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样走上留学这条路
文/郑宇棠
Why go abroad?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去留学?”
是外国的月亮圆一点,妹子美一点,还是什么东西沾染上了洋文看起来就自动开启酷炫碉堡赞的模式。
当大多数兄弟姐妹进了大学校园,懵懵懂懂的开始适应大学生这个新的身份,从宿舍步行二十分钟到一教,塞进一百多人的教室,手臂挨着手臂,听不清讲台上老师嘤嘤嘤的声音,环顾周围隔了一个月都叫不出名字的同班同学,习惯性地埋头看手机。我们有一种感觉,高中时代,特别是高三那一年一直以为的所谓“熬到大学就解放了”的口号是彻头彻尾的不靠谱。作为备战高考的精神食粮,也许部分人脑内过无数次的单车后面载着妹子慢悠悠地压马路,在太阳底下的大草坪上看小说,清晨早起晨跑,湖边朗读英语,以及白衣飘飘地抱着课本穿过校园的场景都只是too young too simple。
是的,可以dota到昏天黑地不再受约束,期末的时候再来用尽复习三十六计脱一层皮;可以随意对着走廊上经过的女生吹口哨要电话,然后幸运的话,迅速结束单身生活。但有时候,却看不清楚未来的路,不知要怎么去承诺,怎么去拥有一个各自幸福的以后。
甚至连印象中大学校园的圣地——图书馆的空满程度也总是符合墨菲定律,四楼门口的环形沙发上风雨无阻地总有一个师兄面朝下横趴着,宠辱不惊一般像是从来没有离开过。
因此,也许会有人这样抱怨着被高中老师描绘的蓝图坑了,原来真实的大学生活是想象丰满,现实骨感。起床发现早餐店的油条都没了,看看时间,跟班长去个短信帮忙答到。吸着最后一杯豆浆,想着,原来,只要你不去试着思考明天,就可以一直得过且过,持续四年,却似乎暂时找不到理由以及动力去改变这个状态。
这个时候,如果,恰巧遇上有同学或是朋友早已踏上异国的土地,当刷新着社交网站,看到一条一条定位显示各种英文法文葡萄文的微博和状态,以及单反状态下高清绚丽的异国美食,游山玩水,和外国友人的合照。也许这时候我们会有一丁点开始羡慕另一种生活,会在心底激起一层涟漪。世界上还有那么奇特而美好的地方,为什么不去看看呢?这一颗灵感的石子,如果抓住了,就成了一个改变的开始。
为自己,开始改变的旅程****
与其在睡不着的夜晚思索和担心起这样动力匮乏的人生,不如在不知前路如何的清晨开始改变的第一步。铁了心的出国党甚至可能不太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拿起还勉强的托福书,惊为天文的GRE书,开始漫无至尽跟英语耍朋友的日子,开始学会跟专业课老师套近乎,再不早退迟到,连冬天第一讲的课也要提着吹冷的豆浆包子出现在教室第一排。
甚至连我们自己也忘记了,有着不同的出发点,是厌倦了平淡,或是想挑战,想下一个赌注看,我,到底有多大的能耐。即使输了,至少这四年经过的时光不会硬着陆。
也许只是当我们意识到自己逐渐上了这一条船,暂时没有退路,我们已经坚定起来。有的时候一个决定是在没缘由的坚持以及不断说服自己的过程中找到理由的。去外面的世界体验一番,随着这个想法越发清晰,我们告诉自己,去做,即使看不到结果。
不再抱怨课太早起不来,从某个学期开始反射弧随闹铃一响就开始运作,一定要去占到图书馆四楼靠窗有电脑插座的座位,开始漫无止境刷题的日子。等又过了一年又一年,荣升学姐学长,会开始活跃于活动和社团,涉足科研,想去各种竞赛打一把酱油,寒暑假快到了会琢磨要不要找一个实习,来增加经历。
我们开始为未来负责,以这一种方式。
坚持的意义
那个时候,当做题遇到瓶颈,当又一门专业课需要重新刷高分数,当看到单词书上明明小学就能认识的单词竟然吐么的还有这么一个畸形的意思要记。我会质疑自己坚持下去的缘由。如果换一种方式,不用这么辛苦,秉承着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思想,不出名不犯错,平凡而悠哉地度过这四年,可是当就业之际再涌入求职大潮,我的优势在哪,资本在哪?一不小心,就化作一粒沙。
而现在这一条路上,还会有随着逐渐累积起来的人脉,因为同一个梦走到一起的一群人,成为互相激励的同伴和好友。我会发现山外有山,从他们身上学到坚持,信心,开朗,都是能够收获的宝贵财富,足以支撑我可见的未来人生。
有的选择会越走越窄,直到看不到头。但至少留学这一个梦,随着时间推移,以及为之所做过的努力,看到自己简历上增加的越来越多的干货,我们终于也可以体会到,能够选择性地筛选经历来写上简历的舒畅写意,而不是从前的那个自己,只能写上:曾多次获得“再来一瓶”。
Offer,是结束也是开始****
提交了最后一个学校的申请,刷完最后一项可以买件衣服再海吃一顿的申请费,一切归于平静。我们会看向忙碌四年的自己,就算暂时还没有尘埃落定的结果,这样的一个经历也足以开出不一样的花。Offer季来临的时候,看到申请党走街串巷于各大社交网站频报offer的盛况,会从心底里路出慈母般的微笑(慈祥脸)。
每天刷开邮箱,最期望看到的C开头的单词,其实在一开始,我们对自己负责做下决定起,就注定会出现在那里。一纸录取通知书的真实感,直到快递到手上才感觉到,原来,我真的可以做到。
想到最终的结果是即将离开故乡,拖着大行李箱拿着红皮本子经过二三十小时转机到达地球另外一端,就会不忘初心,像成都越来越多的外省口音、香港话台湾腔一样,我们也只是用暂时的离开故乡去获得一个有更好铺垫的可能性。等到磨砺出一个足够强的肩膀,成长后的我们再回到这里尽自己的责任。
如果要问我选择留学放弃了什么,后悔么。老实说还真没有。如《蝴蝶效应》般设想过无数条可能的路,以及四年后的结果,这应该是最不会后悔的一条。
如果真的要说,大概是在台湾交换的一学期为了保持绩点而放弃的大半个岛屿的美景吧。美景常在,而人不再。我是这么安慰自己的。以及准备留学的一系列开支,感谢父母对自己最无私的赞助。
而现在,我有想过异国求学生活的最坏可能,会不会是又一个坑爹的开始。Who knows?不未知,就无法被称作未来。也许它会像是四年前刚进入大学之后的又一个循环。会失望,会再一次失去动力。但这只是最坏的打算,而准备留学的过程正是教会了我一次次改变与坚持,选择和放弃。
我的通知书不是最亮眼的一个,但我很满足,到处都能施展无限的可能。准备留学的阶段暂且告落,面对新的起点,我只期待明年春暖花开时华盛顿的樱花,以及免费的国家博物馆群,去各种shopping mall锻炼口语,厚起脸皮免费试穿衣服裤子鞋子,然后临走时一定要礼貌的讲一句:“Thank you. 阿里嘎多,撒有拉拉。”
“万物皆备于我矣。”有过这些经历,我的大学就足够。
- 原文作者:CAPE
- 原文链接:http://www.capechina.org/2013/06/whygoabroad/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