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柔老板谈鸿芷转型:最难的是从公益到商业的思维转换
文/刘思维
写在前面
鸿芷2.0在高大上的银河SOHO开业了,小柔老板终于实现了她的公共空间梦。 华丽升级2.0版本的鸿芷被创始人伟亚和小柔定义为“环保公益主题的咖啡馆”。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这又是一个80后女文青轻易而短暂的咖啡馆梦,那么,赌不赌,看了下面这篇文章,你一定会为自己的轻率和武断感到惭愧。 这当然不是我的目的,我只是想说,任何一个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都值得正在跋涉或观望的人们尊重。比如你,比如我。
6月,鸿芷归来。 在鸿芷的启动仪式上,我再次见到了小柔。上次见她是大概半个多月前,也是在鸿芷这间屋子里。那时,她踮着脚在布满电线和各式建材的地上走来走去,眉头微皱,跟我说装修的费钱费心费力。 现在,她站在漂亮的吧台旁边,对每一位来客露出主人式的微笑。 来的多是以前鸿芷1.0时的常客。迈进门脸房宽阔玻璃门的一瞬间,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有片刻恍惚,脑海里闪现那间顶楼公寓的狭窄木门上写着“鸿芷空间”的小木牌。
仅10个月,鸿芷1.0便成往事
鸿人们,还记得我们的鸿芷1.0吗?
5月的一天,凌晨5点,小柔老板接到搬家公司打来的电话。这个电话落实了小柔今天时间表的第一项内容:7点半起床收拾之后,8点坐地铁1号线倒2号线到朝阳首府去。 然而这次,她并没有四个月前那样上到18层,坐在鸿芷1.0的白色吧台后面开始新的一天。 这个早晨,小柔老板按亮电梯下箭头,来到地下三层囤积鸿芷1.0家具的仓库里。
适应这样的转变,需要决心和勇气。
几个月之前还被瓶瓶罐罐、各式工艺品和机构资料塞得满当当的白色多宝阁,年会、爬梯时放满食物的木纹大桌子,许多公益人围坐过的草绿色布艺沙发,把守落地窗的小清新绿色条几和高脚蹬,中间书房里塞满伟亚藏书的四个黑色书架,书架旁边的深蓝色躺椅……经常光顾鸿芷1.0的人对这些想必并不陌生。现在,它们光秃秃地堆挤在这间黑漆隆冬的仓库里,等待着被运往一个个陌生的地方。 小柔老板有一个80多页的私家账本,据传此物乃鸿门秘籍,此前从不示人。出于伟大友谊,她借我翻阅了一下,我才发现其间包罗万象!其中就有她2009到2012这四年里画的一些预备转让店面的结构图,在此基础上又加了她对未来店面装潢的设想。还有几页是她跑西三旗旧货市场一边看货一边记下的各种适合摆在店面的家具价格表。看了这些我才明白鸿芷温馨布置背后的苦心:早在这里开放的四年以前,它的主人就已经为这儿的一桌一椅费尽了心思。 一年之前,为了用最少的钱买到最符合想象的东西,小柔整天待在淘宝上,疯狂地淘来这些家具; 10个月前,鸿芷1.0开张前的最后几天,为了营造家的感觉,她把它们尽量布置得凌乱温馨,乱中有序。 承载梦想的这些虚拟效果图终于变成一个真实的空间。小柔心满意足地坐在吧台后面欣赏这一切的时候估计不会想到:10个月后,她会亲手选择扒掉这精心布置的一切,把它们运到黑暗的仓库,折价之后送到别人家里。
人类都是念旧的动物,但成长恰恰意味着与过去决裂。带隔断的公寓盛不下的不只是鸿芷,。所以,即便再不舍,我们和小柔都要和鸿芷1.0说一声再见。
与往事干杯,却见前途多舛
平时,小柔和伟亚给朋友们的感觉是温和柔软的人,但在鸿芷转型这件事上,两人却展示出果敢决断:从开业到关门,鸿芷1.0只存在了短短10个月。 “没有人希望在短短10个月后亲手毁了自己的心血,但是我知道,鸿芷早晚要做商业化转型,既然这样,不如早点开始。”说这话时,小柔收起笑容,目光里隐现坚定。 去年年底一些机构的年会在鸿芷办,公寓式房间太小,一下涌进70多个人,有的只能站在门口。碰上一些火爆的活动,参加的人在门外一看进都进不来,掉头就走了。 空间上的局促只是一部分,问题的关键始终是鸿芷未来的发展。鸿芷1.0虽然有一定经营,但主要依靠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资助。无论是小柔伟亚还是别人,都把鸿芷当成一个公益项目。但他俩一开始就意识到,鸿芷不太可能永远依靠公益资助,自负盈亏才是未来方向,当务之急是找到这条路。
