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记安徽潜山县天柱山中心小学2013知行夏令营
八千里路云和月
——记安徽潜山县天柱山中心小学2013知行夏令营
文/蒋宇博
2013年的夏天,有一群年轻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能力出众,他们性格各异,但是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来到了安徽东南部的偏远小镇上。他们不愿意辜负每一个孩子的期待,他们努力地挥洒汗水,痛苦过,也欢笑过。他们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无私地传达给孩子们。这个炎热的夏天,因为他们的到来,而变得春风化雨。
第一部分 在行动
我们的支持机构
我们的YesWeDo知行夏令营是由知行教育基金会于2010年开始发起,旨在组织培养海外优秀大学生赴中国落后地区交流,并以暑期夏令营的形式為初等教育儿童提供系统素质启蒙教育的慈善项目。其中,Yes代表自信自强(self confidence);We 代表团队合作(team work);Do代表社会责任感(social responsibility)。夏令营希望为落后地区的初等教育儿童提供课堂以外的素质启蒙教育,培养孩子们对多种技能的兴趣,增强孩子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锻炼孩子们的沟通和表达技巧,培养友爱互助的合作精神等。同时,夏令营也为青年学生提供社会服务及实践经验,体验山区教育发展现状,探索及实践素质教育的理念,增强自身合作、抗压、沟通等综合素质。
我们的课程
2013年夏令营的课程共分为5个模块:
(1). 合作及领导力(Cooperation & Leadership)
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
培养积极正确的竞争意识
通过演讲竞选班委会
(2). 社会与价值观(Society & Values)
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关注社会问题 如 环保、法制、品德等
瞭解生活小常识
(3). 沟通与实践(Communication & Practice)
培养孩子们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4). 文化与艺术(Arts & Culture)
对文化与艺术的初步瞭解和认识
培养孩子们除课本外的多种兴趣爱好
(5). 身体素质培养(Health & Fitness)
认识多种特色运动项目
培养孩子们团队合作的意识
作为社会与价值观备课组的成员之一,我肩负着设计相关课程的重任,他们涵盖必要的社会知识,能够启发学生对世界,历史,及社会现象的辩证思考,还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备课组从六月初开始就在网上进行了课程讨论。大家在备课组里面又分成了若干个备课小组,设计自己的课程。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断讨论,改了又改,最后我们确定12门课:《遇见另一个自己》,《我与小小世界》,《石头剪刀布》,《感恩我拥有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环保小能手》,《自我保护》,《餐桌礼仪》,《百折不挠我成长》,《梦想之树》,《身边的法律》《面包和金钱哪个更重要》。7月24日,经过两个多月的网络备课,我们全体志愿教师奔赴深圳进行集中培训。备课组的每位成员都很珍惜在同学和当地学校班主任面前试讲的机会。试讲后,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和当地学校班主任进行沟通,发现自己课程中的不足,及时修改课程内容。我也尽可能地多旁听其他志愿教师的试讲,学习他们优秀的表达和现场控制能力。
我们的课堂****
我们B班有40名学生,他们有一部分来自天柱山小学下属的村校。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务工,家里只留下爷爷奶奶打理家务。当我在天柱山教授社会与价值观课程时,教学效果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孩子们对于社会以及身边的事物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都很积极地举手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甚至有时候出现全班举手抢答一个问题的场景。其次,在闭营前的夏令营反馈收集来看,很多学生都写下自己学会了感恩父母,留意交通及乘车安全,保护环境等社会课上的知识。我还把社会课上孩子们写给父母的感恩信在家长座谈会上转交给父母,令在座的家长对社会课带给孩子们的变化都赞赏有加。
