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撰文:左宇

来自西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王李卿,在今年一月份参与了AIESEC海外志愿者项目,与其余七个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伙伴们一道,前往波兰西南部城市弗罗莰瓦夫(Wroclaw),参加“联合国千年计划”的志愿者支教项目。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是怎么管理自己的团队的?他们都课堂上讲什么?他们在当地都有哪些形形色色的经历?这篇由左宇采写的文章,将带大家了解一段别样的异国支教之旅。

Z:左宇
W:王李卿

项目与团队介绍

Z:简单介绍一下申请到去波兰的过程?

W: 简单介绍一下AIESEC,它分为教育类、科技类、经管类与志愿者类,我当时是以志愿者形式去,在考虑综合因素后选择西欧,但其实西欧难度是比较大的,我通过中国地区的面试,分为了群体面试与一对一面试,面试通过后,我就可以在全球AIESEC系统网络中找寻项目,把自己的简历投递过去,由当地的机构对我通过skype进行面试,最后我选择了波兰的弗罗莰瓦夫,项目会在当地高中,主要宣传联合国千年计划,并宣传志愿者国家的文化。

Z:团队由哪些人构成?

W:我们团队比较有趣,富有多样性与包容性,由八个人组成,三个来自中国,一个委内瑞拉,一个印尼,一个格鲁吉亚,一个埃及。“为什么全是发展中国家?”这个项目比较偏发展中国家一些,AIESEC每个项目不同,选人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例如联合国千年目标就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团队成员之前完全不认识,都是通过AIESEC汇聚在一起,并建立GOOGLE GROUP进行讨论,不过由于时差问题,大家在真正聚在一块前交流很少,真正的活动都是在抵达波兰后展开的。

Z:项目是已经由主办方给到,只需要执行吗?

W:不是,活动主办方只是给到活动主题——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具体怎么样实施需要团队探索,每个人确定做一个目标的项目,包含视频、图片、PPT、文字、游戏与户外拓展。一周去三个学校,以“3、3、2”的小队结构去各学校巡回,每个小队都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者组成。

z:不同学校的巡回中,如何做好项目控制与管理工作?

w:AIESEC当地有负责人,负责给我们日程表,并帮助联系HOST FAMILY以及其他的事宜,教学质量控制则是在每日结束后进行适时修改,团队内部每天开会讨论一次。

办公室一角

支教经历

Z: 教学的频率是怎么样的?

W: 为了争取尽量覆盖面最广,我们每周换一个学校开展项目,两个月的时间一共跑了五个学校。

Z: 支教方式与当地教学有冲突吗?

W: 方式很新颖,不过没有什么冲突。我们给学生带去的课程,对他们来说完全是新的面貌,不过学校在与AIESEC合作之初时,就已经选择去接受了新的支教方 式,所以在支教过程中没有太大的冲突。在教学中,当地学校的老师,特别是英语老师都很喜欢我们,因为他们发现孩子们听课都非常认真,包括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这让他们很欣慰。

Z: 从第一个学校到最后一个学校,课程方案发生了大变样吗?

W: 课件PPT变化不大,然而视频资料与课堂小游戏发生较大改变。视不同年龄段在英语语言水平上深浅不同,视频资料一直在改进,我们之前在YOUTUBE上找联合国官方视频,记得有一次播放了一段艾滋病病人内心独白的视频,当地高中生受到了震撼,他们都表示内心沉重,这样的视频在前期也得到了较好的反响。

不过在后面,我们播放的许多饥饿、贫穷的视频画面都有些骇人了,我们经讨论后很多吸毒、贫穷的画面有些吓坏了这些熊孩子们,所以我们在后期更加有所选择去使用视频与图片。

在年龄段的划分上,针对年龄小的学生,我们会组织玩简单的小游戏,比如击鼓传花英文版,你说我猜英文版等等,不过限于英文水平,他们还是觉得挺有难度,而对于年龄大的学生,我们会带他们参加户外拓展的活动,比如在别人背后贴上纸条,告诉TA你对TA的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TION),这个活动他们都觉得挺好,让他们对自己,对周围的同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有时候背后的“good-looking”“nice””的结果让他们始料未及,活动现场到处都是笑声与欢呼声。

Z: 除了视频、游戏外,还有其他的授课方式吗?

