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播在美利坚的华夏文化基因——“知识就是力量项目(KIPP)”
文/李敦阳
初次知道“知识就是力量项目 Knowledge Is Power Project(KIPP)”是在著名专栏作家Malcolm Gladwell的“Outliers”《异类》一书中,他指出华夏民族的勤劳坚忍起源于独特的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南方,稻农必须坚持一年365天起早摸黑,否则其收成将无法维持生计。而KIPP的实质就是将那些“麦田”挪移到了美国那些少数族裔聚居、经济落后、教育羸弱的社区,通过设定起早摸黑的学习强度和面面俱到的素质教育,让那些原本只能浪迹社会的少年成功考入大学。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南方的“麦田”散步在美国各州,成千上万少数族裔通过艰辛努力进入知名学府。
在新奥尔良做项目期间,雇主恰好曾在KIPP工作多年,我们便提出参观的提议,他也欣然答应,抽空带我们驱车前往。我了解到,一所KIPP学校常常包含小学和中学,类似中国的“完中”概念,低年级在底层,高年级在高层,一个年级2个班,一个班30多学生。
师资力量:比公共学校的教学水平更高,资历更为丰富,薪水也相应更高。这点和中国民办学校很像,但是由于KIPP本身的非营利性质加丰富教育资金的投入,其学费非常平民化。
教室布置:布置常换常新且极富创造力。有的被布置成T台,让学生做演讲时有当大明星的感觉;有的则是围成圈圈,老师站在中间教学。很多教室张灯结彩,遥控悬挂着励志名言如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走廊布置:两边的墙上贴满了学生的优秀习作,和如Tulane等美国南方著名大学的校徽,走廊上空还悬挂着各种催人奋进的标语。比如:“We are all college-bound”. “We are team and family”. “Climb the mountain to the college”. “There are no excuses”. “Find a way or make one”. “Team beats individual”.
教学方法:培养自信主动和彼此尊重的品格。同学们被教导通过各种肢体语言来进行暗示。打响指表示赞赏,弹钢琴的手势表示鼓励,交谈时必须进行积极的眼神交流。每个学生被要求学习一种乐器,由于学生都是黑人加上美国南方文化的影响,学生选择大号小号为主。
抄送一则习作来展现一下KIPP美国学生的打油诗水平:
“Martin Luther King Jr is like the star in the sky but to his people his dream wasn’t a lie.
He is a tiger because he fought for his rights to give us blacks a better life….”
短短20分钟的参观让我深受触动,这些原本荒唐散漫的孩子在这里焕然一新,他们坚持积极和老师互动,因为打瞌睡会被同学叫醒;他们主动为同学的出彩表现而加油,因为这样才能获得自己表现的机会。这些正面的逻辑在这些幼小的心灵中深根发芽,慢慢长出一棵棵常青藤。
2012年3月22日于新奥尔良
延展阅读:
- 原文作者:CAPE
- 原文链接:http://www.capechina.org/2013/06/spread-chinese-culture-gene-in-usa/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