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APE Meetup看返乡青年自组织实践
文/胡姣(CAPE Meetup项目负责人)
整个2月,微信朋友圈都弥漫着【返乡青年将社会创新,将改变的因子,将创意青年文化圈子从一线城市(部分是二线城市)带回故乡,那些二三四线城市】的各种信息,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返乡青年实践】在这一两年确实已经成为青年领域一个重要命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圈子交集原因,作为CAPE Meetup项目的负责人,我和团队一起支持和陪伴着全国多地的返乡青年伙伴通过CAPE Meetup主题聚会的形式,发起返乡视野交流活动,推动返乡实践。既作为一个实践者同时也作为一个观察者,自己真真切切感受并参与到这场正在全国迅速铺展开来的、浩浩荡荡的返乡青年自组织实践。
(一)
这股返乡热潮到底有多迅猛和壮观?
根据CAPE Meetup项目组统计,从1月17日西安的“返乡计划——天南海北,共话成长”拉开序幕,到2月份的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到3月1日武汉的“武汉青年搞么斯”,全国共有15场返乡主题的CAPE Meetup在这个春天发生。
(1)返乡青年实践由各地的青年行动者引领。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词语描述这些愿意放弃春节假期、不辞辛苦发起和组织返乡活动的人群:有想法的践行者、热爱和关心家乡、折腾青年、青年社群活跃分子、正能量集合体、青年文化控、关注公益和社会创新、有改变社会或社区的强烈意识……更简单一点说,他/她们是一群潜在的Local Changemaker,或者他/她们已经是。
(2)实践地域分布广泛,从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延展。这15个举办了CAPE Meetup的城市,如果你在豆瓣同城活动上查找这些城市的青年文化活动,你会发现大部分城市的结果少得可怜。事实上,除了陕西西安、广西南宁、四川成都和湖北武汉这四个城市,福建宁德、陕西汉中、四川乐山、新疆乌鲁木齐、内蒙古呼和浩特、广西贵港、重庆、贵州贵阳、安徽阜阳、辽宁沈阳、黑龙江大庆、也都是首次发起CAPE Meetup。返乡活动的地域发展趋势,已经从之前的一线城市返回二线城市,拓展到三四线城市,向更多内陆城市蔓延,且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发展趋势令人惊喜。
(3)返乡Meetup主题和目的可以归纳为五类:青年交流与视野共享、为故乡发声、自我探索、本地青年社群创建和实践行动号召。尽管发起人所处地域、发起契机不一,但当他们从一(二线)城市回到他们的故乡,他们发起活动的心愿都很相似,离不开上述五类中的某一类或某几类集合。
①青年交流与视野共享。西安、汉中、乌鲁木齐、南宁、阜阳、大庆等地的活动都属于这种类型。这是当前返乡活动的主要落脚点,当返乡青年从一(二)线城市回到二三四线城市,他们希望将社会创新/青年主题交流活动等话题带回,让本地更多的青年朋友了解。
不管你是返乡或者候鸟,我们都想知道,在你的曾经学习或居住的城市你看到、学到、经历到了什么?你的所见所学,是否在南宁还不存在或并未普及?你可以给在南宁的朋友分享哪些外面的故事?你是否打算、或者你已经把哪些外面的新鲜事物带回南宁了呢?让我们聊聊如何“视野共享”,让小城和自己都能在更广阔和多元的视野中发生更多有益的改变。
——(摘取自南宁活动文案)
②为故乡发声。内蒙古、贵阳、沈阳、武汉等地的活动主题强烈的体现了对“故乡”的关注。通过本地优秀青年的视野分享、对本地实践故事的挖掘,唤起大家对“家乡”精神内涵和城市发展的重新关注。
寒暑假返乡会友,毕业后返乡工作,在外打拼些年再返乡创业等等,都是“返乡青年”。对于每一个走出自己家乡的人,“返乡”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或许我们有一万个彼此不同的理由选择离开,在外闯荡,但我们有一个相同的理由选择回家:热爱,对那片叫“家乡”的土地的热爱。返乡除了和朋友吃喝K歌,我们可否还能为家乡带来更有价值的新气象?我们除了选择离开/抱怨/冷漠,是否可能有更多建设性的参与,让家乡朝你想要的样子前进一点点?对于准备返乡或已经返乡发展的青年,我们是否有可能突破资源困境,在四线城市也能拼出美好的未来?