W: 除了之前提到的授课方式外,我们还会有素质拓展,波兰当地的学校中午不安排午休,孩子们都是下午2点多放学,我们就组织着大家一块玩游戏,让志愿者与孩子们彼此更熟悉。我们会一起去探索弗罗莰瓦夫这座城市,他们给我们地标,然后我们按图索骥的去找。我们会经常参加他们校园歌舞剧、舞台剧的排练,他们还要求我们对他们的节目做评价,当地学校的歌舞文化气氛非常好,诗歌朗诵啊,话剧啊,歌舞会什么的都搞得是风起云涌,这些都是偏社团性质,他们也非常热心的参与其中。

教学反思

Z: 在项目执行中有遭遇到什么阻力吗?

W: 当然有,阻力一:感受到国外教育环境与国内很不同,当地学校的高中生年龄较大,起点都是18岁,甚至有21岁,让我们作为同龄人感觉压力挺大,我们有时候会想,我们将的东西,他们会不会不屑于听 阻力二:团队内的文化差异,欧洲人喜闹,亚洲人喜静,当周末我们不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住在一间大的HOST  family 里面,晚上来自格鲁吉亚和委内瑞拉的伙伴会在外面开PARTY,玩到凌晨四五点,回来把房间里的灯全部打开,把中国和印尼的队员们都吵醒,团队中的冲突十分激烈,这也是我心里最大的梗,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大声提醒到“GUYS CAN YOU BE QUIET PLEASE?”,不过是他们长期养成的习惯,形成了一个长期现象,一直没有解决,同时,有些差异也表现得很明显:西方人较为开放,女生把内衣裤随便乱丢,而印尼队友因为信仰伊斯兰教,所以总是带着头巾,她对我们说,因为她的信仰,她的头发是不能让除了自己老公之外的其他成年男性看到,所以当她洗澡或是吹头发时候,所有队员都需要回避,这也是我感受比较深的一点。

Z: 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反映在哪些方面?

W: 委内瑞拉、格鲁吉亚与埃及都有自己的母语,波兰学生会学习第二语言,与欧洲人交流较多,对亚洲语言学习较少,觉得汉语日语都是非常难的语言,出于同一语系、语法上,欧洲语言更容易上口,不过波兰英语普及较少,30岁以下基本会说英语,30岁以上使用英语较少,标识指示牌与菜单上全是波兰语,每个人都有配备一个小伙伴(BDDY),不过大多数都是有课业的大学生,也只有在闲暇时间他们才会出来带着我们到处走走逛逛。

Z: 面对语言差距,如何做沙龙似的探讨?

W: 这要分城里学生与乡镇学生的情况来讨论,其实波兰的城乡差距也较大的,在我们支教的学校里,有的学校安排年龄大的学生来听课,有的学校安排年龄小的学生来听课,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弗罗莰瓦夫市区里学校的senior 3学生的英文水平与我们接触到的大学生英语水平相当,有时候还可以做圆桌会议似的话题探讨。所以我们对高年级,我们会以思辨的形式展开讨论,他们也会向大家分享自己的见解与感悟,而对Senior 1以及学校在乡镇的的同学都是以视频宣传为主,通过提问给他们反馈,还有举例子:“假如你妈妈生病了,你是什么感受?”,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Z: 在与波兰熊孩子们的交流中,你发现他们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哪里?

W: 高中生还是处于思维打不开的层次上,他们活在自己的国家里,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是很多,当我们告诉他们联合国千年目标与非洲的状况时,学生们都表示惊讶和痛心。当告知他们非洲的贫困饥饿的概况,或者中国仍然存在计划生育政策,这些孩子们则是完全不能理解,或者是没有听说过。

Z: 有人说:“可以通过支教完成类似通识教育的学习”,你认同吗?

