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一公斤盒子”

文/陈小仙

我最早接触公益,是因为多背一公斤。多背一公斤04年由安猪发起,一直专注于改善乡村教育,刚开始是将城市的硬件资源带到乡村,后来增加了把知识通过志愿者带给孩子们,由于提倡公益旅行,因为我自己比较喜欢户外背包旅行,所以一直很关注,但一直没有参加他们的活动,可能也是因为机缘巧合,2011年有一次去参加了多背一公斤在河北三道沟小学的支教活动。

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捐献一些物资给学校,并了解硬件上的困难和改善需求,一部分就是一公斤盒子的教学。我当时所在的组是新盒子——航模盒子的试验教学(我初中的时候玩过)。在玩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破冰游戏,分组取名喊口号等先活跃气氛,相互融入,随后分组展开行动,同学们都沉浸其中,特别是男孩子。最后看到作品试飞的时候,非常的有成就感。和孩子们待在一起真的很开心。

而前一段时间,我又与一公斤盒子结缘,是去参加一公斤盒子的总作坊。参与这次工作坊有四五十人,有公益界的大拿,“快乐小陶子”的创始人安姐姐 ,也有对公益开始有兴趣的在读大学生,有可口可乐负责企业社会责任(CSR)的美女,也有在社会创新领域的帅哥。大家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年龄和不同专业,如何能快速高效的组合在一起,头脑风暴?

这个工作坊是为了针对“小学生上学回家路上道路安全”教育的盒子,如何通过设计教学的工具和流程,把道路安全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并促发他们实践。

活动的步骤大体分几个部分,

  1. 由linda讲述整个工作坊的运作机制,并介绍了主题,和主题相关的材料,包括一些录制小学生上下学路上的视频;

  2. 所有人针对这个主题,尽可能说跟这个主题相关的事实和问题(不要提解决方案),用马克笔和便利贴写一下来,一次只能写一点,并在一个画布上全部展现出来;

  3. 进行小组讨论,六人一组,分为8组,给出解决方案,一公斤团队提供了一些工具,一些参考思路,一个目标分解图,一个教学设计表格。随后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搞定最终方案;

4. 由每个小组轮流提案,进行解决方案的陈述。我们小组提出把可能遇到道路安全的各种场景,进行戏剧化,让小朋友来演这些场景,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了解。

每个小组都不错,有很系统的方案。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是,他们把设计一款桌游,类似大富豪,把当地小学的路况和遇到的安全问题设置成游戏里面的障碍和环节。

 

我个人是从事创意和营销咨询行业,对这个工作坊最大感触在于怎么设计流程和创意管理。有以下几点:

1、讨论中不要下判断。**
**    这点做起来很难,中国人骨子里喜欢做主观评判,而不是单纯的叙述客观事实,这跟我们从小的教育有关。判断会让人迅速进入争论,最后会让讨论充满火药味和情绪,最后严重影响讨论效率。这也是我觉得设计工作坊最有价值的地方。

2、有主次,有节奏。**
**     一个主题讨论结束之前,不讨论其他问题,把精力集中,产生更多可能。这样控制大家在不同主题间的不停跳转,人的思维是很发散的,到处跳转会影响效率和产生逻辑上的混淆。

3、聚焦目标**
**      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次有两个讨论组最后的解决方案和当初的目标几乎不相关。我们常常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简单点说就是跑题(我好啰嗦啊)。所以要先把目标写下来,时时提醒和回顾目标。根据百科的定义,“设计思维是一种方法论,用于为寻求未来改进结果的问题或事件提供实用和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在这方面,它是一种以解决方案为基础的,或者说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思维形式,它不是从某个问题入手,而是从目标或者是要达成的成果着手,然后,通过对当前和未来的关注,同时探索问题中的各项参数变量及解决方案。设计思维的形成非常的难,一旦建立,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4、教学三段法
    对教学目标分解,通过1)互动体验方式学习知识,然后将2)所学结合自身实际,最后进行3)应用,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三步飞跃,齐活!方法论在实际操作中真的很重要

5、可视化
在最后出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这些久不用笔的人把重要场景和步骤画出来。而且我发现,大家都画的很好。画图的方式可以把信息可视化,这适应了人类思维的懒惰,因为文字和语言是冷媒介,需要在大脑中转化成视觉格式,才能被理解。这样做一是直观,文字和概念最容易理解偏差,二是适应小孩子的一步到位的认知习惯。关于可视化的好处,建议读《餐巾纸的背后》,也可以参考我的读书笔记博文:《思维的房子》

