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一帆

跟我一起围坐在这个巨大的木人周围的,是火人节(Burning Man)黑石城近七万的居民。这个城市在美国黑石沙漠里,每年只有八天的寿命。几天后全城市的人都会离开,带走或者烧毁一切,整座城市片甲不留。

而就是今天晚上,万人空巷,家家户户都在翘首以盼木人燃烧起来的那一刻。这个木人长的有些奇特,看不出性别,也没有五官,只有简单的四肢架构。少说也得有二十米高,站在一个巨大的木制圆型高台上面。

QQ20131111-18

熊熊烈火,就这样燃起来了。这团火,仿佛是宇宙间最纯洁的光芒,在这个神圣的夜里,被送入黑石城中。它放声笑着,舞蹈着,吞吐着红舌,火光冲天,把黑夜里依然弥漫着沙尘的天空都照亮了。

围坐着的密密麻麻的近七万的居民,一下子变的情绪化起来。我们欢呼着,跳跃着,有的人给旁边的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他“你是这个星球上最美的人”,有的人脸上闪着泪花,也有的人默默的对着燃着的火人充满欣慰与感激地微笑着。

我呆呆的伫在人群之中,望着那已经坍塌了一半、很快就要被烈火吞噬掉的木人,一行清泪划过面颊。这一刻,我明白了火人节的意义。
QQ20131111-17

那燃烧的,是自己,一个被权威统治、被主流束缚的自己。

那重生的,是一个崭新的自己。它破茧绽放,从此不再受禁锢。
QQ20131111-10

1)结缘火人节

我不知道该怎样描述Burning Man,再想起来那段经历,恍如隔世。它像是一个分享艺术、爱、快乐与自由的短期乌托邦,像是一个城市,或者是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世界。而向一个没有去过的人解释,就像向一个盲人描述色彩一样困难。

第一次听嬉皮士好友说起火人节的时候,是两年多前。那时我正准备进入投行工作,准备做个好职员,他坐在我面前,滔滔不绝的讲着黑石城是怎样的神奇。

黑石城的起源是80年代时的一对离婚的美国夫妇,丈夫为了埋葬逝去的感情,于是用木头做了个人,象征自己,在旧金山的海滩上一把火把他烧掉,用来表示自己已脱胎换骨。后来因为被警察驱赶,就找到了美国西部的曾经是一片湖床的黑市沙漠,作为烧人的基地,再后来就发展成现在的黑石城。

而今,每年8月末,来自世界各地的几万人会涌入黑市沙漠,在这片寸草不生的荒漠里,凭空建造起一个只有8天寿命的城市-黑石城。所有的参与者被称作Burner。这个城市里唯一售卖的是冰和咖啡,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商业行为,完全无需金钱,所有生活用品必须自带。这座城市里有无处不在的艺术,异想天开的空间构造,缤纷炫目的主题营房,天马行空的声音与光影装置,和各种穿着奇装异服甚至全裸的Burners。火人节的高潮时刻,就是所有的黑石城的居民围坐在一起,欢呼雀跃的燃烧一个10几米高的木制男人雕像。

黑石城的一个原则就是“不留痕迹(Leave No Trace)”。8天过后,所有的居民离开,带走所有的垃圾,并把所有装置与艺术作品焚烧至片甲不剩。整座城市瞬间在人间蒸发,又恢复成荒无人烟的沙漠。

我冷冷的抛了一句,“美国人可真能玩啊,你们这些不靠谱的嬉皮士!”好友一脸沮丧的把未完的话噎了回去。

时隔一年后的一天,我被老板叫去说有新项目要做,完不成的话就要取消我预定好的假期,又被同事挖苦说钱包不是名牌,一定找不到可以给我买钻戒的男朋友,苦闷的在办公室加班到死,一身疲倦的出门的时候,已经快12点了。我挥手拦下一辆出租车,自我安慰下说至少公司出每天加班后的打车钱,命也不算太苦。

一脚踏进出租车里,我就觉得自己的身体像被榨干了一般,一下子瘫坐在座椅上,想听歌却连把耳机放入耳朵的力气都没有。车窗外一幢幢灯火通明的高楼在我的视野中飞速划过, 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突然间脑海中蹦出来的居然是那个Burning Man,我自己都被这个疯狂又变态的主意给惊住了。

也许,我需要这个?色彩,音乐,艺术,没有官僚制度,短暂脱离物质社会,离开办公室回归自然?