其实,社会与价值观课程一直是比较枯燥的课程,一般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可是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有限。在没有学业压力的情况下,长时间的讲解知识点和艰深的术语可能会导致孩子们慢慢地丧失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也意识到学生接受能力有限的问题。因此,我尽可能地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遇到一些术语和知识点,我会一般先让学生回答,最后再由老师做归纳总结。我还会增加师生互动的时间,比如在《石头剪刀布》中,我设计了一个案例,田忌赛马。一开始我没有自己讲解,而是在课堂上问,如果你是田忌,你会怎么做呢?这时候等孩子们回答完毕后,我再归纳出一个答案。我还在课堂上让孩子们观看趣味视频来加深他们的理解,比如《环保小能手》一课中的许多关于节能环保的小视频既能代替我的讲解,又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最后我添加了许多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理解老师的用意,比如在《感恩我拥有》里,我让孩子们轮流戴上眼罩,走过两米长的路,然后再在黑板上每个人按要求写下一个字,这个游戏让很多孩子体会到了应该感恩上天,感恩父母赐予自己健全的身体,而且孩子们十分踊跃地参加活动,大大加深对感恩的理解。
- 班级纪律
社会课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但是纪律一直不是很理想。可能是孩子们过于活跃的天性,导致他们像被开闸的洪水一样,一发不可收拾。而在室外进行的体育课则更加混乱,任课老师一般只能顾及几个正在活动的小组。那些没有活动的小组则乱成了一锅粥,很多小孩子会闲聊或打闹,老师和助手们个个喊破了嗓子也控制不住混乱的场面。有好几次,就发生了孩子因为嬉戏打闹而造成磕磕碰碰的情况。在某堂课的最后,我们也整顿了一次纪律。这些小问题,也许发生偶然,但也是必然,因为这和我们不够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关,再加上天气炎热,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这也给我们后面教学提供了改进的空间,比如动用班长和小组长管理班级,有时候班长会出面维持纪律;增加小助手,让小助手去管理坐在角落的小组;动用口哨让孩子们迅速地安静下来;设立更加严格的印章奖励机制等等。
- 时间控制
如何合理地控制时间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问题。有时候因为纪律不够好,导致下面的内容无法进行;有时候因为设备问题,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有时候老师在一个活动或知识点上逗留太久,导致后面的内容不得不忽略。这些都给我们的课程带来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们想在短短地半个月里尽可能多的把知识传递给孩子们,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也要求我们老师能够在教学中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去掉讲解的部分,增加互动和提问的时间。
- 奖励制度
我们通过盖印章的方式来表彰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优异的孩子。在上课的环节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孩子们对于印章特别的在意,哪怕我们事先并未透露收集的印章可以换取什么奖励,他们对于印章都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喜好。上课时谁拿得多谁拿得少他们都会刻意去比较,这是小孩子的弱点,他们的群体性更强,更依赖自己的团体,也更希望在团体中获得关注。在群体里面,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会触及他们的奶酪。有时候他们会因为印章的多少跑来和我计较,或者直接问我,老师,这堂课有没有印章发。这其实对我们任课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我们可以利用印章奖励制度来管理班级,简而言之,就是惩恶扬善。当然,印章的多少又关系到学生的自尊,因此我们都很谨慎地去使用印章。
第二部分 反思
关于责任心****
“为什么要去支教?”,“为什么是安徽?”这些问题在这几个月里已经有很多人问起过。在很久以前,我一直觉得我们是去完成一项任务。在一次次的会议中,在不断地备课中,我慢慢地感受到我们是在做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教育的力量对于孩子的改变是不言而喻的。在美国上学的时候我在系里做TA,有的学生为了选我的课不惜换掉其他的课。当我在课堂上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时,我才明白教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与其说他们在选择教师个人,不如说他们在选择他们所希望获得的知识和授业者的态度。我们生长在城市里,但也遗憾未能在幼年阶段接收到像YesWeDo这样全面的通识教育,认识亦师亦友的前辈。现在当我们学有所成的时候,我们却获得了这个机会,我们是选择倾其所有的付出,还是有所保留。我想,从我们学生身上,我们将会找到关于这些选择最直接的投射。我们可能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过客,但是也许我们的某句话,某堂课在他们心中埋下了种子,在不远的将来悄悄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我们的督学在网络备课时说过一段话:“当老师不难,让这些小孩子开开心心过两个星期,也不难。