——(摘取自宁德活动文案)
随着城市的发展,年味儿越来越淡了。我们在节日上找不到精神的归属感,那对于我们的家乡呢?你了解沈阳吗?她是一朝发源地,两代帝王都,她是张学良的大帅府,她是东北二人转的桥头堡,她是共和国工业基地的急先锋。但你仅仅,了解的是上述的沈阳吗?沈阳不止这些,是时候,听听沈阳的心声了!你的家乡我的沈阳,当2300年历史遇上城市现代化,当满清的旧梦遭遇新时代青年的自由理想,我们想请老沈阳坐下来和新沈阳谈谈,关于时代,关于精神。
——(摘取自沈阳活动文案)
③自我探索。乐山、贵港、重庆、武汉的活动都包含这个主题的讨论。这也是青年群体要不断探索、反思、重新出发的一个问题:当我们涌入返乡人潮,回到自己长大的地方,自身成长的痕迹逐渐清晰,我们下一步怎么走,该往何方。
我们所有人都一样,都是懒惰的、容易放弃的、坚持不下去的,没有毅力的,容易被挫折和失败打击的,但是不同的是有的人懂得自我激励,懂得一点点改变自己,懂得让自己不断坚持下去。我们现在更倾向小目标,对身边达人更感兴趣。为生活打点鸡血,以此推动自身塑造,一步一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摘取自乐山活动文案)
我是push 还是 pull? 我是上大学还是被大学上了? 我在一线城市,如何接入 pull 的圈子让前行不再孤单? 我在二三线城市,如何通过互联网去主动拓展我们世界的可能性,完成 push to pull 的逆袭? 我是返乡青年,如何创造更多新型社会连接和社群关系让小城生活丰富多彩?大年初十,让我们相聚荷城摩尔书吧,聊聊 push to pull 的转变~
——(摘取自贵港活动文案)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只有我们已有的视野决定我们下一步会去经历些什么。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只记得一件事,那就是做我们以往习以为常的事情。这就是我们的视野带给我们的局限。诚然人会有很多的局限,局限于体魄,局限于物质,但是,我一直坚信,我们的思维可以摆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在这个多元的时代,真正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那么,让我们一起走出我们的舒适圈,勇敢的去体验不同的经历,去爱,去沉浸,去拼命的读书,去摄影,去尝试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在精彩中没心没肺的笑,去在失败中撕心裂肺的哭,去让自己真正体验并领悟那些老生常谈的道理。你所尝试的事情,你所认识的人,都会随着经历的沉淀渐渐成为你性格的一部分。每一个不曾一起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活的亵渎,让我们一同改变我们以往的视野,让改变发生,去做那些值得被书写的事。
——(摘取自阜阳活动文案)
④本地青年社群创建。宁德、大庆、贵港等的活动都有提到要构建本地新型的社会连接关系,构建活跃的青年社群,从而营造本土积极青年的交流平台和社区氛围。
青年文化活动在各个城市越来越普及,如 706青年空间、028 青年空间、立大空间这样的实体青年交流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行动的可能性,三线城市是否也可以有这样的可能性,去让更多的青年人有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我们如何在一个三线城市搭建一个实体的青年交流平台,在一个文化生活落后于大都市的地方,我们应该从哪些活动做起,读书会,沙龙,还是青年聚?
——(摘取自大庆活动文案)
⑤实践行动号召。内蒙古、成都等地活动主题有很显著的行动导向,发起人希望通过返乡人群交流的契机,推动某个议题和idea的实践。
青少年是改变世界的原动力,而改变更应该从家乡开始。不要问家乡能为你做什么,问问你能为内蒙古做些什么。这次活动会和大家一起折腾出一个高大上的内蒙古青年组织:暂定名IMYC(Inner Mongolia Youth Changemaker),通过返乡青年分享会、异地青年交流会、NGO组织链接、教育公益等活动打开一扇窗,“启蒙”、促进内蒙古青年与外界的沟通交流,让有志青年一起折腾,跟上世界步伐,Make a difference!
