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晓昀

 

青年空间,作为一个新概念的实体,正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为青年交流与协作提供更多的可能。5.5日,广州连下了几天了雨终于停了,晚餐过后,一群身处广州心系青年发展的朋友们相聚中山大学106青年空间,不远处的亲新广场上热血青年在“维纳斯”的舞台展现自我风采,伴随着他们美妙的歌声,熊德龙106室开始了对主题为“青年空间与青年发展”的Meetup。
图片1

此次Meetup由CAPE广州团队发起,也是广州Local Caper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团队磨合期的首次亮相,作为广州的Local Caper我们希望秉承CAPE的宗旨,结合广州本土城市的特色,为广州的青年们带来更高质量的Meetup及Talk分享,并且在后续发展中将推出具有广州特色的神秘活动,希望大家持续关注CAPE活动!

 

Part 1 自我介绍

广州,作为一个处于社会创新前沿的城市,聚集了许多对青年空间关注或者已经有过尝试的人们。本次聚会参与的人数高达30余人,将106青年空间坐得满满的,然而拥挤的空间并不影响大家初识朋友的兴奋,在活动尚未开始前大家就相互交换名片、熟识起来。聚会吸引了各种各样的朋友,有已经关注、参与到青年空间中的,也有目前尚未了解青年空间的;有在校大学生,有上班族;有从事IT行业、NGO、媒体行业、教育行业的朋友,也有正在各个学生组织中任职的朋友。怀着各自对Meetup的憧憬、需求,他们加入这次聚会,希望能够在解决自己困惑的问题的同时结识有相同志愿的朋友,一起努力,去make a change!
图片2

 

Part 2 嘉宾分享

在嘉宾分享环节,CAPE广州有幸邀请到了目前广州地区正在关注“青年空间及青年发展”的组织中四个最具代表性的组织来做分享,他们分别是:106青年公益空间、ICS创新空间_木棉花开、广外图书馆通识平台和蓝信封公共空间。

 

106青年公益空间(微乐益伍霖)
图片3

微乐益公益成长中心成立于2010年11月,是由期待更好社会的公益青年共同发起的非营利机构,专注于提供青年公益培训,建设青年公益空间,为青年人成长与青年公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让公益扎根心间。目前团队核心成员以中大、广外、仲恺、南医、华农等高校的公益青年为主,并由社会人士担任机构负责人。

 

微乐益起源于学校,主创成员在校内进行公益活动时发现校内助学机构、公益机构众多,各具特色却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于是微乐益主创成员希望能够整合校内公益资源,建设网络沟通各个公益社团,建立资源共享,更高效的传播公益理念、拓展公益视野、提升青年公益行动能力,构筑面向大学生社区的公益传播、学习、研究性支持平台,让公益扎根大学社区,扎根心间,与公益新青年共同成长。

 

106青年公益空间就是在此愿景下开展活动的。106依托于微乐益公益成长中心和中山大学南校区团工委,经历了半年的装修和试运行,于今年3月正式运营。106青年空间由中山大学团委提供资金支持,基于校园,面向广州,希望能推动大学生青年的公益行动能力。106青年公益空间通过深度调研动态把握大学生公益发展现状、问题和需求,并建立相应数据库;进行公益传播,致力于推动大学生参与公益,提高大学生公益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经过公益学习:通过公益培训和朋辈学习,提升大学生行动能力,拓展社会视野;建设网络搭建校内外公益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大学生公益互助网络,实现大学生公益发展与大学生成长的自主性和可持续性。

 

目前106青年空间开展的项目有:公益类图书阅览、活动场地免费租借、开展公益性主题沙龙、观影会、工作坊、读书会、讲座、下午茶等,吸引青年行动者、公益行动者汇聚于此,通过学习和交流,来形成公共空间,促进青年成长、推进公益。

 

在2013年微乐益将工作重点聚焦在两个方向:一是着力提供专业有效的青年公益培训,针对大学生公益行动者与公益团队进行能力建设,进而辐射培训对象周边大学生群体;二是着力推动青年公益空间的建设,扎根大学生社区,激活并培育大学生社区公益文化。此后106空间会有固定的对外开放时间,青年们可以在这里阅读、交流、讨论;106也将会推出一系列主题活动,希望大家予以关注。

 

ICS创新空间_木棉花开(陈欣)
图片4

ICS在朱建刚老师的指导下,是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下的研究机构,由公民图书馆、公共办公空间组成。ICS创新空间藏书3000余本,许多为从香港地区带来的社会学书籍。ICS依托中山大学为平台,建立青年空间,利用中大众多资源开展包括讲座、分享会等活动。其不仅为各种NGO组织提供公共办公空间,活动平台起到连接各个公益社团的作用,并且不时给予这些组织专业的关于财务等方面的咨询,促进广州地区NGO组织的成长。

 

