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泓翔

QQ20131016-2

相信大家,尤其是身在中国以外地方的各位,都已经发现了,“中国走出去”已经是一个国际上非常热门的话题了:国际媒体的报道里,中国的名字会出现在与非洲,南美,东南亚许多国家相关的新闻里;各个关注“中国-非洲”类型话题的机构不断成立,The China Africa Project, The China Africa Reporting Project,Zhong-Fei.org,当然还有我们自己的chinagoingout.org;各个大学,银行机构,咨询公司都在做一些中国海外扩张方面的研究;哪怕是NGO领域,也有如WILD AID一样把姚明李冰冰请去从而做中国与非洲象牙的campaign。

这种日渐升温的关注,不简单是因为中国本身已经变成世界瞩目的焦点,而是因为中国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巨大挑战:从企业的角度看,有公司自身如何克服障碍从而让投资成功的问题,如何融入当地的问题,如何经营中国特色国际CSR的问题;从国家的角度看,有“新殖民主义”的国际形象问题,有能否获得长期发展需要的资源保障的问题,有如何管理遍布世界的海外投资的问题;从世界的角度看,有中国海外矿业引发的环境问题,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劳工问题,中国人购买象牙等动物制品的问题,中国投资会对当地国家发展带来什么样效果的问题。这个列表可以无限延伸。

这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大的领域:如果你更感兴趣金融,你可以从海外投资本身去研究;如果你更感兴趣商业,那么具体研究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如何走出去会非常有趣;如果你关注环境,那么中国海外投资跟国际环境问题密不可分;如果你学的是Development,现在大概没有哪个非洲南美国家可以讨论development而绕开中国在当地的行为影响;如果你学的是法律,中国走出去需要如何掌握当地法律政策简直就是中国企业们渴求答案的命题;如果你是做媒体的,因为中国媒体国际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关注一些具体案例,你轻易就可以做出一个跟某种“首次”相关的深度报道;如果你是做学术的,只要你积累了自己的能力经历,这个世界上许多学术机构都会乐意寻找中国人在此领域的专家——怎么能研究中国问题而团队里没有中国人呢?

因而,对于走出国门的中国青年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不,也许应该说,你没有完全绕开这个话题而发展的可能性,而你越投向它,你获得的价值也会越大。

因而,对于在世界各地留学的同学们,我总是会这么给建议:去非洲吧,去南美吧。

这种建议其实是基于我自己的经历:如果不是那篇关于厄瓜多尔中国矿业的报道,我不知道今天我会不会是南方周末和各种媒体的自由攥稿人;如果不是因为成为少数的有这些报道经验的记者,我现在不会在南非大学china africa reporting的fellowship里;如果不是因为我在关注这个领域,我不会有各种更多在这个领域里获得锻炼,资助和社交网络的机会。

这个领域非常重要,然而目前主要是以非中国人为主导,非常缺少有直接经验的,国际化的中国人参与。

为什么你要去非洲?别人问我。

除了因为喜欢,因为符合自己的追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看到了这里面的大有可为。

如果哥大毕业后接受南方周末的邀请回国去,那么我就是活生生放弃了一块宝地而让自己变成和别人没有多大区别的普通记者,我怎么会这么做呢?如果毕业后去了哥大的北京中心进行中国海外投资的研究,虽然说身处此领域,但是仅仅抱着自己那丁点海外经验蹲在家里,而不是继续去跑,去积累,那么一定走得不远——我又怎么会这么选择呢?

 

具体而言,一个刚入门的同学应该如何开始呢?以下是我的建议:

一. 看接下来的建议之前,先把你下个假期去非洲或南美的机票定了——反正不是要定几个月后才比较便宜么?通过一些搜索和咨询,选择一些你感兴趣的国家。对于第一次去的同学而言,不推荐去刚果民主共和国,南苏丹和索马里一类还比较混乱的国家,但是如果你要去的国家在你同学院的50个中国同学里有一个人以上已经去过了,那么你就别去了——诸如墨西哥之类。一个人如何让自己在一个领域变得有价值?要么你读书,让自己有很深的学术专业积累;要么你走路,让自己有具体的实地经历,尤其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后者,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而言,其实比前者要有简单有效的多。你如果研究中国走出去却一直没有闯出自己的天地,那么我觉得很可能是因为你在非洲南美待的时间还不够长——你自己还没有走出去,如何去谈中国走出去?行动,带来改变。

二. 转变你的心态,从被动到主动。很多朋友总是问我:如何找到这个实习或是项目呢?这时候我总是会说:你干嘛需要等别人弄出个实习或项目然后去报名?你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想获得什么问题的答案,那么直接去就完了,不是吗?像当年我去厄瓜多尔时,哪里有项目,哪里有资助,哪里有接待机构呢?第一步,查找资料,寻找你感兴趣的话题案例;第二步,到处问朋友在那里是否认识人,以及向各个相关机构写邮件打电话介绍自己;第三步,到了那里,直接去敲所有相关的企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的门,寻求他们的帮助。其实做这些事情就这么简单。关于资助问题,你如果想先拿到钱再去做事,那么我认为你很可能最后什么机会都没有。相反,如果你先去做事情,出了自己的成绩,那么,你接下来的事情获得资助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当你出的成绩够多,资助会追着你跑的——你说,资助方更愿意把钱给一个到处奔走做事并且已经有成绩或者至少有经历的人,还是一个蹲在学校图书馆写proposal,拿不到钱就做罢了的人呢?而且,退一万步,你的这趟行走,就算没有成果,难道会不如那些花钱纯旅游的行走吗?经历,本身就是成果——当然你如果写出来贴到我们chinagoingout网站上就更好了。

三. 长期关注其他做相关事情的机构和人。上文列到的各种机构,就应该是你长期follow的。只有了解别人在做什么,在谈论什么,你才会看到更远的景色。否则,就像那些身在非洲的小超市店主,他们虽在那里,而且还是很多年,但是看见的也不过是自己的一口井而已。中国走出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里面有什么问题,那些问题是因为什么,如何才能够解决那些问题——其实,如果能一直想着这个逻辑,并不断像海绵那样吸收知识和声音就足够了。你要做的不是在非洲自满中国的都市有多现代当地有多破,你要做的不是在美国人面前defend中国说中国无偿援助非洲有多伟大,你要做的不是朋友面前秀你自己多么伟大都到肯尼亚当了个志愿者——你应该做的是,让自己沉浸在中国走出去的时代大潮里,放下心里一切既有成见,去听别人的想法,去看存在的问题,去热爱中国以外的世界,去思考如何解决既有的问题,让自己的价值在这片时代中酝酿,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