6、提高参与性,降低互动门槛**
** 多背一公斤的志愿者很用心,准备了便纸贴,案例卡片、意见汇总展示板等很多工具,引导每个人很方便的参与,化被动为主动。这也是一个平台型机构很重要的一点,尽可能的提供易操作工具和方法论,剩下的,就交给参与互动的人吧!工作坊是一个平台,通过创意管理的流程和工具,能把一群互不相识又不相干的人聚在一起,为同一个主题,怀同一份爱心,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创意。

一公斤团队会经常组织类似的活动,具体情况请大家关注一公斤盒子微博。

 

我对“一公斤盒子”的反思

这些与一公斤团队与“一公斤盒子”的相遇,也让我有这个产品、对公益、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人的价值呈现有很多维度。中国人这些年活的累,活的憋屈,很大程度是因为价值单一,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就一种,这进一步导致自我实现的可能通道变窄。而参与公益,能让你从更高的层面思考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等等。每个人都有善意的种子,因为种种外界的原因,被蒙蔽,被深藏。当你看到那些无邪的面孔,渴望的眼神,内心的善意等很多东西被激发,被召唤。在此基础上,你有可以做点什么,行动起来,确实能产生很大的自我满足感和愉悦感。人和人的相遇改变了命运的途辙。此行认识了多背一公斤的创始人安猪,还有他们团队的Linda,北京团队的几位发起人slowlife,钦婕等,还有雷励中国的范小舟等各个领域的朋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价值观,因为同一个善意目标,聚在一起,产生很多欢乐和碰撞。后来也也认识了很多公益圈的朋友,也因为安猪和范小舟的推荐,我申请参加了2012年的香港创不同MAD大会,这又一次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安猪在中国公益界是属于走的比较前,思考比较深的人。04年他提出“多背一公斤”这的时候,这个概念还比较新。那个时候大家做公益挺“苦”的,一提公益就是付出,就是救苦救难,弄得一片沉闷。多背一公斤以公益旅游作为切入点,向大众倡导一种快乐、简单易行的公益行动,它鼓励每个人在出行时背上学校需要的少量物资,在旅途中拜访学校,同时与乡村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传播知识,分享快乐。

安猪的思维很开阔,理解平台的力量。安猪本人可能都没有想到,他成为了目前火爆的“众包模式”的实践者。多背一公斤的网站(http://www.1kg.org/)是一个平台,信息的共享平台;一公斤盒子也是一个平台型的产品,不仅多背一公斤的志愿者在用,很多其他支教领域的机构也在用。一公斤盒子设计工作坊也是平台,通过环节的设计,收集大家的智慧,源源不断的为开发新的产品提供idea。通过平台的设计,让志愿者的参与门槛变低了,人人都可以简单、轻松的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学校信息,捐赠物资都准备好了,你要的只是多背“一公斤”上路,教学工具设计好了,你要的只是去传递给孩子们。

 

我给多背一公斤的建议****

在此有些我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加强组织管控****

目前多背一公斤的总部团队人数不多,以平台的维护和开发为主,其他区域性的独立子团队基本上获得品牌授权,依附平台,各自发展,组织太松散,虽然是全国性的品牌和知名度的公益组织,却没法进行全国性的组织动员。长久下去,影响力没法持续凝聚,随着公益领域的竞争畸形格局(由于国内蓬勃的公益发展和政策倾斜),对多背一公斤的发展不利。

其实公益组织的管控一直是个问题,首先就是志愿者的管理就是大问题。先要进行组织的设计。总部中心负责策划整合,平台管理;子团队负责物资管理,对接、培训和行动策略,具体支教行为由各个临时组建的志愿者小组负责执行。组织设计和自愿者管理的部分比较复杂,希望有机会专门做一些探讨。

