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你两次考试机会—以色列的大学考试制度
文/习婉钰Betty
在某一次,我存满相片的移动硬盘崩溃之后,突然意识到一个人即使游完了全世界,如果只是走马观花看热闹,留下了一堆没有意义的照片或者自拍,不过是刻在一个静止时间与空间的到此一游罢了。如果是单反,占据的空间更大。你并不知道它们哪一天就不见了。如果没有对这些不同世界的认真观摩与思考,那些游历也不过就慢慢消失在记忆里了。而文字是记录这些思考最好的工具,甚至比图片表达地更清晰透彻。
对于来以色列学习一年的这种际遇,大概和这个国家给人的感觉一样,只能够用“神奇、命运、奇葩”这种 “形而上学”的词来解释了。一直觉得,求学是深入感知一个城市、一种文化、一种气息的最好方式。不会被忙碌占据去感知的时间,不会因为太多利益而蒙蔽去感知的双眼。
所以应该写点什么。那就从刚刚结束的考试说起……作为读了7年大学的老研究生姐姐,再次面对这种考试复习的节奏,真是吃不消。
以色列这个奇葩的国度,在大学里规定每人可拥有两次考试机会。Moed Alef考试,以及Moed Bet考试。Alef 、Bet,是希伯来语中的前两个字母א以及ב。Alef是第一场考试,Bet是第二场考试。通常,Alef考试结束后一周内会出成绩,接下来就是Bet考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复习情况以及时间安排,自由安排考试时间,甚至是考试策略。比如可以正常参加该学期所有课程的Alef考试,也可以放弃所有Alef参加Bet, 或者几门Alef几门Bet混搭。两门考试的难度以及题型是基本一致的,而最终成绩以最后一次成绩计算。因此,如果第一次没有考好又或者想刷分的,可以选择参加第二次考试,只是存在分数可能比第一次低的风险。此外,Bet考试有可能会和第二学期的上课时间重合,或者紧接着第一轮考试,因此权衡复习时间以及最后考试结果,就成了做决策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一般只有疯狂学霸会门门刷分,大部分人都不忍心再次摧残,只要分数还过得去和预期比较相符,就都一次了结。当然,最后的期末考试也都只占Final Score的一部分,还有另一部分成绩,就是课程老师自己制定的规则,比如课堂作业啊,某次小测验啊。但是似乎不存在考勤这种逼人上课的平时分。大家想来就来不来就不来,作业必须做,考试必须考,自己看着办吧。
对于这种制度的来历,问了很多以色列同学,都不甚清楚,说自建国以来就如此。据说,有一个原因是考虑到以色列有全名皆兵的兵役制度,经常有学生在考试时间被安排去军队,因此需要提供不同的考试时间。
这种考试制度,倒确实能够减轻不少压力,也比较人性化。其实学生在更有保障的状态下,更容易积极快乐的学习,也减少了对于考试的担心受怕。这里也体现了犹太人对失败的容忍度。大家都能够认识到,不以一次成败作为一个评价学生的标准。那为何不宽容些,多给一次机会呢。北美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可以自己决定去刷分,托福可以无限刷分,SAT也可以多考几次。这些决定命运的考试,都可以多几次机会。而以色列的大学,则是把这种宽容落实到了最细微之处,门门考试都如此。
回看我们中国孩子,对成败是相当敏感的。所谓敏感,是一旦失败,很容易气馁。一贯的“应届”思想,总让我们觉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次失足千古恨。曾经我们把“复读”竟然扭曲的看成了是一种不光彩的事情,现在想想,这是一个多么有趣可笑的社会规范。如果能够有第二次机会的保障,对于成败看的轻一点,也许我们的心态以及对世界的认真,会更平和更从容,多出一些悠闲去将一件事情真正快乐地做好。
而说起具体的考试现场,不存在“交头接耳,传小纸条,夹带”的现象。每个人的考卷都不同,题目的顺序都是随机打乱的,所以发卷子的时候是一个个叫名字领卷子。从源头上最大限度的杜绝了作弊的可能性。这让我想到社会心理学中,说改变行为意向的最有效方式,是改变能够激发意向的客观条件。人心有恶,不能够企图人人主动来维持好的秩序,但是能够通过简单的客观限制来避免作恶的动机,正确的引导。这些考卷,还真是用心良苦。
我们总是需要跳出一个格子,站在另一个格子的时候,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白社会。
作者简介:习婉钰,“歪打正着”进了一所传统犹太大学Bar-Ilan University 的International MBA班,正体验着现代以色列的科技与创业文化,她将持续在CAPE分享她的以色列观察与思考。
编辑:杨帆
- 原文作者:CAPE
- 原文链接:http://www.capechina.org/2014/06/university-examination-system-in-israel/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