难的是当你问自己,我有没有尽全力去做,我有没有问心无愧的时候,你回答不了自己。如果你没有做到拼尽全力,如果你没有全力以赴,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你会后悔,你过不了自己这一关,你会对自己失望,因为很少有Yes We Do这样的机会,让你很单纯地追求一个目标,不带任何杂念,充满快乐。如果,这样好的机会都放弃了,你会讨厌你自己——永远别让自己成为自己讨厌的人。”也许是经历太多的缘故,很多时候我反倒丧失了大学里做事情的热情,后来才发现越来越不对劲。其实督学说的很好,YesWeDo夏令营带给我们的是一次单纯的做事情,追求快乐的机会,它也许不会再有。如果我们因为没有尽力,留下遗憾再兀自后悔的话,是不是太愚蠢。很多个夜晚,这句话都萦绕在我耳边,我不想成为让自己讨厌的人。以至于每天我不用闹钟都能爬起床,因为我想用尽可能多的时间陪陪孩子们。记得每天早上我都是迎着朝阳去教室给孩子们开门,然后和他们聊天玩耍到上课前。每次放学,看到他们牵到自己父母的手,我才彻底放心。
因为不想辜负孩子们的期望,因为有那一份责任心在。所以我不想轻言放弃,不敢敷衍了事。每天我都会问问自己,今天哪堂课没有上好,哪里可以提高,哪些孩子我需要特别关注。尽管镇上的条件不好,尽管天气闷热到大家都快中暑。但是我可以笃定地说,我竭尽全力争取过,去做更好的自己,去带领更棒的团队,去让孩子们更加快乐积极。其实,看看孩子们的眼泪和我们满满的行囊,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收获的远比我们付出的要多的多。
关于理想和热情****
这一年我见过太多在职场的朋友,有的为了升迁改变了自己,有的在卑微地讨生活,有的浑浑噩噩不知所终。我自己的理想主义也越来越少,无端多了很多对于现实的焦虑。我想这是生活的常态,是残酷世界的本来的面目。我们这次去支教,面对的困难也一点不会少,可能光靠满腔的热情和理想主义不一定能成功。来到当地,我们面临的是背景各不相同,来自各个山村的孩子们,有丰富经验的学校老师,很多时候理想与现实的差异让我们不可避免的遇到小摩擦,不得不修改我们的课程大纲和班级管理计划。那到底什么是热情?我们督学给出的答案是:能够成就事业的热情应该是可以控制的热情,这种热情不会过热的灼伤了自己,而是会在你面对很多现实的问题时,帮助你保持一颗从容乐观的心。其实这是我的真实想法,我希望每个人不要因为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而放弃自己最初坚持的东西,放弃了热情。也不要因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才会充满动力。用自己的热情把手头上的小事做到最好,解决眼前团队或孩子们的困难会更加有意义。****
面对不断变化的支教形势,这里面需要我们自己扪心自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我们的学生想要什么;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孩子,还是满足自我的良好感觉。想通了这些,我们会发现结果也许没那么重要了,既然我们选择在这条路上积极努力的坚持下去,那么在接下来不可预知的几十天里。只要有美好的期许,我们就会带着勇气一直走下去。即使我们跌倒,也绝对不在平淡悔恨里度过。
关于理解,合作与团队****
一开始,我们安徽的团队非常不给力。网络开会讨论的时候,大家懒懒散散,经常开会迟到。发现了团队中的问题,也没有人愿意主动站出来,效率低,这种状况在六月份持续了好久。终于督学发了一次火,严厉地训斥了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递交自己的报告时,她总是跟大家说:“it’s good, but not enough, it should be better”。终于我们慢慢地学会了默契和配合,开始成长为一支像样的团队。
刚到深圳培训的时候,对于见到小伙伴们,我充满了期待和忐忑,就像第一次约会网友那样。等我真正见到了各位,才发现大家原来和网上有很多不一样,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出众的魅力。后来我们去深圳大学拍了很有创意的MV,我还记得我们一起剪视频到深夜,差不多快4点的时候,队友还过来催促我休息。我咬咬牙,在天亮之前,把最后一段字幕加了上去。到香港以后,团队经历了许多不顺。作为旁观者,一直觉得团队协调人在很尽力地做事,却没有得到大家的理解。其实我也很着急,后来站出来做队长,有很大的原因也是想肩负这个重任,带领我们团队继续走下去。再后来,我们的团队展示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之后我也有在思考,如果我们团队齐心协力地做一件事情,向着共同的目标进发,我们可以做到最棒。