回家的时候,我兴奋的坐在电脑前,认真研读着Burning Man的每一条信息——爱、自由、乌托邦与寻找自我-我想我真的需要这个!

就这样,在策划辞职出走间隔年的时候,心愿清单上的第一条就是-Burning Man!而且由于我属于无业游民范畴,我还申请到了低收入人群门票,190美金,是正常门票的一半。

 

2)“我再也不是Burning Man处女了!”

为Burning Man做准备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满的不是憧憬与期待,反而是担忧与惧怕: 我怕没有足够酷的奇装异服成为他们的一员,我怕我不懂得黑石城的规则,我怕我思想不够开放,我怕别人用些与性和毒品相关的词汇调戏我,我怕再次被孤立、被边缘化。

匆忙之中,既没有做好思想准备,也没有做好生存准备的我,背着一些衣物,十几袋方便面,一辆从加州朋友家借来的自行车,联系了Facebook上的几个同去黑石城的陌生人,就搭车向黑石城出发了。

迎接我们的是满天飞扬的尘土,看不见天地,也看不见远方。一个身姿妖娆装扮嬉皮的美女从远处飞奔过来,示意我们跳下车。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撩起了上衣,赤裸了她丰满的胸脯,大喊一句,“Welcome Home(欢迎回家)!”

还没等一脸惊悚神色的我把目光从她的胸脯上移开,她就嘶吼着一声令下,“趴下!胸膛贴着着荒漠,感受这大地,感受这尘土!”我们不得不从命,万般无奈的把刚刚换上的干净衣服弄的净是灰尘。

那美女得知我是初次来Burning Man之后,把一根大棍子递给我,要我在一口站立的大锣上狠狠地敲了一下,又带着我大喊了一句,“我再也不是Burning Man处女了!”然后她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足足有10秒钟。

最后美女给了我份黑石城手册,让我灰头土脸的回到了车上。我正想着自己运气怎能这样差,撞见这么极端的接待人员,就看见旁边那辆车的两个女孩在一个来迎接的嬉皮帅哥的要求下,把上衣脱得只剩胸罩,再去敲那一口钟。我眼珠泛白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黑石城手册的首页,又重申了黑石城的十项基本原则,也是黑石城之所以为黑石城的秘密:

  1. 彻底包容:任何人都可以无条件的成为黑石城的一分子;
  2. 无条件给予:鼓励一切无条件的给予行为,无需相同价值的回报;
  3. 去商品化:拒绝一切商品、广告,商业行为与赞助;
  4. 自力更生:鼓励公民用个人的资源去发现与体验;
  5. 自我表达:在尊重他人前提下,鼓励一切形式的自我表达。
  6. 社区工作:重视为社区的社交网络、公共空间和艺术作品等作出的共同努力;
  7. 公民责任:重视公民社会,公民需在各种场合下尽到公民责任;
  8. 不留痕迹:离开一切活动时带走一切,片甲不留;
  9. 积极参与:这里没有观众,只有演员,个人深刻的改变源于积极深入的参与;
  10. 立即性:没有人可以代替你。

黑石城的布局很有趣。整个城市是圆形、按格子划分的,像一只时钟。钟表的中心广场非常大, 正中心是那个等待被焚烧的木人。广场周围是一条条从木人向外延伸、按照钟表上的时间命名的主路。主题营地及村庄就坐落在这一条条的主路之间,并以字母命名、一圈圈的延伸出去。近7万的居民都住在这里;而我,就我住在2:30H的那个路口。

这里每年都有一个主题,全部来自于我们生活的周遭。2006年主題是希望和恐惧,2007年是绿人,2010年则是大都会。主题不同,木质巨人的设计和黑石城的布局也会相应有所改变。今年的主题是Cargo Cult(船货崇拜),是一种宗教形式,是指在一些与世隔绝的落后土著部落里,他们看见外来的先进科技,就会将之当作神一般崇拜。我想这大概是Burners对自己的善意反讽吧。