这个时候,从公益向商业化转型成了必经之路。如果说鸿芷1.0是一个有咖啡馆性质的公益项目,那么在小柔和伟亚的设想中,鸿芷2.0就应该是一家有公益心的咖啡馆。
说来容易。鸿芷搬出公寓进入商区,税费、店面、水电、装修一切都得按商业规则走。尚不提经营,开业之前的筹备几乎就已占据小柔时间表的全部。 8点半,小柔老板偷空儿到楼底下的小吃店吃了一屉小笼包。直到晚上6点半一盘盖饭进肚,这屉包子所产生的能量要替她扛过接下来的10个小时。筹备鸿芷2.0的这两个月,吃饭不规律成了家常便饭。 9点出发去行政服务大厅,接下来小柔要办理鸿芷的各种手续。公益项目只需要方向明确,计划、预算做好之后就可以递交基金会了。但是一家商业性质的咖啡馆需要注册、办理各种许可证,走门类繁复的行政程序。 行政程序之复杂不是秘密。最近俩月,一看到专门记录各项日程的小本本上有去行政大厅这一项,小柔就一阵头疼腻味。 有时排很长时间队好不容易到窗口前,刚把一沓材料文件递进去,办事员眼皮不抬地扫了一眼,“啪”一甩,来句:“少东西,回去吧!”你就得搂住心里一股邪火儿,没脾气地问少什么?怎么补?完后乖乖回去,补完重来。办代码证的时候,小柔早晨9点就来排队,中间历经几许波折,打车在SOHO、行政大厅两个单位间来回奔波,终于在下午五点半营业厅关门时……也没办完。
眼看着俩月过去,一系列的程序即将走完。11点钟,小柔来到银行办理公司开户。七十二拜都拜了,就差这最后的一哆嗦,结果就毁在了最后这一哆嗦上:银行支行送审时,总行发现所有公司证件上都错了一个字,SOHO的中文应该是“搜候”,但写成了“侯”。这意味着,之前两个月劳神费力走过的审批程序要再来一遍! 说这些时小柔笑得苦哈哈。在为鸿芷开张忙碌之前她完全不懂这些手续,这俩月,她一去营业厅就把各种能搜罗到的折页指南拿回来仔细研究,还请自己在工商系统工作的同学上门一对一辅导,边学边记边实践。其实可以花钱找人代办的,但她想亲自体会一遍这个过程。种种奔波劳碌让她有一种稳稳的踏实感,小柔觉得自己现在的状态比筹备1.0时更接近一个创业者。
公共空间,一梦六年
鸿芷2.0从一间电线裸露的毛坯房变成了温馨时尚的公益空间
12点,小柔满怀期待地来到银河SOHO,上到A座三层,打开门锁,看看装修师傅一夜的工作后,这个200平米的店面距离草图上的鸿芷2.0是不是又近了一分。 这间电线裸露的毛坯房暂且还看不出草图上的雏形,只有小柔能够发现这里和前一天相比发生的变化。她会在电话里跟施工队和设计师沟通,催进度,想尽办法看怎么改进才能够在保证最终效果的同时把成本降到最低。 下午1点,从工地出来的小柔直奔6号线朝阳门站,一路来到慈寿寺。她和伟亚要去朋友家试喝一系列公平贸易茶及有机茶。他们要在十几种茶中选出几种放在鸿芷店里卖。喝茶嘛,听起来很滋润的活计,但让小柔很崩溃。十几种茶叶,每喝一种都要仔细辨识、记忆其中滋味,喝完一种漱口,再来一种。选择困难加上醉茶完全浇灭了小柔老板对茶这种饮料的热情。 说到茶,不得不提咖啡。说出来你一定要大吃一惊!这个“有咖啡馆梦的女文青”以前因为胃弱从不喝咖啡。但是,开咖啡馆儿的怎么能不喝咖啡呢?自打决定开一个咖啡馆为载体的公共空间,小柔就开始喝咖啡并了解咖啡的原料、产地、器具、种类……终于,在鸿芷1.0时期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筹备鸿芷2.0的日子里,小柔每天都要靠一杯拿铁增加战斗力。 征服自己的胃当然需要一个靠得住的理由,小柔喝的不是咖啡,是一个做了六年的公共空间梦。
2008年,考研党小柔住在五道口附近,离万圣书园不远。万圣的老顾客伟亚经常给小柔描绘那里的美好气氛。在伟亚的鼓动下,小柔去万圣做了兼职。 万圣是一个有态度、有氛围的园地,经常会有一些文化人组织活动。服务生小柔经常一抬头就能撞到一个文化名流。 让小柔印象最深的是万圣老板老刘的一次家庭聚会:来客都是文化圈有名的知识分子。万圣书架上那些作者如此真实自然地和老刘一家围坐在醒客咖啡的大桌子周围,老刘从美国回来的孩子就坐在那些人身边,聊一些很精致的话题。 时隔六年,回忆起这幅温馨和谐的画面,小柔眯起眼睛感慨:“那时候我才知道一家人还可以有这样一种优雅的生活。” 小柔羡慕,也震撼。虽然那时候还没有接触公共空间的概念,但这种优雅给她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柔软的种子。 