目前ICS正在进行“心探— 寻找新时代公民记者”活动,活动将招募一批公民记者参加ICS与公益机构举办的各个活动,心探将以自己的独到视角——采访、评论、记录、颠覆等,以任何视觉化创作方式——摄影、文字、视频、行为艺术等,记录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同时近期ICS将与香港Good Lab合作开展“共用空间护照”活动,ICS创新空间与Good Lab会员都可以凭会员卡,到对方城市享受同等会员待遇,使用对方公共空间。ICS在未来希望为青年提供创业空间,鼓励热血青年从事社会创新工作,希望他们能给他人带来帮助,并且在走出校园后继续从事NGO事业。

 

广外通识课平台  (CY老师)
图片5

广外Cy老师向我们分享了广外通识教育平台的相关构成和活动。通识教育有两层意义:其一是指通才教育;其二是指全人教育。通识教育的灵魂是公民教育,本质是自由教育,即自由精神之养成。Cy老师认为通识教育在现代中国或者大学校园,应该是常识,普世价值的重申和明晰。其要义不在于“教”,而在与“育”。跨学科体系和注重经典以及实践。

 

养育独立之精神,养育自由之思想,养育多元开放之文化观念,养育思考批判之能力。以期养成合格之国民和世界公民。广外通识课平台基于这一理念而成立,平台成立于2011年10月13号的“通识阅读”文化节,志愿者南北校区共计32人。平台采用“部门-项目双轨制”,部门负责人一学期轮换一次。

 

广外身处学校体系内,获得了广外的行政资源,有专项资金支持,在资金方面目前比较自由,但是同时活动肯定受到学校监督,完全的自由是没有的。但是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在这个体制下做自己想做的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技巧等最大限度保证自由度,扛住来自行政上的压力。

 

在团队运营方面, Cy老师目前总负责整个团队。在招募队员时,只招募有相同理念的优秀学生。每年9月份进行常规招募活动,平时由内部推荐制吸收优秀人才。由于现在的主创队员基本为大三,明年即将毕业,会面临一个波动期,所以目前团队正在做内部培训,理念培训,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现在平台活动也以博雅教育、通识教育为主。

 

目前的运营项目有:

1984读书沙龙、通识阅读沙龙、电影展播、通识阅读书目、推荐读书小组和分享会真人图书馆、艺术馆导览、NGO的探访和合作图书馆日常文化活动,世界读书日和文化节的策划和执行等。

 

蓝信封公共空间(小文)
图片6

与之前介绍的几个公共空间不同,蓝信封公共空间并没有打造实体的公共空间,它是另一类型公共空间的代表,此类公共空间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活动的开展、发起基于某一特定话题,或者某一人群感兴趣的方向。蓝信封最初服务于留守儿童,全名为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是广州的学生公益组织,2008年在中山大学建立,后项目扩展到广外、华师等学校,致力于建立留守儿童与大学生一对一书信交流的平台。蓝信封公共空间最初缘于不同学校、不同校区的参与者们沟通不好,难以一起讨论问题,于是蓝信封队员们开始定期聚集在一起畅谈课程感想,后来发展成定期的公共空间活动,打造内部空间,促进成员对某个议题的探讨。

 

蓝信封的公共空间目前服务于自身公益组织,活动前向参与者发出邀请,公布主题,以此吸引一群对主题有兴趣的同学参与讨论,每次活动为了使讨论更加高效,将参与人数控制在10人左右。为了给志愿者更多的成长机会,在活动中碰撞思维,蓝信封公共空间每周举办一期,每期主题不一样,但会基于某一体系下并结合当时的公益热点或团队情况,蓝信封内部所发生的事情以及志愿者需求制定主题,蓝信封不同学校、校区的六个团队的成员皆可参加,地点不固定,设置协助者组织整个活动,希望通过活动使参与者有所收获。公共空间的活动形式包括现场探讨、线上讨论等多种形式,在后期也有专人建立线上平台,引导参与者后续思考与讨论。XX还分享了蓝信封做好公共空间的经验: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协作者、主题设定、坚持比什么都重要!

 

目前蓝信封公共空间已经开展了10期活动,这种开放、参与、共享的团队聚会方式使得成员间彼此更熟悉,同时也在思维的碰撞中催生了众多行动,如成立团队为农民工订票20多张,“让留守儿童春节过年不留守”等。

 

Part 3 分组讨论

图片7

在嘉宾们的精彩分享以及分享后的提问环节中,朋友们不仅了解了什么是青年空间,他们所加入的青年空间是如何运作发展的,并且也同样了解到了他们在探索发展途中遇到的问题。大家都已经按捺不住想要与嘉宾们交流的心情,终于到了讨论环节能跟嘉宾面对面了!参与聚会的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分成四组,每组都有一个嘉宾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嘉宾与朋友们一起讨论在各自组织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嘉宾们给予朋友们一些经验上的帮助,参与聚会的朋友们也竭尽全力进行头脑风暴,群策群力对嘉宾的困惑提建议!