无论是中心广场上,还是各个主题营,都有着城市居民自发建造起来的各种极富想象力的荒诞的雕塑,表演,艺术装置和移动城堡 ,一切都像是电影里才有的戏剧化场景。每走几步,不是一个挂满彩灯的移动电影院向你驶来,就是一个喷火的大型装置载着一群欢呼舞蹈的、装扮的像原始部落居民的人们同你擦肩而过。在这里,再扭曲再荒谬的事物也都不足为奇。

到处都聚集着有各种发型、身体彩绘和盔甲的艺术家与嬉皮士。打听了一下,至少有四分之一是外国人。年龄也参差不齐,小到穿着麻质花裤子、梳着拖把头的爸爸手中的小婴儿,大到穿着一身粉色袍子,腰都直不起来还在路边免费发饼干的八十多岁的老爷爷。

QQ20131111-6

作为一个骨子里还算传统的娃儿,最抓我眼球的还是那大街小巷赤身裸体的居民,他们大概占了整个城市人口的十分之一。然而几个钟头过后,我就已然不再大惊小怪了,好几次我都跟赤身他们并肩坐在一起,喝着咖啡,聊天,眼神不小心转到他们的私密部位的时候,再装作若无其事的收回来。

最可爱的还是那一群在广场上放着形状奇特的风筝的孩子们。抬头望向天空,除了一些五颜六色的气球,还有一个个身着奇装异服乘降落伞往下跳的人们,居然还有一个全裸着往下跳,一下子把我逗乐了。

 

3)完美的一天

在黑石城的生活每天都充满了戏剧化的色彩,很难计划,如果硬要说我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那大概就是这样:

8:00am-起床,太阳就是我的闹钟,8点钟准备把我的帐篷烧的像烤箱一样,不起床就熟了!

8:20am-门口的带音乐的彩车轰隆隆,有人上门来送报纸。忘了说了,黑石城有自己的报纸。

8:30am-步行5分钟去“神秘空间营”集体冥想打坐。

9:30am-回家来整顿,装扮起来,准备出发!

10:00am-出门,骑车找食物!

10:30am-被几个以色列人邀请进他们的“流浪汉营房”,一边吃他们为200个路过的人准备的混合了干果、椰糖和水果的麦片粥,一边跟他们聊犹太人历史和在世界上的分布。聊的太high,不知不觉两个钟头就过去了,他们又端来一个以色列大叔做好的蔬菜沙拉,跟我分享。

1:00pm-厚着脸皮问以色列大叔们是否可以在他们的营房冲凉,得到了无比热情的回应。10分钟后,我又干净了!话说在这里的“不留痕迹”原则下,连洗澡洗出来的脏水都要晒干然后把剩下的残渣背走。

1:30pm-启程逛城市,城市里成百上千件的雕塑和艺术品啊,眼睛都花了。偶遇路人也会停下来聊聊天,遇见了加州美女姐姐Michelle,她在殡仪馆看守并装扮尸体已经10年了。

3:00pm-渴死了,去找水。路过一个“马背牛仔营”,一个美国大叔笑呵呵的接待了我,给我装了一瓶水,还送了我一瓶可乐和一个刻着他们营名的打火机。临走前他问我有没有沙漠名,在黑石城每个人可以不用自己的真名,而是用沙漠名,而沙漠名必须是其他居民取的,自己不能取。我摇摇头,大叔说我的名字应该叫“sparkle (闪烁/光芒),他说这比较符合我的个性。

3:30pm-翻开黑石城活动手册,寻找一些有趣的“临时大学”的开放课程。然后骑车去了“开悟营”上了一门课-神灵的存在。

5:00pm-被邀请去“灵爱咖啡屋”喝美味的咖啡,咖啡屋的一个巫医还对我进行了Spiritual Reading(灵性分析),根据我身上显示出的灵性,在我的面部画了一幅画,尽是紫色的花。

6:00pm-去Whollyness寺庙禅坐,没想到赶上了一对日本夫妇的婚礼,见证了整个美好的过程。

6:30pm-婚礼结婚后,新婚夫妇与大家分享了冰淇淋和蛋糕。沙漠里的冰淇淋!拍了一张照片,我的“冰淇淋环游世界”系列又多了一张有趣的冰淇淋照片。

7:00pm- 大漠日落。天边妖娆的颜色让所有人为之驻足。

7:30pm-气温正在下降,回家穿外套。

8:00pm-骑车满城市的转,夜晚的黑石城比白天的还美,火焰与灯光闪烁,点亮了整座城市。

9:00pm-和非常多的城市居民一起,围着一个名为“开悟”的大型佛陀塑像,和很多其他的艺术作品,观看他们被焚烧的整个过程,然后欢呼,庆祝,和周围的人们拥抱!

