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2

 

采访者:小昱

 

【编者按】

她,很白很瘦,看起来很柔弱。但,她绝不是一个弱女子。

 

了解过她正在运营的TEDxTheGardenbridge 以及她正在做的采访计划,我曾一度以为这会是一个很强势的“女强人”。然而三小时的聊天,在我心中,她确实是一个女“强”人,但她的强不是来自气场上的强势,而是来自其内心的一种对自我很清晰的判断和自信。

 

她让我想起英国当代诗人Siegfried Sassoon的一句诗: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世人对此句有诸多的理解,而在此,我愿意理解为对女性力量的形象比喻。

 

如诗所描述,王烨既有女性温柔的一面,更有不差于男性的刚强一面。刚柔并济,当时女性独特的力量。
1

 

The path to the Gardenbridge

她是女权主义么?No,至少从一开始她就没有这么给自己定义过。只是冥冥之中似有安排,让王烨成为一个较为独立的女性。

 

2000年,追随自己文学偶像张爱玲,王烨在中考时,带着对张爱玲的崇拜以及对女校的好奇,选择报考张爱玲的母校——圣玛利亚女子中学,现为第三女子中学。王烨从未想到,这个选择,竟对自己日后的独立精神有如此大的影响。

 

圣玛利亚女子中学对女性的培养与综合性学校并不一样。一方面,客观上来说,在这个学校里,因为没有男性同辈的存在,大家对自我的判断极少出现诸如:“我是女生,所以不如男生”的想法。另一方面,学校以“IACE(Independent, Ability, Care, Elegance)”为校训,有意识地培养女性的独立精神,鼓励女性自己去克服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正如王烨所说,在体育课上,综合性中学的女生往往会躲在树阴下休息,或是站在篮球场外为男生加油,而这种现象在她们女中是几乎不存在的。

 

大概是圣玛利亚女子中学的这段经历,让王烨不曾怀疑过自己,她相信女性并不比男性差,女性也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也应该去追求事业。****

 

敢于追求的她高中毕业后,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香港中文大学修读工商管理专业。香港推崇西方教育,而西方教育鼓励学生的主动性,让一直沉浸在中国填鸭式被动教育的她深有感触,她深刻地意识到,读书不再是围绕着教材去努力,读书当从自我需求出发,发现自己所喜欢的,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争取自己所喜欢的,这才是读书。而这种在学习上的自主选择意识,亦启蒙了她日后在生活工作中的选择。

 

毕业,回到上海,她选择了咨询管理工作,而也正是进入了社会,她才开始真正地意识到社会对女性的弱化作用。纵使现在,工作已经近5年,换了3份工作,但无论在哪里,她发现,整个社会,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在低估女性,弱化女性的力量。

 

在第一份工作中她遇到,因为自己皮肤天生白皙,看起来没有什么血色,为此招致经理的“怀疑”:“你脸色看起来好苍白,这样的工作强度吃得消吗?”;在大型外资企业里她也看到许多高层聚会都极少邀请女性参加;这些都让她切实体会到社会上对女性故意或无意的排挤怀疑是多么普遍存在。 ****

 

事实上,正如Facebook 首席运营官Sheryl Sandberg在TED演讲《为什么女性领导那么少》中所提到:“我们虽然没有生活在像父辈这一代生活的时代中,女性在职业选择上更加自由,但在全球,女性还没有达到任何职业的高层位置。”****

 

当然,女性没有达到任何职业的高层位置,除了社会对女性正面的排挤外,更有社会对女性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女性总是被赋予:弱势、需要被照顾、不应该太有事业心等诸如此类的标签,自小就被教导“女子无才便是德”。而这种“弱势教育”,让女性对自己不自信,进而导致其对未来的焦虑和不安。正如王烨所说,她发现,身边很多女性都处在极度焦虑中,各个年龄有各自的忧虑:有的想结婚,愁着没有对象;有的有男友,但却羡慕着别人男友更优秀;有的已经结婚,但生活却没有想象中那样安稳——房子,车子,孩子,家务,婆媳关系等等,依旧有太多悬而未决的事情等待被解决。这些忧虑和烦恼,足以占据一个普通女性的绝大部分精力和注意力,使得她们极少考虑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况且,父母不都是这么教育女儿的么:“女孩子要那么厉害做什么?太厉害了没人要!”

