的参与者设置不同参与度的社区参与方式,而且是递进式的,引导更多人实现由参与者=>重度体验用户=>自发的宣传的转变。

北京社区运营10


问题5:如何实现自组织社区的商业化?记录 | 嫣璐)

社区有很多种,例如商业公司的品牌/用户社区,媒体/自媒体机构运作的粉丝社区,公益性质的专业实践社区等。自组织社区如何商业化运营以实现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这组小伙伴从一些已有的案例,探讨了不同类型的营收模式:

1)价值观社区:指基于某种共同价值观、理念和愿景而形成的社区。商业化运营走在比较前面的社区不多,罗辑思维算是一个——社区运营费用主要来自限量付费会员(目前数量占罗辑思维关注者的1%不到)。罗胖通过魅力人格体聚集志同道合的知识爱好者人群,从而形成基于大量粉丝的号召力反向影响商家,以向商家“团要”、优先参与各种实验等方式回馈付费会员。

2)兴趣爱好社区:可持续运营可通过提供与兴趣爱好相关的周边产品、服务实现。如军事论坛,围绕军事爱好者的聚集,此后开始销售军事文化主题的相关周边产品。

3)细分专业社区:可以基于社区不同专业擅长部分来实现分工消化。如简单心理,这类社区做平台,形成心理咨询师的储蓄池,连接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咨询需求用户,收取中介费、佣金等;现场还有做律师专业社区的小伙伴提到他们聚集律师人群后,社区承接一些业务,然后在社区里面完成消化,如一些培训类项目等。

此外,商业化的方式还有第三方付费的模式,如广告费、赞助费、媒体流量导入费等。

总之,社区运营实现商业化,或称之为形成成功的商业模式,涉及到各个利益相关者,如何能够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促进交换,需要思考细分市场,挖掘用户需求,看到价值链的各个部分,需要更多的开放思维与创新。‍

 

问题6:从失败的案例中可以借鉴怎样的经验教训?记录 | 周鹏)

通过对一些失败案例的分析,这组的小伙伴发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失败原因:

1)社区方向性的错误决策。在建设初期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而产生“错误定位”,在运营期间社区定位发生转变导致与初衷相违背,或核心价值观不能引起认同感,在运营时间、资金、人力无法持续性的投入。

2)成员协作不愉快。核心成员对社区的价值定位会随着社区的发展产生分歧,加之团队成员频繁变动、没有良好的沟通机制及参与者没有存在感也是社区运营迟迟无进展的主要原因。

北京社区运营11

三小时的头脑风暴“官方上”结束,但私下的风暴仍然持续。“自组织社区”让我们看到彼此的个体价值,从而联动起来创造新的一轮集体价值。我们期待并相信,当晚的碰撞不会就此停止,产生的连接必会创造更多有意思的可能。

参与者范美晨在活动结束后说:CAPE Meetup 头脑风暴一整晚,三观刷新升级版。由于每段活动都有时间限制,大家的语速平均被调快了1.5倍,但这反而让大家的大脑高速运转起来。我相信分享相信合作的力量会让年轻人进步,社区平台可以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壁垒,anyone can do anything.

Yeah,you can, I can, and we can。

 

后记:


一个晚上很短,短到好多东西还没说完我们就得分开;一个晚上又很长,长到我们可以碰撞出这么多有价值的东西。真的很荣幸,在2014年的夏末,有机会和一群靠谱给力的小伙伴一起,在帝都组织这样一场有价值的Meetup。

活动从开始筹备到这篇回顾写完,持续了整整两周,很累,但真的很开心——除了收获革命友谊和干货内容,在活动组织方面还得到了很多值得参考的改进建议,比如:

  • 复杂的活动规则可以在邀请邮件里就告诉大家,让大家现场可以更快进入状态。by立志
  • World coffee可以提前明确每轮需要讨论的内容,比如第一轮明确why, 第二轮讨论how, 第三轮解决what,这样每轮的目的会更清晰,利于层层递进。by智丰
  • 这样的活动一般需要预留5%-10%的资源,比如空间、物料,以备空降。by庆辉
  • ……

 

这次活动其实有很多不足,很欣慰能得到大家的包容,有你们的支持和建议,相信以后可以做得更好:P

期待下一次的脑力碰撞,后会有期!

 


See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