9:30pm-被邀请进“国王营”和一群加拿大人分享晚餐,我最爱的烤起司!我们还一起演奏起了音乐,唱起了歌!

11:00pm-骑车回家的路上,路过有趣的营就杀进去转转玩玩,看一些现场音乐演出。

12:00am-回到家,收拾准备睡觉,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

 

4)经济社会的基础,可以是爱

我在黑石城收到了第一份礼物,是来自我在Facebook上联系的一个大姐多娜。她可真是用心,知道我没有帐篷,专门多带了一只帐篷送给我。原本因为住宿问题就不知如何解决而忧心忡忡的我,一下子感受到了黑石城里“无条件给予”的温暖。

早上起来的时候,帐篷里,睡袋上,身上,到处都是尘土。送我帐篷的多娜大姐看见我拍打睡袋上的尘土,噗嗤一声笑了,“你居然还在乎这些尘土呢,我们等到最后一天再看看你的样子吧!”

很快我就明白了为什么处女烧的居民在来黑石城前,被要求去阅读那整整20页的生存手册,在这里生存果真是种挑战。沙漠里白天的温度直飙近40度,又热又干,每半小时就要喝一次水,否则舌头就开始冒烟;晚上又冷的不像话,我把所有带来的衣服都裹在身上,却还是好几次在深夜里被冻醒。还好我扛了辆自行车来,城市里大部分人都在骑车,因为城市很大,从我住的地方骑车到城市的另一边,不迷路的话至少也要半个多小时 。最恐怖的还是那漫天的风沙,我猜这跟传说中的北京沙尘暴不相上下,我的眼角里、鼻孔里和嘴里,尽是尘土,咳都咳不出来。我就一边迎着风沙骑着车,一边阿Q精神的哼着自己编的小曲儿:“我是一个沙漠的女人,自由的吹着沙丘的风;生于尘,归于尘,何惧生命的终点皆成空。”

QQ20131111-14

我在吃、喝、行与清洁方面基本生存的担忧很快就被打消了。这个秘密还是源于黑石城的“无条件给予”和“去商品化(无金钱往来)”的原则。

先说吃。 无论在一天的什么时刻,路边总有一些主题营在发放免费食物,或者会在路上偶遇某个人邀请你去他的营房分享食物和饮品。我不是在跟一群加州大叔在“爱与和平营”分享墨西哥牛肉玉米卷和他们在微软工作的趣事;就是“撒满巫术营”里面一边喝咖啡,一边接受一位巫师为我算命;或者就是在一边跟一个加拿大美女姐姐谈论建立一个主题营需要花多少精力,一边在路边排队等候一个墨西哥大妈正在烤烧的腌猪肉、香肠和黑莓松饼。

这些天下来,我的方便面一包没动过,也懒得找炉子煮,肚子却从来没空过。原本没有食物是一件需要担忧的事情,但在黑石城却成了我的塞翁失马之幸事。因为有填饱肚子的动力,我参观了不少有趣的营房,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背景的神奇的人们,也交到了不少好朋友。我无法想象倘若我准备了充足的食物、每天自己做饭的话,我在黑石城的生活将会缺失了多少色彩。

其次是喝。因为搭车对行李重量有限制的缘故,我身上带的水连喝一天的都不够。虽然来之前Facebook上去过黑石城的人告诉我,“别怕,在黑石城,所有的人都是你的亲人,吃喝不是问题,城里不用金钱买不到东西更不是问题。你第一次来,别人给你帮助是应该的,完全不用内疚。”