这颗种子在她来到叁号会所的时候颤颤地发芽了。这里当时是知名的“新知沙龙”的承办地。在叁号会所工作,小柔看到了和在万圣不一样的公共空间形态。这个时候,小芽破土而出——小柔告诉自己:我一定要看看更多的地方!我以后要开一个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的样态很多,考虑到时下年轻人喜欢聚集在咖啡馆谈事情,她这才决定开一个咖啡馆。“如果茶馆更受欢迎,我也会决定开茶馆的。”后来试着克服胃的不耐受,接触咖啡也是从下了这个决心开始。 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馆当然不是只练喝咖啡就行,以后的几年间,小柔“卧底”数家咖啡馆,或打工或光顾,了解它们的运营模式、资金渠道、位置选址、环境布置、进货流程。
从2009年到2012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80页厚厚的笔记记录了一个公共空间背后所有的心血。
“鸿门秘籍”十字箴言:创业勤为径,圆梦苦作舟
翻看这些笔记,满眼的黑道道红圈圈,透着可考的精心。我仿佛看到一个瘦瘦的女孩儿背着个双肩包,从城东坐公交、地铁一路折腾到城西,拿个小本儿,边走边记。随手塞在包里,赶车跑了一段,发现边角磨毛了,心疼地捋也捋不平。我仿佛看见,这个用脚一步步丈量街道的女孩儿,也在一步步接近着梦想。
钱背后是铁打的商业逻辑
数月奔波,小柔参与见证了鸿芷从左到右的蜕变
下午6点半,小柔兜回银河SOHO,在底下的美食广场点了一盘盖饭。吃上才觉出饿来,胃里空了少说得有7、8个钟头,早晨吃的包子早就不知消化到哪里去了。 吃饱了小柔来不及消消食儿,抬起屁股又奔赴物业,给装修工人办夜间进出证。9点钟上楼到工地等候施工方,和设计师交流进度。明天早上,一夜施工后鸿芷又会有新的变化。 在工地呆到11点,赶末班地铁回永安里的家,小柔还不能休息。图纸上的家具动辄就要好几万,超出预算太多。她得像去年一样守在淘宝上一页一页刷家具,才能用最少的钱装出最接近图纸的样子。 钱,永远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鸿芷出现之前,曾有一阵子,小柔和伟亚想着准备差不多可以开始启动梦想了。启动资金是大问题,两人希望可以找有咖啡馆梦想的朋友入股。大家也聚会聊过,公益主题的公共空间的想法着实让人兴奋,但85年左右的职业公益人都不富裕,兴奋过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小柔的梦想就此拖下。她开始在家胡思乱想,质疑自己:在公共空间工作过不一定自己就能开,自己开起来也不一定就能做好。你让人家凭什么相信你?!越想越难受,觉得公共空间这事儿彻底没戏了。 这时,转机嗅着小柔的80页笔记来了!有一天,一直参与民间环保的伟亚说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有个环保公众唤醒的方向,和公共空间的性质很兼容。如果能让一个公共空间发挥传播、唤醒的作用,将是一个很好的创意。转机来临之后一切顺理成章:一起写项目书,面试,申请……一套程序走完,很快得到了基金会资助委员的通过! 经历了四年的漫长前奏,小柔的公共空间梦终于开唱了。 现在,小柔依旧在为钱而苦恼。启动仪式上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彭艳妮老师给鸿芷算了一笔账,今年一年下来鸿芷至少要赚30万才能自负盈亏。 用小柔的话说,之前是伸手要钱,现在一睁眼就得琢磨着咋挣钱,这对缺乏商业经验的两人是个不小的挑战。
这有时让小柔觉得压力山大,但是选择是自己做的,想把鸿芷做得更接近最初的设想就得符合这条改变不了的商业逻辑,小柔说她不后悔。
抬头向前看,让小柔觉得最难的不是那些烦死人的行政手续,也不单纯是钱,而是从公益到商业的思维逻辑转换。
现在是凌晨1点,已经是新的一天了。关了电脑,小柔终于可以睡了。不知道开张后的鸿芷会不会出现在她短暂的梦里呢?
- 原文作者:CAPE
- 原文链接:http://www.capechina.org/2014/08/hongzhi-space/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