 

在30分钟的热烈讨论后,每个讨论组派出了一名代表总结他们讨论的成果,与其他组交流想法。

 

Group 1  主持人:陈欣
图片8

ICS创新空间_木棉花开的发展也受到从资金、人员、硬件、会员制度的执行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这些方面的限制也是其他类似NGO组织所同样面临的。NGO组织普遍存在参与者较少的情况,NGO组织有许多志愿者、实习生,但这些人在未来考虑就业时真正加入NGO组织做全职工作者的确较少。ICS因为缺少资金,因此在硬件上受限,空间比较拥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ICS做了各种途径的尝试,包括收取小额的空间使用租金,进行有偿的公益技能培训,以及找基金会和乐于做公益的企业合作,以此获得资金的支持。

 

经过讨论,青年空间遇到的问题大致跟ICS遇到的问题差不多:资金,人员,硬件,会员制度的执行。对于资金而言,组织可以寻求各种基金会或者有社会责任感、愿意支持公益事业的大企业的支持,再者也可以通过商业运作,如办专业技能培训,场所收费等来获得活动经费。就人员而言,需要用一些措施来保持人员的稳定性,做一些满足志愿者需求的事儿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比如提供实习鉴定书等。但XX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目前有一个令人费解的情况,许多大学生原来来NGO做志愿者、实习生,却很少人在毕业后选择相同领域工作,人才流失率高,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家共同思考、努力。

 

Group 2主持人:CY老师
图片9

Cy老师带领组员就如何团结团队队员展开讨论。以广外通识课为平台,cy老师提出几点建议:1、经常在团队中推荐好的阅读书目,为队员进行知识上面的储备,使他们更加高效的工作学习。2、团队成员精英化,核心队员以经验丰富的大三、大四学生担任。3、培养明星成员,依靠他们的吸引力吸引团队队员。4、注重例会效率,例会前先让大家思考例会内容,在会议上主动、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5、关注每位成员发展,让每个人知道自己在这个团队里很重要。

 

Group 3主持人:伍霖

106青年空间是一个定位于面向于中大南校学生的青年空间,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现在106的活动主要受众面是公益圈的朋友,很少南校学生参与,如何在中大南校这个社区中推广,针对受众群体做活动是个值得思考的内容。针对这一问题,大家提出从几个方面共同解决。首先就是宣传,多在中大学生中间做关于活动的宣传。其次,办对学生有益的活动,以活动吸引学生。106依托中大校园资源,请一些知名的教授、讲师参与进“下午茶”、“沙龙”、“观影会”等活动中,利用名师名气吸引同学持续参与106活动。之外,还可以推出一些额外服务,比如图书借阅,提供自习位置等等活动满足学生需求,吸引更多人参与进青年空间。青年空间之间可以资源共享,分享场地等等,相互帮助,更好的服务于青年。比如106青年空间跟ICS就是合作关系,在资源共享中共同成长。

 

Group 4主持人:小文
图片10

本组就活动项目推广问题展开讨论。首先是如何拓展活动参与面:青年空间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相互结合的方式推广组织,不同类型的青年组织通过交流,共同进步;以活动带动下一个活动的形式发展壮大,通过开展一些吸引青年人的创意性主题活动来让青年人认识自己,好的活动能吸引青年再次参与空间举办的其余活动,并将这个青年空间推荐给她的朋友,这无论对青年还是青年空间都起到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作用。其次是活动资金问题:寻求基金会和团委的帮助。最后本组结合之前两个方面的讨论提出了一个资源整合的想法:将各个青年空间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型的,活动完善的青年空间。这个青年空间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通过举办吸引年轻人的主题活动聚集青年,活动可以有各种形式,表演、思想沙龙、主题分享等等,甚至桌游。在这个青年空间的一些青年如果觉得大家的思想都差不多,想做的活动相似,便可联合起来一起形成一个工作坊,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

 

Part 4 总结活动

图片11

原定两个小时结束的Meetup由于抵挡不住大家讨论的激情延长到了三个小时。经历三个小时的激烈讨论,思维碰撞,聚会的朋友提出着自己不同的建议,希望能推动青年空间的发展,使他服务更多的青年,引领青年增长。

 

最后的总结环节,一位参与者兴奋的说“很高兴参加CAPE组织的Meetup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终于见到了跟我想做一样事情的人,我终于找到了组织!希望能在Meetup中认识更多的朋友,大家一起做change makger!”的确,在CAPE的Meetup中,我们希望达到两个效果,一个是建立一座桥梁,让不同的人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二是在讨论中激发大家想去实践想法的愿望,真正脚踏实地的做事情。

 

相信很多没有参与本次Meetup的广州的朋友们,有的已经行动,有的还在蠢蠢欲动了,快来勇敢加入CAPE Meetup,让我们一起努力,将广州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