果真,每天路边都有很多主题营提供免费的水和饮料,不仅让我喝饱了肚子,还把我背包里的两个空瓶子装满让我带走。即使找不到提供水的地方,好几次我莽撞的踏入一些主题营寻求帮助,总是是被营房的人留住一边喝水一边聊天,从来没有一次被拒绝过。

有一次我还闯进了“水营”,那里的水都是从世界各地运过来的,有不同的味道,还代表着不同的能量。负责水营的法国小哥精心为我调制了一瓶符合我个性的水,是用墨西哥的代表“喜悦”的,法国的代表“爱”的和纽约的代表“力量”的水混合而成的。

再是行。有一次我的自行车坏在路上了,正在烈日下彷徨,几个行人就指点我去了附近的一个专门负责自行车修理问题的“自行车营房”,营房里的人满脸笑容的接待了我,三下两下的把我的车子修好了。

最后是清洁。在如此尘土飞扬又燥热的想蒸发的沙漠里,8天不洗澡不是脏死就是臭掉。我的解决方式也很简单,就是厚着脸皮问有简陋冲凉设备的营房居民。于是我曾两次请求冲凉,都被营房居民爽快的应许了。有一次我无比开心、一蹦三跳的从冲凉棚里跑出来的时候,帮助我的那个营民大笑着拍拍我的肩膀,“好好的享受你接下来那仅有的,头发还算清洁的两个钟头吧!” 说真的,在这里,只要有能力帮助你的人,绝对不会拒绝你。

路旁还会有一些“心理诊所”,“推拿按摩屋”和“灵性工作坊”,一些在心理学、按摩和灵性方面有经验的人为居民们提供一些免费的服务。路边分发首饰,小挂件,甚至拥抱和吻的人,更是很常见。

还有很多人,把自己所在的主题营规划成一所临时大学,开设各种课程,免费授课,冥想、瑜珈、营养学、情感处理、人生规划、歌曲创作,应有尽有。每天的每一时刻,都有至少四五所“大学”在同时教授不同的课程。常会有一些比较另类的大学,譬如教授如何在性爱中得到高潮,如何经营一段Open Relationship(开放关系),等等。

因为来前准备不充分,我能够给予其他黑石城的居民的礼物就只有一个:我自己设计的“冰淇淋环游世界”的明信片。虽然每个收到这份礼物的人都赞叹这份礼物的可爱,给他们带来了喜悦,我还是默默的希望明年再来黑石城,做更充分的准备,带一些更有意义的礼物,或者在一个主题营为大家煮有中国特色的饺子和汤圆。

黑石城的“无条件给予”与“去商品化”的原则,不仅帮助了我的“生存”问题,更多的是让我内心愉悦与感激的“生活”着。

我来自于一个充斥着物质的商品社会,哪怕是以物易物。我大学里辅修了经济学,整门学科都是建立在货币基础之上。我突然来到这样一个如此不同的、没有货币基础、摒弃市场规范、没有金钱往来、完全靠爱来支撑的“礼品赠与社会”,这一下子撼动了我的经济社会观。

让我对“礼品赠予社会”产生向往的,是在礼品赠予过程中,那份情感的纽带。在我们熟悉的商品社会中,买与卖的过程,是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结的;你所需要的,只是金钱。而在礼品赠予的过程中,一个道德的情感纽带就自然形成了;你感受到的,甚至是爱与生命能量的流动。赠予礼物的人,是满足的,快乐的。而接受一份礼物又是多么温暖的事情啊,久而久之,内心再冰冷的人,也愿意做一些付出不是吗?

而“礼品赠予社会”的基础,就是爱,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一。当你爱一个人,认为他是你的亲人、朋友的时候,你是不会去用金钱来衡量的。譬如当你的奶奶要你下楼去买一瓶酱油的时候,你会回来向她要钱吗?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在很多古老的部落里,礼品赠予经济是常有的;而古老的西方世界,礼品赠予经济也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我并不是在完全肯定“礼品赠予社会”,黑石城向我展示我的,只不过是可以让我们去思考的,另一种经济社会的可能性,另一种充满爱的生活的可能性。

 