——(摘取自呼和浩特活动文案)
有一群人,他们总是“搞三搞四”,他们喜欢创造,也享受从0到1搞事儿的过程。然而,并不是每个搞事儿青年都能把事情搞成,我们却欣赏他们搞事儿的执着与坚定。究竟从0到1搞成一件事儿有多难?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摘取自成都活动文案)
(二)
这场浩浩荡荡的返乡热潮有什么关注点?
在我看来,【青年自组织】是这场青年实践行动的最大亮点。从这次CAPE Meetup返乡青年的实践来说,具体还可以从两个维度看:
(1)互联网助力。如果以以往的经验,要发起一场活动,必须有团队、有宣传渠道有场地,需要储备足够的本地资源,这正是返乡青年一时无法全部获取的。而互联网将这种组织的成本降到了最低,只要有一个主要发起人,她/他可以通过网络召集伙伴和分享者,申请用CAPE Meetup这样开放性活动品牌举办活动,借助已有平台的受众甚至场地资源,还有可迅速复制和调整的组织流程,将发起和组织一场活动的成本(包括金钱、时间、经验等)降到最低。可以说,返乡活动的发起人,都是一群善用网络科技工具且善于联结其他青年的“联网青年”(“联网青年”更多阐释可见Oliver Ding整理的这个工具包)。
(2)实践更关注本地社区需求,希冀带来后续行动创变。除了关注社交和个人发展需求,很多返乡活动发起人希望通过CAPE Meetup的活动让更多青年思考自身与家乡发展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活动联结本地的积极青年,形成正能量的青年交流互动氛围,甚至,以某个议题切入,讨论后续行动计划,期望为家乡社会、为本地社区带来正面改变。如呼和浩特正在筹建的IMYC(Inner Mongolia Youth Changemaker),希望推动更多内蒙古青年人行动起来。
除了【自组织】这个显著的特点外,这次的CAPE Meetup系列返乡青年活动中还有一个闪光点“Bling Bling”——长辈对返乡青年实践的支持!
“今天老妈把我们的活动回顾和活动小结认真地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然后大大的竖起大拇指!寒假一直在忙活动也在默默关注我。我给老妈看了很多场各地的CAPE活动宣传,老妈说为嘛都是青年,有中年的吗?(汗……)要是Meetup办中年版的,对Meetup感兴趣的孩子的爸妈去参加,是不是就变成相亲会了?
这是来自贵港发起人谭雯雯(@雯雯雯姑娘)的微信朋友圈的一条状态,从中可以窥探出长辈对自己孩子举办返乡主题活动的态度。事实上,一次好活动从筹备到落地实在有太多艰辛了,通常需要至少一星期到十天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这次CAPE Meetup活动中更有长达一个月周期的)如果不是有很足够的热情、强烈的动力和迅猛的行动力,很难做好一场活动。而在新春的这样一个时间节点,父母和家人对活动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
“有爸妈的支持,多累都不怕,踏实安定向前冲”雯雯在发起人微信群讨论中如是说。佳兴在陕西汉中汉中的活动同样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我们做的那场,我爸妈都去了,我觉得挺好的(嘿嘿)”
<p align="left"> “我爸最后冲出来发言!!我本来不打算让他说的。。在我否定了他发言的想法后,他还是冲出来了” </p> <p align="left"> “(我爸)就是最后的总结,我爸说作为本场聚会的观察员,谈了一下对年轻人的希望” </p> <p align="left"> “我爸真心是changemaker的思维和行动” </p>
而且,长辈还是很重要的在地支持来源,佳兴说:
“嗯,这次寒假回去很晚,所以提前找场地的工作,我也是拜托我妈妈去找场地,并且和咖啡厅老板去沟通的。我们是一个团队。(嘿嘿)”
乐山场的活动,发起人的家人也参与了,后来当地电视台(乐山电视台)对活动进行了报道《一场“特殊”的朋友聚会》,他们家人还第一时间和他们分享了喜悦。
乐山活动发起人冷夏说:“我们的那场,我爸、谢东升(乐山另一位活动发起人,也是她男朋友)的妈妈、我的四姨,都去了”
“那天在电视台播出的时候,大家可激动了”
(三)
在这场返乡热潮中,CAPE Meetup项目组看到了全国各地青年对返乡主题的活动的热情与行动力,也支持和陪伴了多地返乡青年开展自组织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
