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活化石:记吉尔吉斯斯坦“陕西甘肃村”
文/蔡韵
我读到这样一段历史:清末十九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在中国西北陕、甘、宁地区曾爆发持续十多年的大规模回民起义, 失败被清兵一路追赶绞杀。翻越南疆大雪山时,好多人走不动了停下就成了雪雕,女人怀里抱着婴孩,冻得麻木了什么时候孩子掉了都不知道。最终十个人中只有一两个活着逃到了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楚河岸边,由沙俄政府收留赐予土地,将从中国艰难带去的种子洒在了周围游牧民族的土地上。历经艰难的人劳作勤快繁衍迅速,至今已发展出了超过10万人的中亚新民族,但仍完好保留着中国晚清时代的传统和风俗。他们被当地人称作“东干人”(Tungani),意为东边来的人。一百多年来他们与故土完全音讯隔绝,直到1989年才有第一批东干人回到了西安,在老城墙边抓一把土,完成了祖先归来的心愿。
一篇篇关于东干人的描述如有魔力般将我牢牢吸引。正在重走丝绸之路的我当下决定,一定要亲自去看看这个神奇的人群,去了解这段保存琥珀中的海外文化传承。于是从踏入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开始,我就四处搜寻东干人的消息,以便即使贸然闯入了他们的聚居地,也不至于太突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跟着一位当地会说中文的朋友旁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时,我寻获了一位东干人出生的年轻讲师Rahima(回族使用伊斯兰教名字)。她一下便对我的旅程充满着好奇,邀请我次日跟她回到家乡,来看看他们一年难得一两次的盛大宴客。
面对这样的好运,第二天一早我就手中揣着她在纸条上书写的地址,倒了很多趟车一路询问,找到了Rahima家人所在的村落。当她们正买完菜往家赶在大路边接到我时,都很吃惊我竟然没有求助真的找到了这个地方。大门打开迈入院落,霎时间好像回到了陕北的农村,让已经在路上快三个月的我倍感亲切。露天的大炕儿上坐着几个玩耍的孩子(东干人称作娃娃),一旁的母亲坐着小木凳在削做抓饭用的黄萝卜。打了招呼走进待客用的正厅,铺着精美花垫的炕台正中摆着一张方形的炕桌,两位古稀东干族老人见到有客来访,兴奋又好奇的下来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但我仅能努力听得懂例如“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了”这样简单的话语,剩下大段混着当地语言的古代陕西土话对于我这个南方人来说实在难以分辩,只有礼貌的微笑寻找她们女儿Rahima的帮忙。村里的老一辈都还良好的保存着中国回民的着装习惯,也会对着你指他们自己养的“牛,羊,鸡…”,但很多方面也已被当地人同化,说着流利的吉尔吉斯语与俄语,而最有趣的则是他们的文字。由于当年逃难艰辛,许多人教育程度也有限,待安定下来时汉字书写早已失传。于是他们借用了俄语的拼写再添加几个字母,发明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干文。所以你打开当地报纸看见一大堆似乎是俄语,读出声时却发现竟然拼的是陕西甘肃土话,那感觉可真是神奇!
很快,我就投入了和他们一家人准备大宴席的繁忙。和女主人一起擀面皮用手抓饭做馅料包饺子,手工拉出一条条长长的面条,再煎炒烹炸出吉尔吉斯斯坦风味儿的点心小食品,烤箱里做出俄罗斯太阳饼,用烧着柴火的大灶蒸煮成块成块的新鲜羊肉…30几个人量的菜肴,除了水果和糖以外,全部从原材料起亲自手工完成。不久后,他们家人也不再把我当外人了,自然而然的和面,传菜,帮忙掌勺,如几个自家娃娃般在正厅和厨房间被呼唤和奔忙着。需要炒菜了,就去后院的大片翠绿菜地里挖几根萝卜,摘两把韭菜,再顺便给圈里的鸡鸭喂点厨余。边干活儿我边兴奋地观察他们的生活饮食习惯,向Rahima和她自学了些中文的大姐Zamira请教脑海中藏着的好多好多关于东干人历史和现状的问题,她们也耐心的一一之无不言。当我问及身份认同时,她们告诉我东干人自己及周围的民族都知道他们的祖先是从中国逃难迁徙过来的,但现在融入了这个环境中生活繁衍,学会了当地的习惯和语言,他们便是这个国家的子民。而说到是否打算回中国看看时,几乎每个人都会不假思索的说“想!”但紧接着谈起路途遥远,费用昂贵时,这些很少走出去过的人们多半也还只是停留在有时想想的层面。繁重的体力活下来,到晚上女人们都累的不行了,和外出做生意归来的男人一起在炕上喝上几杯茶吃碗面条,话话家常后在叠着大花被的土炕上并排沉沉睡去。
次日清晨6点我们便被长辈唤起来了,已有客人从远方村镇早早的前来。一边话着家常一边摆开桌子设宴,到中午12点三十多位亲人朋友从各地聚齐,男人们在阿訇(穆斯林宗教人员)的带领之下庄严地以真主之名做了祷告,便在炕上围坐开享用丰盛的混杂着当地特色的西域家常美食。除了定期的大家族聚餐,东干人极其看重婚礼。女主人拿出当你她出嫁时穿着的黄色衬里大红裙衫,妈妈刺绣的布裤子和婆婆纳的绿色绣花鞋,以及照片里样式复杂,别着大红花朵的乌黑云鬓,复述着当你结婚时热闹的场景。这样完整而忠诚的习俗保留看的我目瞪口呆,但Rahima和姐姐Zamira也感叹,现在会手工绣出这样衣物,会梳理传统发型的老人年岁越来越大了,恐怕今后的传承也同样面临断层的问题。
与东干族人们同吃同住一起做菜烧饭干家务的几日,他们仿佛成为了我千里之外的亲密家人,而Rahima和Zamira总是抱抱戴着头巾的我用西北口音开心的说,你好像我们回族姑娘啊,是我们的第三个妹妹!以后常回来,无论到了哪里,都给我们消息。几个月中用英文走天下的我,在这片异国国土包围的熟悉语言环境中,种下了淳朴东干族的情缘。
92天1万多公里6个国家 – 《搜游天下》蔡韵丝绸之路访谈
- 原文作者:CAPE
- 原文链接:http://www.capechina.org/2013/08/kyrgyzstan-shaanxi-gansu-village/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