5)政治社会的基础,可以是爱

在黑石城里,居民的开放与互动程度,是我未曾感受过的。街上遇见的每个人,你都可以走过去说声Hi,聊聊天,分享彼此的故事。而黑石城的每一个主题营,也都是一个你可以“擅自闯入”并互动交流的小小社区。 这就让所有主题营里的小世界,同黑石城这个大世界,有了千丝万缕的连结。

多娜大姐语重心长的告诉我说,“在美国,平均每户人家有近三台电视,也就是说,每一个家庭成员会在自己的房间里看自己的电视。现在的社会,大家看电视的时间比跟家人和朋友交流的时间多太多了。也有很多人,他们每天开着电视,却根本不在看,因为他们内心太孤寂了。黑石城没有一台电视,看到每个人都在与周围的人交流、连结,我是多么的开心啊!”

也正是因为这些自由、开放与互动,黑石城成为千万灵感的诞生地。我原本以为黑石城只是汇集了艺术家和嬉皮士的盛会,但事实上它近七万的参与者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硅谷的科技领域的Geek(Facebook 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特斯拉电动车创办人伊隆-马斯科、谷歌创始人布林和佩奇、亚马逊创办人杰夫-贝索斯等)。这也许就解释了为什么从小热衷电子的乔布斯会迷恋神秘主义,选择了以自由精神与嬉皮士生活方式著称的里德学院,又一路追寻去了印度。

黑石城里充满爱,鼓励爱,无论是情侣夫妻之间的爱,同家人朋友的爱,陌生人之间的爱,还是对自己的爱。

QQ20131111-1

在这里每天都有好几对夫妇结婚。有的婚礼是由朋友或神父来公正,有的是请在黑石城新认识的朋友来主持。婚礼往往是露天的,在一个教堂或者寺庙的前面,任何人都可以来参加。我还参加了一对50多岁的夫妇的婚礼,新郎告诉我说,“凭什么婚礼只能办一次呢?我们每过几年就办一次婚礼,这已经是我们第六次办婚礼了。婚礼可以为我们的爱情保鲜,提醒我们携手这么多年的感情来之不易,又可以邀请朋友来分享我们的幸福与快乐。”

黑石城里还有三个邮局,在这里你可以免费给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家人朋友写信,或者写信给黑石城里其他主题营的朋友。邮局的工作人员也会鼓励你给3年、5年或者10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到时候他们会负责寄送给你。这是多么美丽的一个主意啊!有一天下午我就静静的坐在邮局里,给10年后的自己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提醒她别忘了自己的梦想,别忘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别忘了要快乐。

最撼动我内心深处的,还是那个安静的坐落在中心广场一角的寺庙,它是黑石城居民心灵的家园。黑石城里到处都是表演、排队和庆典,而这一角却只有神圣与静谧。寺庙很大,由各种规则的几何图形构成,建筑本身精美的镂空设计就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中心几块很大的黑色石头叠的很高,有几个身着黑白袍子的居民在演奏着空灵与圣洁的音乐。寺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默默的沉思,祷告,或是在墙壁上书写,为自己逝去的亲人、朋友甚至是宠物留下爱与思念的话语。有的人闭眼静坐在一个角落,已是满脸的泪花闪耀。我含着泪写了一些话给几个月前离开的外公,希望他在天堂听的见我的声音。

QQ20131111-2

黑石城中第一次出现寺庙是在2000年,是由两个美国男孩David和Jack建造的。在他们来黑石城之前,他们的朋友刚刚在一场车祸中逝世,于是他们希望借由这座寺庙,来祭奠朋友的离去。万万没想到,这座寺庙成了2000年黑石城中居民最心爱的建筑,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居民在那里祭奠自己离去的亲人和朋友。自那之后,寺庙成为黑石城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每年的寺庙都有不同的设计和主题,而今年的主题是Whollyness(完全),是希望居民们可以其中沉思与冥想,让自己同自己、自己与世界的成为一个整体,活出真正的自己。

