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内罗毕贫民窟
文/王媛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毕业生,毕业后前往肯尼亚)
从Kibera贫民窟回来,洗了个热水澡,沏杯茶,
它躺在内罗毕城西南角,四五平方公里的地方,
朋友的朋友住在Kibera的边缘,
她是家里第六个孩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她有个长姐,
“你们不常用避孕套?”
“不用。因为宗教,这里的家庭学校都比较禁忌这些话题,
<p>
</p>
<p>
“那你姐姐她没考虑堕胎?”<wbr />我想若是在Kibera以外拉街上一个人问这问题铁定遭人白眼。
</p>
<p>
</p>
<p>
“我们家信基督教,不允许堕胎。<wbr />不过确实有些其他宗教的人去堕胎,<wbr />Kibera里面好多诊所都可以。”
</p>
<p lang="zh-CN">
<p lang="zh-CN">
“多少钱一次?”
</p>
<p>
</p>
<p>
“一次差不多3000先令吧(约合35美金,200人民币出头)<wbr />。这里面的诊所因为比较简陋,卫生条件也差,<wbr />很多医生都不是专业的,价格便宜,到外面的医院就贵了,去不起。<wbr />好多人在Kibera诊所里堕胎就因此死了。”听她说着,<wbr />我脸上肌肉抽紧,很不争气地呈现出遇到不洁物时的表情;<wbr />待意识过来,我立刻放松面部肌肉,向她微微笑。
</p>
<p lang="zh-CN">
<p lang="zh-CN">
“那你姐姐怀孕之后怎么办?结婚了吗?”
</p>
<p lang="zh-CN">
<p lang="zh-CN">
“他们必须结婚啊,也没别的办法。”
</p>
<p>
</p>
<p>
“那婚礼是在这里教堂办的吗?聘礼之类的东西有没?”<wbr />我记得之前与人聊起肯尼亚结婚习俗,<wbr />男方视家庭条件要给女方家几头牛做聘礼;<wbr />在Kibera送牛是不可能了,<wbr />但两匹布一台电视机啥的还是有可能的吧。
</p>
<p lang="zh-CN">
<p lang="zh-CN">
“没有。”她把那“没”字拖了老长回答我这可笑的问题,“<wbr />我们这里男的女的住在一起就算结婚了,<wbr />我知道你们住的地方结婚的时候要去拿一张纸,说这两个人结婚了,<wbr />我们这里没有,那男的也没钱,他们住一块儿就算事实上的结婚了。<wbr />”
</p>
<p lang="zh-CN">
<p lang="zh-CN">
“那你姐姐愿意嫁给他不?她开心不?”
</p>
<p lang="zh-CN">
<p lang="zh-CN">
“她那时候哪懂啊,不愿意能咋办?她后来又生了两个孩子,<wbr />现在一个人住,我们一家还要接济她呢,她又没有收入。”
</p>
<p lang="zh-CN">
<p lang="zh-CN">
“那男的呢?跑了?”