 

 

TEDx TheGardenBridge

“人生的价值在于什么?我是谁?我的价值应该由谁如何判断?”——生活工作中的种种对女性不公平现象和经历,让王烨开始反思,作为一个女性,她的价值该如何去评判?——依赖于他们的评价?亦或是遵从自我的感觉?

 

内心的迷茫与迷惑,引导王烨开始大量阅读书籍。

 

09年,王烨加入TEDtoChina社区,并成为一名专栏作者。TEDtoChina的志愿者工作,给了王烨行动的信心。在TEDtoChina的志愿者工作里,王烨除了写稿件,还积极参与线下沙龙的筹备工作。小至十几人,大至四百多人的沙龙,她都组织筹办过。最锻炼人的一次是组织一场400人次的人机交互沙龙。利用下班后的两周准备时间,凭借个人对于活动的理解,迅速了解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寻找演讲者···沙龙的顺利开展,给予王烨极大地鼓舞——原来自己可以做的比想象得都多。

 

在TEDtoChina的志愿者工作中,她有幸了解到诸如阴道独白等关注女性的项目,这些项目启蒙她第一次如此真实地肯定自我——包括身体和心理,也让她明白,人的价值,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其价值大小不在于别人赋予的评价和头衔,而在于自己对自我的判断。同时,借助TEDtoChina这个平台,她更深入地了解到现代女性在社会中遇到的困境,及现代女性呈现的通病。她发现,女性,太缺少鼓励去促使她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太缺少榜样去激励她们踏出实践的那一步,太缺少一个平台去展示自己。****

 

“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到我们女性自己么?”一个声音在王烨心中不断萦绕。

 

“以女性话题举办TED活动,邀请女性作为演讲嘉宾,给女性创造一个舞台!”另一个声音回答道。

 

想到做到,行动派的王烨想到就做,以TEDxTheGardenBridge的名义开始了她的女性启蒙事业。一场“妳的幸福由谁定义”接着一场 “百花齐放”,她希望透过TEDx的舞台,让每一个女性都自信地寻找和绽放自己,无论是什么颜色或姿态,让世界成为百花齐放的花园。

2

Over the GardenBridge

TEDx TheGardenbridge 不是王烨的女性启蒙事业的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她发现,但是以演讲的方式去传播女性故事和女性自主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许多女性参加时很有感触,但离开会场或者再过一段时间,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该怎么办呢?

 

王烨想起了自己擅长的东西——写作。是的,那就写书吧——采访50位女性 ,把她们的故事写下来,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姐妹看到,其实作为女性,我们的选择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我们应该多走出去,去尝试,去体会。

 

未来两年,王烨将坚持这个采访计划。期待这一本采访录的到来!

 

眼中的自己

为自己的眼中,王烨认为可以用下面三个词来描述自己:

好奇心:她愿意一直以开放的心态去了解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的女性,了解她们正在做的各种事情;

分享:她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考,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处于迷茫期的女性提供帮助;

勇于实践:想到就做,不拖延。

 

 

Rethink

自加入TEDtoChina开始,王烨便开始了她的社会创新公益之旅。从TEDtoChina到TEDxGardenbridge,再到现在的女性采访计划,王烨几乎将自己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在这一事业上。

 

和很多的Change maker遇到的问题一样,父母对她做的事情并不太了解,但王烨并没有急于去解释,而是希望通过实践,做出一些成果,让父母看到进而放心。不必去勉强他们接受自己做的事情,也不必勉强他们全然理解自己做的事情,但求父母不必为自己的选择担忧。

 

有人说,投身社会创新公益很累。的确如此,但选择做这件事情,绝对不是吃饱了闲着没事做,更不是所谓的“富二代不愁吃不愁穿,所以没事找事做”。做社会创新公益的人,大多是普通人,需要工作,也有生活的压力。这几年,王烨一边工作,一边忙碌自己的社会创新公益。虽然她投入了很多精力,效果并不太明显,但王烨也意识到,很多事情不能以量化来衡量回报,有时候他人的些许回应就是对自己所做之事的最大的反馈。

 

王烨说,虽然年龄不小,但她没有所谓的焦虑感。相反,她有足够的安全感去信赖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创不同,相信自己可以达到目标。因为自己是真正地、一步一步在实践,她感受到自己在实践中的成长,更感受到自己与日俱增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