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孟霖

20140113-02

前些日子,接受东森财经新闻主播路怡珍的邀请,参加一个网络号召的《写手取暖会》,初闻名字感觉有点奇怪,不过其实就是邀请喜欢写作的朋友,一同分享这条路上的学习想法。

会中每个人轮流分享自己写作的想法、工具以及经验谈。大家在技巧、大纲、段落编排上,都有独到的见解,对于故事内容、撰文风格也有深入的想法。不过,不少人面临到一个问题是“如何持之以恒写文章”,尤其是工作忙碌,或是没有灵感的时候。

这点让我想到写第一本书《土耳其进行曲》的过程。

当年在出发到土耳其之前,我便立下了一个心愿,回来要将这段志工服务的经验写成一本书,分享给更多勇于挑战自我的朋友。因此,当时就设定了一个目标,每天在土耳其都要认真纪录。

人在异国,总是有很多机会遇到新鲜事,从美食、交通、文化到旅行,只要用心观察,都能够找出一个主题,然后撰写成一篇文章。于是,我随身带着笔记本和相机,利用搭公交车、等上菜的空档,努力记录每一天发生的小事,晚上回到宿舍后,还会写下今天的日记,不知不觉,当两个月的志工服务结束时,已经写完一本小手札。

随手记录,渐渐变成一种习惯,而这些大量累积的资料,也就变成日后创作的题材。

有了素材后,接下来是编排章节、订定文章主题等等。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完整框架,将文字填入后,就完成了基本雏形,我的习惯是先将大纲、标题拟定后,再开始撰写内文。这个作法无形中将整本书的“时程表”排出来,如果你有六十篇主题,预计两个月完成一本书,那么平均每天就要写一篇文章,以此类推。

接着进行主体创作,在写书的过程中,好几次脑海里浮现出某个场景,但一时间想不到完整的细节,此时都会浏览一下计算机存放的相片,或是阅读手札上的笔记,将记忆中的片段组织起来。甚至有几次还因为笔记上留下的连络方式,直接和外国朋友Email联系,得到更多宝贵的资料,让文章内容更加深入生动。

最后是编辑和校正,通常这时候文章内容已经有数万字,我会先请有经验的前辈给予建议,并且重新修改,让主题更明确,用字遣词更流畅。就像很多人考完试后都会再重新检查一次一样,有系统的回顾可以帮助文章通顺,修正小错误,也更能够清楚表达作者的想法。

20140113-01

于是回到开头很多写手们共同的问题“如何持之以恒写文章”,个人小经验整理如下:

1. 从每天生活中搜集资料。**
2.** 订定相关主题。**
3.** 排程,预排可能完成的时间**
4.** 将写作视为一种习惯

对我而言,写作是一件愉快的事,因为它不仅整理大脑思绪,还可以将过程化成文字,永久保存下来。新年新气象,大家不妨可以尝试看看,一起来写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