总结一:制定开放的活动品牌和框架,提供活动工具包,使发起人成本最小化
1、设计线下活动原则并开放活动品牌
在过去一年多的项目实践中,CAPE Meetup项目已经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活动框架,并开放活动品牌,认可其活动理念的返乡青年皆可申请。另一方面,基于CAPE网络现有资源,能够帮助大家快速召集返乡主题聚会,使得活动组织成本降低。
2、活动流程化、规范化,提供活动工具包
我们认为:一次线下互动式主题活动活动通常有自我介绍和暖场、分享环节、互动环节及总结这四个基本步骤,而每个部分都有一些工具和形式去优化,从而提升参加者的活动体验,并且最大化活动产出。从以往的实践经验中,我们整理了“如何发起一场有价值的CAPE Meetup”活动工具包,为发起人,特别是首次发起CAPE Meetup的伙伴提供可参考的案例和流程,从而使其能够快速上手组织一场返乡主题线下活动。
3、活动顾问一对一沟通
此外,我们在每场活动的沟通和跟进中,项目组会有活动顾问一对一进行交流,从地域情况等各方面因素出发,活动顾问会用他/她较为丰富的活动组织经验为返乡活动发起人提供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总结二:建立发起人共享协作平台,地区优秀经验全社区推广
作为一个社会化协作的社区,CAPE相信“人人创造、人人消费、人人共享”的社区价值,因此在推动此次返乡青年自组织的实践中,我们创建了“CAPE Meetup活动发起人微信群”,鼓励发起人在微信群中实时分享自己组织活动的感想、经验、反思,也可以在讨论群提出举办活动的困难和疑问,其他发起人可以给出建议。另外,我们还创建了Colorwork协作平台,邀请发起人在平台上传自己本场活动的工具包,通常这种具体的实际案例更加具有借鉴价值。
(四)
随着新春假期和寒假的结束,有些短暂返乡的人群重回广上北深,也有些人选择坚守家乡,返乡热潮也即将结束。下一步,如何继续凝聚这股力量,让推动社会正面改变的行动发生?
我想,Kayie和【活现潮汕】的故事或许可以给到我们一些启示。2013年8月,Kayie在潮汕发起“本土文化行动”的CAPE Meetup,收到了很多本地青年积极的反馈,通过几个月的酝酿,她创建了微信公共账号平台【活现潮汕】线上线下结合的自媒体平台,旨在挖掘潮汕本土文化故事,分享本土文化努力的人物故事,活跃本土青年圈子。通过微信,找到了潮汕本地的团队成员,春节期间,推出了“潮汕地区迎老爷指南”等备受关注的本土文化文章,还举行或推动了多次线下活动。
【活现潮汕】的案例可以总结如下几点经验:
1、持续性的活动维系青年实践圈子。一次活动带来的影响非常有限,Kayie和她的团队成员通过多次活动凝聚了本地的一大批本土文化爱好者和实践者,形成了一个松散但又充满共同价值观和凝聚力的社群。
2、自媒体的运用。Kayie最初想创建一个网站,但后来考虑到传播性,选择了微信自媒体平台,事实证明这在自组织创建初期非常重要,通过自媒体结识志同道合的人,还遇到了她的团队成员。
3、短暂返乡与长期返乡青年、线上与线下的良性互动。Kayie目前还在香港读书,但【活现潮汕】团队有本地的成员,能通过网络很好的配合。同时,自媒体提供优质内容,又通过不定期的线下活动吸纳、凝结更多本地人群,线上线下呼应,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4、本土化、符合地域特色的实践。本土文化保育是一个很正确的切入口,潮汕地区有浓厚的乡土认知情怀,且潮汕人非常团结,选择这个话题开展实践也回应了当下潮汕社会的一个文化需求。
返乡活动活动进入尾声,但是,这,不是一个终点。
“青年”和“返乡”,都可以看做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春天,这股由青年自组织力量推动的返乡热潮已经播下一颗种子,一颗对家乡、对美好社会/社区向往的种子,我们期待,有更多组织和个人抱团,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再茁壮成长。也期待和大家一起共创,通过群体协作持续推动返乡青年自组织实践。
(完)
- 原文作者:CAPE
- 原文链接:http://www.capechina.org/2014/03/youth-self-organization-practice/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