QQ20131111-3

8天之后,整座城市片甲不留;在黑石城的每天晚上,都有一些雕塑等艺术作品被焚烧,而这座如此美丽的寺庙也不例外。无论是当火人还是艺术作品燃烧的时候,整个城市中心像在进行一场大的庆典,万众欢腾。然而星期日晚上,当寺庙被焚烧的那一刻,我着实被震撼了。几万人安静的盘坐在寺庙四周,同邻座的人手牵手,默默的祝福,祈祷,泪光闪耀的望着整座寺院在点亮了整个天空的火光中坍塌,直至消失。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有几万人聚集,却安静的可以听到每一根木头在燃烧的声音。

因为随处感受的到爱,你便没有任何害怕与恐惧。新加坡是人身最安全的城市,而黑石城是我见过的身体与心灵上都最安全的城市。我不仅可以在黑漆漆的夜里骑车回家,身体与生命不会受到威胁;而且我也知道,当自己内在有恐惧与不安的时候,周围的每个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随时愿意来帮助我。

一个社会,可以只用爱来支撑,没有政府吗?

我不知道,但至少在黑石城是可行的。在这里,每个人都是自愿的社会的建设者,没有人是旁观者,每个人都在尽一份力,按照自己的理念来缔造一个社会。在这里,没有人会问,我的社会可以为我做什么;大家都是在思考,我可以为我的社会做些什么?

这让我不禁想起道家的“无为而治”。在我看来,无为而治不是政府需顺应道与自然,而是无需政府,万民可自治,靠万民的自为实现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实现无治无不治。

每日每夜,黑石城的点点滴滴都在向我发问,我那曾经熟悉的社会与世界里的一切,是合理的吗,是必要的吗?还有别的可能性吗?

烧完寺院的那天深夜,我骑车回家,路过一个主题营房,里面传来爸爸最喜欢的那首约翰列侬的《Imagine(想象)》,我不由的停下车,在一片漆黑中驻足聆听。

Imagine there’s no heaven 设想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天堂
It’s easy if you try 试试看,这并不难
No hell below us 我们脚下也没有地狱
Above us only sky 在我们头顶只有天空
Imagine all the people 想象着全世界的人们啊
Living for today… 只为今天而活

Imagine there’s no countries 设想这个世界不存在国家的分界
It isn’t hard to do 这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难
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 没有杀戮和死亡
And no religion too 也没有宗教的纠缠
Imagine all the people 想象着全世界的人们啊
Living life in peace… 过着和平的生活

Imagine no possessions 设想这个世界没有财产与占有
I wonder if you can 不知你是否向往
No need for greed or hunger 没有贪婪与饥饿
A brotherhood of man 四海之内皆兄弟
Imagine all the people 想象着全世界的人们啊
Sharing all the world… 和平分享着整个世界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也许你会觉得我在做白日梦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但我不是唯一的一个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我希望有一天你会加入我们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世界合一,天下大同

我会心地笑了。我想,也许我愿意加入他们,那么你呢?

 

6)涅槃吧,木人!

黑石城包容一切,无论你来自什么国家,什么种族,有着怎样的传统和文化,拥有怎样的个性,着怎样的服装,没有人会评判你,这个城市只会去拥抱你。

记得我来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把火人节定义为反传统狂欢节,我并不能认同。他们不是反传统的,相反,他们是包容一切传统的。街上有着装及其另类的人们,也有一些穿着很平常的人们;有叛逆抗争的人们,也有坚守传统与信仰的人们;他们在黑石城都很快乐。而我来之前怕不够酷、着装不够嬉皮、发型不够另类的担忧一下子就被瓦解了。

黑石城的文化又是什么?我不觉得它代表了任何一种文化,既不是艺术家的文化,也不是嬉皮士的文化,它的文化就是包容一切文化,任何一种文化在这里都是不受抵制的,被抵制的是“抵制”本身。

我一直都很期待焚烧木人的那个夜晚。我很好奇,那个木人到底代表着什么?