W: 认同,因为你在支教过程中,除了顾及手上的项目,还要考虑个人生活,还有一大堆杂七杂八的问题等待你去解决,从最初适应环境,到后面逐渐与人打交道等等这些,都是一次很锻炼人的机会,还比如,当我在向波兰学生们宣传中国文化时,我发现自己其实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在国内时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份经历也促使我想要更多的弥补自己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

Z: 乡村的学生更需要支教,还是城市乡村同样需要?

W: 我认为是乡村更需要,因为在我的观察中,比较好的学校与师资多数集中在学校,家境优越的孩子可以开车或者由父母接送到城市上学,其他没有去城市学校的学生则留在乡镇上,这一点我从英语水平上能够感受到。我还记得在最后一个学校支教时,一路上有一个老爷爷一直跟着他们,他对我们说,他整整七十年了,这还是第一次见到亚洲人,我想一次支教活动,特别是海外志愿者来到乡镇学校去支教,对孩子们的提升是更大的。

 个人反思

 Z: 两个月支教结束这么久了,现在想来,支教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W: 影响很多。第一、这个支教项目让我接触了一群可爱的人,之前提到团队队友间会有很多冲突,但大家会摊开来说,我们周末出去玩,把东欧也转完了,我们教了很多学生,现在在脸书上仍然有联系,回国后有一次我还记得,我们团队中的一个队友过生日,波兰当地学生们拍摄一段视频发送给她,视频非常感人。我有时候会想,也许我这一生都不会再有机会与这些学生相见,可每每回忆起来,都是非常温馨的画面。

二、我个人也有许多收获,比如提升实践能力,比如思维方式的改变、比如英语水平提升,眼界拓宽了啊这些,正是因为我在另一个国家,观察到了不同人的生活状态,丰富了自己世界观,让我现在思考问题时候,好像都要更淡定从容一些了。

Z: 两个月的短期经历会改变你的职业选择吗?

W: 会,通过与人交流,以及见识不同的人,我们都为彼此带去新鲜的东西,这样互相都有收益。我打算工作几年再出去一次,比如参加AIESEC经管类实习之类的。

Z: 当地教学体系与国内体系的对比有哪些?

W: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学业的繁重程度:当地学生完全不能理解我们国内高中生早七晚十的高中生活节奏。因为对他们而言,上大学只是为了提升,波兰人口较少,上大学也挺容易,他们没有对高等教育抱有太大的功利心。

二、在教学内容上,与国内偏重理论相比,当地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偏重与实践方面,更为实用。

三、他们与老师的关系不一样。老师与学生常常是开玩笑,一起吃中午饭这样,打打闹闹的,没有什么拘束感,感觉老师更像在扮演助理的角色,与学生们的私交非常好。不过孩子们与学校里的督导——教导处主任的关系倒是挺紧张。

四、当地的学生都更加成熟,因为他们见识了社会很多方面,他们热爱摇滚,好像大家的天性都被充分释放出来的,喜欢音乐,就拿着吉他去唱歌,喜欢跳舞,就组织着朋友去跳舞。

后记

访谈之余,王李卿在手提电脑前眉飞色舞的为我翻看照片与视频,这段海外支教经历带给他的留恋不言而喻。前往陌生之地,并在那里与形形色色的人们建立各式各样的连结,不啻为一种青年浪漫。海外支教更具一份独特情怀,在浪漫之上,包围在孩子们的笑脸中,满溢的温情与普世价值由此展现。

人人生而平凡,也因认识到平凡中深蕴的能量而不断进取,支教中,可能是触目惊心的发现与思考,也可能是万花筒般绚烂的新世界猎奇,不管怎样,作为一类重要的社会践行,支教,这份不断深厚的含义,这份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已经受到更广泛的关注与更普遍的使用。

祝愿每一位行走在支教道路上的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