</p>
<p lang="zh-CN">
<p lang="zh-CN">
“对啊,就走了呗,蛮正常的。他们结婚的时候才十来岁,<wbr />自己都还是孩子,没有收入来源,在一块儿压力多大,<wbr />受不了就走了。”她表情倒是正常,我没忍住冒出一句粗口,<wbr />好在是中文,她听不懂。
</p>
<p>
</p>
<p>
我们继续走,Kibera之大,如没有向导,<wbr />我们铁定迷路走不出来。起初还有比较宽敞的路,<wbr />我们一行四人还能并排,再往深处去就只有一个跟着一个走,<wbr />要时刻小心足下,所谓路,<wbr />也就是两道墙之间的半米不足的小道一条,<wbr />垃圾洗澡水甚至大小便占了小道的大半,黑黢黢的,<wbr />泛着油光冒着臭气,其间参杂着塑料袋菜叶子破凉鞋和死小鸡……
</p>
<p>
</p>
<p>
在一位刚生产不到一年的妇人家里小坐了一会儿,<wbr />我把那不到一岁脸蛋黝黑长得壮实的小男娃娃抱在怀里捏了又捏。<wbr />娃娃是好生可爱,<wbr />只是可怜生在了Kibera这篇望不到头的贫民窟,他的世界哟,<wbr />如同这贫民窟里其他孩子们一样,<wbr />被生生限定在这片五平方公里拥挤的土地上。我抱着那小娃娃,<wbr />他的手攥着我胸前的项链不放 — 这是朋友从米兰街边的小摊上买给我的,两三欧元而已,<wbr />对这家人来说,应该够买好些东西了吧。<wbr />可是就算我把项链取下来给了他们又能怎样?<wbr />就算他们拿着这不值几个钱的项链换来些吃的又能怎样?<wbr />今日饱了明日怎么办?<wbr />我无论是给他们项链还是把口袋里仅有的几张先令钞票全给了他们,<wbr />换来的也只是我内心的心安理得 — 我用这些俗物,买了他们的故事,或许还顺带给了他们些希望,<wbr />但他们当然已经习惯让这希望落空了。
</p>
<p lang="zh-CN">
<p lang="zh-CN">
在写文章这一刻,我忽而体会到一些责任:<wbr />原来却是有一些切实而沉重的希望落在肩头。当然,<wbr />我也可以一如既往地选择逃避,采取无为主义的态度,并抱着“<wbr />总有人去做”的思想把这希望卸下肩头;但今次不同于以往。<wbr />的确总有人去做,而我也没有任何信心表示自己就比别人做得好,<wbr />只是这后来之人或许要等几年,十几年。看长远些宽广些,<wbr />我一无名小卒哪怕用再多的唾沫星子加铜板,<wbr />也糊不起那千疮百孔的马蜂窝;但若将镜头拉近,<wbr />幻化成一个个已经被希望后的失望折磨地麻木了的眼神,<wbr />饱含着听天由命与无可奈何的神情,<wbr />我实在无法抛这一切于脑后过自己舒适的生活。
</p>
<p>
</p>
<p>
当然可以不去想;就如同漫步在坍圮的墓碑之间,<wbr />欣赏着树荫下墓碑上有些剥落的文字,<wbr />不去想足下三尺之遥那半腐的皮肉、虫蛀的尸骨。但哪怕只是偶尔,<wbr />只是偶尔在思维的间隙缭想到那被深深埋藏的本质,<wbr />心头怎能不为之一颤?
</p>
<p lang="zh-CN">
<p lang="zh-CN">
我能做什么?我也不知道。
</p>
<p lang="zh-CN">
<p lang="zh-CN">
你看,你看,不知不觉我又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万能的拯救者。
</p>
<p lang="zh-CN">
<p lang="zh-CN">
不该,万不该。
</p>
<p lang="zh-CN">
<p lang="zh-CN">
买一大箱避孕套挨家挨户去发去送,<wbr />再理想也只是补了蜂窝上的一个小洞,风一吹雨一淋,又破了。<wbr />再有力我也只有两手两足、再活五十年了不得、<wbr />影响那么有限的几个人了不得,又能做得了多少改变?
</p>
<p>
</p>
<p>
我只是个学生,好奇于Kibera这个小世界中的规则。
</p>
<p lang="zh-CN">
<p lang="zh-CN">
心头沉重的疑问待解答:
</p>
<p lang="zh-CN">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如此脆弱?
</p>
<p lang="zh-CN">
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才能让他们给自己足够的保护,<wbr />解放自己于恐惧之中?
</p>
<p lang="zh-CN">
<p>
2013年7月16日
</p>
<p lang="zh-CN">
于肯尼亚内罗毕家中
</p>
<p lang="zh-CN">
<p lang="zh-CN">
本文来自内容合作伙伴<<a href="http://www.chinagoingout.org/?p=542" target="_blank">中南对话</a>>,请使用CC协议进行转载。
</p>
<p>
</p>
- 原文作者:CAPE
- 原文链接:http://www.capechina.org/2013/07/the-nairobi-slums/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