于是就是文章最初的那幅画面:

熊熊烈火中,木人开始坍塌,涌动的7万居民欢腾起来,互相拥抱。那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画面,像是一个宗教仪式,又像是一个庆典。而我在一旁,目怔怔的望着那即将被烈火吞噬掉的木人。那一瞬间,我明白了木人的含义,它是每个人的“自己”。

那燃烧的,是自己,一个被权威统治、被主流束缚的自己。

那重生的,是一个崭新的自己。它破茧绽放,从此不再受禁锢。

在这个世界,做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总是有人在评判你,衡量你,给你劝告;有时你也希望做另外一个人,或者做一些事情去取悦别人。在投行里工作的时候,很多同事认为我太“嬉皮”,太出世,应该更加拼命工作,壮志雄心,早日升职做高管。辞职背包上路的时候,遇见了很多服饰鲜艳,拖把头,鼓吹灵魂与性解放,多少年在路上的所谓的“嬉皮士”,他们认为我太正经,有太多追求,太入世,不够洒脱。我们总是在以自己的眼光去衡量别人,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

我默默的对新生的自己说:“在无论是否有爱的社会,希望你一直会好好爱自己,做自己。同时也去尽全力包容别人,让他们做自己。”

 

7)火人精神与嬉皮精神长存

离开的黑石城的那天清晨,趁着微微的日光,周围已经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零零星星的有一些营地,所有的东西都被拆除或烧毁了,几乎所有的居民都已经离开。

明明知道这样一个片甲不留的结局的,我还是禁不住的难过了起来。这才发现帐篷门口有一件礼物,上面写着我的名字。打开一看,才发现是多娜大姐送给我的印有火人的T恤,还有一张她写给我的字条:“别怕,勇敢走下去。”

搭车回家路上的10多个小时,每当看到路上有车尾绑一两辆自行车的车、脏兮兮的、喷印了彩色嬉皮图画的车的时候,我都异常激动,我知道他们是我在黑石城的兄弟姐妹,于是禁不住的拉下车窗互相打招呼。

回到家中,恍如隔世。

黑石城是我见过的最安全、最有包容性、最有爱心和最有社会性的地方,它让我看世界和看自己的角度都不同了。而火人节结束了,然后呢?

在火人节,什么都不能留下,什么都不能带走。如果硬要说带走什么,居民们带走的是它的精神,是“无条件给予”,是开放,是爱,是那十项基本原则,是他们看世界,看待自己的新的角度。

很多人确实把这些精神带回了现世。05年在密西西比Pearlington过后,黑石城的几个居民在那里救灾,并用黑石城的十项基本原则建设了一个充满爱的社区。在加州的Oakland,几个从黑石城回来的人用黑石城的原则建立了一个社区,举办了持续8个星期的活动,把一片贫穷没有生机的邻里,变成了充满创造力的快乐的艺术家园。现在世界各地也已经有了区域性的火人节,南非的区域火人节做的极为成功。就是这样借助每年几万居民放射性的力量,也许黑石城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虽然火人节不代表任何文化,但在我心中,与火人节精神最吻合的,是嬉皮精神。我走的路越多,越爱上了这一批嬉皮士。

嬉皮士,不是你想象中的一头拖把长发,居无定所,吸食大麻,鼓吹性解放的那群疯子。真正的嬉皮士,是热爱简单的群居生活,互助互爱,向往天真纯净与自由,寻找心灵归属,热爱生命与自然,反对世故与暴力,抵制杀戮与战争,信仰无为而治、天下大同的一群人!而那一切的本质就是,让我们互相爱一下,抛弃一些成见吧,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

他们不一定要穿上奇装异服,一不定要吸烟,不一定要过飘无定所的生活。他们可以是用播撒鲜花来阻止战争的约翰列侬,可以是自问心源的乔布斯,也可以是我们楼下的热心肠的、真心对待街坊邻里的卖豆腐的大婶,或者是我们身边的一个愿意同一片叶、一块泥土相处,认为自然比打领带重要的公司主管。在这一个物质生活丰富与传统信仰缺失的时代,嬉皮精神是我们后院的一片净土。

而我,多么希望嬉皮精神带回中国,在中国开创一个黑石城,办一次火人节!

 

作者:孙一帆 (正在间隔年,于洪都拉斯学习自由潜水,下一站于危地马拉学习樸门永久农业)
邮箱:davina_sun@hotmail.com
微博:@小野人帆帆

 

更多照片分享

QQ20131111-5

QQ20131111-4

QQ20131111-7

QQ20131111-8

QQ20131111-9

QQ20131111-11

QQ20131111-12

QQ20131111-13

QQ20131111-15

QQ2013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