2、深化商业模式****

任何公益组织都需要解决营收的问题,至少有盈利的来源,覆盖组织运行的成本,光靠机构捐助,不是长久之计。

对一公斤盒子进行商业化的尝试,比如建立电商渠道(合作也行,自建也行),让一些妈妈“买一捐一”,妈妈们既可以通过这个工具,很好的和自己的小孩互动,又可以随手公益,支付的钱也很少;或者直接授权商业化运作,利润支撑组织运行和发展。这种商业合作非常重要,一方面是收益,另一方面是扩大影响力,不仅在公益圈,而是进一步扩散出去,才能进一步吸引更多的资源在平台聚集,广大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进一步可以和商业的教育机构合作。

3、推广商业合作****

把与企业合作的案例,如四川移动的“爱心满格”,northface的“去野×”等等,形成标准合作模式和指导手册,在子团队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机构和会议中推广。这也是搭建平台,在企业CSR这一块探索合作的模式,并进行推广。不过这需要有广告、公关和品牌背景的人来操作或者相关的机构辅助完成。企业的合作所能带来的的支持,一是大,二是稳定。好的合作对多背一公斤的品牌和运作能力有质的提高。 不过这点成功的基础在于第一点,全国性的组织动员。

最后,感谢多背一公斤,希望你越走越好!

——————————————————————————————

附:与大家分享下我们使用一公斤盒子课堂的实录

上课时间: 2011年10月22日 16:20-17:20

上课地点:河北三道沟小学

上课对象:五年级 小学生

学生人数:22人

课堂老师:安猪 范小舟 张宏 陈能杰

课堂任务:使用”一公斤手工盒子”配套材料及辅助材料,5-6人一组完成一个飞机

课堂主题:关于飞行的梦想

课堂实录:

1、志愿者老师自我介绍

本环节张宏很有心的将我们四个人的名字串成了一句话,请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同学们猜哪些是名字,并把名字和我们本人对应。这句话(大致):一只能干、杰出的安猪,驾驶着一艘小舟在宏伟的海面上。随着谜底揭开,我们一一介绍自己。

建议:这个环节是一个可大可小的环节。应该丰富一点。我们做的比较简单。

2、破冰游戏

在张宏的组织下,在课前一共玩了2个游戏,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气氛。

游戏1:节奏的鼓掌

在教室内,有节奏的鼓掌,按照1,12,123,1234,12345这样的节奏,张宏带着大家做了2次,还邀请其中一位同学带着大家做1次。这个游戏能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

游戏2:大西瓜,小西瓜

在室外,大家围成一圈,轮流、间隔的做合抱手势,同时喊口号,喊“大西瓜”时,做小的合抱手势,喊“小西瓜”时,做大的合抱手势。利用手势和口号的冲突,让人出错。出错的出局到中间,这样找到3-4个人,让他们表演一个节目。

建议:在户外游戏的同时,我们就把教师的桌子拼成四组。破冰游戏很重要。不仅对学生,对支教的老师也是一个很好的调整、放松、融入的过程。因为大部分的志愿者,都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

3、分组

游戏结束后,在行分组,事先就想好分成4组,让同学依次喊1234,喊同一数字的一组。

4、带领孩子制作姓名卡

给每个孩子发一张白纸,带领他们一起折了一个三面体,并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立在自己的桌子前面。

建议:这个环节很重要,一定要尝试在这么的短的时间认识他们,叫出他们的名字。会拉近距离。

5、讲解关于飞机的故事和分机的结构,原理由陈能杰上台简单介绍了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机的主要结构,和分机起飞的基本原理,对孩子们事先做一个知识性的介绍。

6、模拟机组

1)把每个组当做机组,让每一组给自己的飞机取名字,并选出机长、驾驶员、空姐、乘客来进行角色扮演。增加大家的团队意识。

2)让机长上台介绍飞机名和自己机组的成员,而且让大家为飞机想一句口号,并一起大声的喊出来。振奋士气。

建议:角色扮演非常重要。可以顺利完成分工和融入活动。

7、制作飞机模型

将飞机模型的包装发给每个组,然后我们四个人一人指导一组。飞机模型比较复杂,很多细节弄错,真个制作都会失败,所有要小心。同学按照说明书的指导,一步步的完成,在关键的步骤要做出指引。

建议:

1)飞机模型的制作比较复杂,志愿者一定要事先做一次,做好的可以做为模型,用来展示和讲解

2)辅助一些双面胶,剪刀,小刀等工具,因为模型的材料都配好了,用坏就没有了,而且不是所有的部件都很合适,需要修整。(特别是木制的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