其实,理解与沟通一直是一个团队运行的关键。一个由很多能力出众的人们组成的团队并不一定会成为一支优秀的团队。参加支教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相互理解,多多沟通的过程。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独特的成长经历,在短短的几十天里要从陌生到一起共事,难免会有一些冲突和摩擦。我知道大家此行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人是为了完成“to do list”,有的人是为了了却一桩心愿,有的人是为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等等。我也清楚用一个所谓的愿景把大家捆绑在一起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无法要求我的队员们都能认同我的一切想法和做法。我只是希望能把大家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让大家不要辜负孩子们的期望。所以,当支教开始的那一刻,每一个团队成员应该明白要把自己身上的成见抛掉,忘记自己曾经的身份,这个时候我们只是一群来山区支教的志愿教师。我们必须信任我们的队员,同时我们也必须愿意倾听小伙伴们的困难和无助,学会换位思考,无条件地支持身边的人。
这里面的理解,也包括去理解我们的学生。他们都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有着与众不同的脾气,性格和特点。这需要我们用心去和他们沟通,学会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发现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所谓的“优秀生”。对于学校,我们也需要理解,因为学校给予了本次活动巨大的帮助和支持。从我们抵达到入住再到教学,校方都为我们做了最周全和最经济的安排。在与学校的沟通交流中,我们也需要换位思考,站在学校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压力和困难,这样,我们就会更灵活地处理好一些事情。
我们的督学也为“理解”写下了很好的注脚:作为Yes We Doer需要记住一句话 ——Don’t judge。 ***不要去*judge**别人,因为你要知道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多个方面,而我们见到的其实仅仅是他的一个方面的表现,永远不要带着一个方面的成见去理解一个人,那就像是盲人摸象;不要去***judge*自己,你自己的内心有什么,你用多久都探求不完,不要限制了自己的潜能和勇气,不要失去梦想和爱心*——*你永远都有机会和潜能去做更好的自己**。
关于教育****
经过十几天的夏令营,在分别的那一天,很多孩子都哭得很伤心,他们不希望我们走。其实我们只是把自己平生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们,带给他们一点点方向,一点点理想。但是我们很惊讶地看到他们渴求知识的态度,我们也欣慰地看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在他们身上产生了积极的变化。我的班里面有一位孩子,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他在开学的第一天害羞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但通过我们不断的鼓励,他慢慢地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再后来他还参加了班干部竞选,每天都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我还发现我们的学校长年实行的都是应试教育,孩子们接触不到音乐,体育,美术,其实他们的内心里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渴望探求自然的奥秘,渴望与小伙伴们一起做运动,渴望放声歌唱。但是现实的教育都无法满足他们,所以当我们把体育课,合作课,文艺课带进课堂时,他们都兴奋地参与到其中。我也看到一些孩子,无论外面多么吵闹,他们都会静静地坐在一旁认真地看书。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这些孩子,他们大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家境并不富足,他们的童年可能并不五光十色。但是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生命的执着让我印象深刻。在每一天的支教生活中,他们的热情也渐渐改变了我,让我有信念去坚持自己的理想。教育真的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很惭愧我们只带给他们短短地十几天夏令营,对于现状的改变或许微乎其微。但我也坚信,我们说过的话,上过的课已经在他们心中埋下了种子,在不远的将来会悄悄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我曾经看过《死亡诗社》,深深地为Keating老师的热情所感染。电影里面有一首梭罗的诗与大家共勉: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to front only the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and see if I could not learn what it had to teach,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 原文作者:CAPE
- 原文链接:http://www.capechina.org/2013/09/summer-camp-in-anhui-tianzhu/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