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7

这是四会小城的第一次CAPE Meetup活动。这个活动的开端真的如写一篇思绪如泉涌却无从下笔的文章。作为最初发起人的我不断地查看CAPE提供的各种经验文章,当时却无从下手。毕竟,想法和现实有很大的距离。最初,我与一个朋友在咖啡厅商量。我说,既然这个活动要落地四会,那就需要听取民意。我便随机问了一群在咖啡厅娱乐的女孩们。谁知道,她们一听到简单的活动介绍,便反应说:”噢!说白了便是相亲活动嘛!”于是,这场CAPE Meetup的筹备以别人的玩笑正式开始。

 

1)组建团队:要相亲相爱也要能相互理解。

在上面所提到的玩笑后,我意识到CAPE Meetup这个活动的介绍必须以文字或者视频等稍微严肃的方式展现出来,不能够单单用嘴皮子来给别人介绍。这就意味着我需要组建一个基本的团队来真正落地去筹备活动。在组建团队过程中我比较幸运。我有针对性地找上了几位与我专业背景不一样的朋友,邀请她们来帮助落实这个CAPE Meetup活动。这个CAPE Meetup活动的团队很快成型。我也在几次开会过程中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和团队的协作。最终,我认为这个团队能够负起担子。

-团队里有不同文化专业背景的人很重要。这决定了团队的直接分工和思维碰撞的深度。在仅仅五个发起人的团队里,有人负责宣传海报设计的,有人负责整体事务梳理和记录,有人作为活动的记录员等等。而在后期,不同专业背景的人为整体活动设计也提供了丰富的想法,这是我所料想不到的。比如,我们挖尽心思在讨论破冰游戏,理工科背景的童鞋便很好地弥补文科生天真烂漫的想法。

-团队和谐是活动成功与否的第一个关键条件。在大城市,许多类似的活动举行。身边的大学朋友也对搞这种城市活动了然于心,大家搞活动相对成熟。回归到小城搞活动,你真的首先要找出一群坚定的人儿。我身边有许多朋友仅仅在听说这个活动后觉得很趣,可以来帮忙。实际上,来帮忙的人很大可能不太坚定,在活动筹备后期很可能给你带来很重的负担。经验来说,去到活动筹备后期,队员坚定和温馨的支持是你能够完成活动的精神动力。我们五个人从早上到凌晨一直聊呀聊。倘若没有一个和谐的团队,估计大家都早点回家洗洗睡了。

其实,我认为有了一个你认为足够好的团队,基本上距离整个活动便不太远了。接下来便是实际操作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和经验了。

2)活动开始落地筹备

-经验谈1:小城市要以人为本。大城市和小城市差别是很大的。最近基本的差别是大城市是一个成型的运转的系统,很多事情你可以依赖互联网;而小城市更多上依赖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在完成了这次CAPE Meetup后,我发现报名者并非通过我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平台知道的,而是通过朋友间的传播扩散。这次CAPE Meetup得到的许多资源和帮助都是来源于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无限的朋友)。在想要准备此次CAPE Meetup前,我已经给朋友们发送了邮件介绍CAPE的价值观,并说明我希望落地搞一次CAPE Meetup。这封原本我寄望不大的邮件却给我带来了幸运。虽然我只得到一个陌生人的回复,但是这个陌生人给我意料不到的场地帮助和活动安排的建议。另外一个更大的收获是不少朋友转发邮件,为后来我们活动宣传做了很好的铺垫。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在四会,大部分人是很少使用邮件的。QQ和电话仍然是宣传的主要渠道。幸亏我们当时发现这个问题早,及早把宣传材料转移发送到朋友QQ或短信上,让朋友往外扩散。

-经验谈2&难点1:如何把CAPE倡导的价值观和理念真正落地到活动内容本身。对于没有搞过CAPE Meetup的发起人我们来说,如何设计活动的内容是最难的。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在反思过去的那次Meetup是否传递CAPE所提倡的价值观和理念,或者传递是否有效果等等。而关于这次Meetup的主题,坦白说,很大程度上基于我对这个小城的理解。团队内也很难对主题有更加深入的讨论和争论,因为大家没有清晰明确的判断标准。而我认为,第一次的CAPE Meetup活动主题应该宽泛些,争取差异性最大的观众群体,然后在接下来的CAPE Meetup活动进一步结合小城实际情况缩小受众群体,最后达到培养一群忠实的受众。这次CAPE Meetup主题成功地吸引了三个年龄层的关注,分别是18岁左右的高三毕业生,20岁左右的大学生,和处于30~40岁的职业人。

-自我吐槽&存在问题:这次Meetup的准备时间实际只有4天,导致许多事情只能仓促进行。

第一,我们没有设定报名期限和筛选环节。没有设定报名期限是因为直到活动开始的前两日报名人数仍然处于个位数,而在活动开始的前一日报名人数井喷上升。这导致在活动进行的前一晚上,我们几乎穷尽全力在处理突如其来的报名信息。同时,为了保证活动的效果,我们也费了许多精力询问报名者的基本背景信息。活动内容没有准备妥当,但我们当时都已经精疲力尽了。

第二,活动当天内容迟迟未能完成确定。好不容易处理好报名的问题,我们发现活动还有许多环节没有落实。例如破冰游戏怎么玩,冥想环节放什么音乐等等。所以,我们几乎需要通宵来落实细节。而第二日,活动当天,我们几乎马不停蹄地去准备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如水果,资料打印等等。虽然最终完成所有的任务,但是这种透支式的运作让每个人都面容憔悴,不能以最好的状态负责当晚活动的引导。

第三,我们没有足够的引导活动人员。我们设置了足够多的互动环节和交流环节,但并没有下场引导讨论。而活动主持人也是被临危受命的发起人之一,仓促间没有足够的控场力。因此,讨论和交流活动效果出现冷场和偏题讨论的状况,没有达到我们预期效果。

更加细致的操作问题和经验我不想过多阐述。一来CAPE网站上有类似的经验文章,二来我认为不同的地方会遇到有特色的问题和经验,留给各自想办法解决才是正道。
写到这里,我不禁回忆起当晚我们完成活动的喜悦。喜悦之感往往发生在突破临界点的瞬间。之前我未曾想像我能够在假期与一群小伙伴倒弄这种活动,而且发生在我所生长的小城里。活动的完成,自我的成长,友谊的升华,种种突破发生在我们亲身行动中。正如负责与我接头的CAPE Meetup项目组运营成员闪闪说:“尽情享受活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