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美怡

 


前一段时间过得非常充实,刚结束为期一个月的期中考试,其中包括一份演讲、数份实习申请、课程报告,过完了一个礼拜的空间期,紧接着又开始准备期末的报告和考试。

 

上个礼拜周六前往台北的大巴上,重温了一部影片《Temple Grandin》(又译:自闭历程),真人事迹改编,描述了一个患有自闭症的人成为动物学专家的历程,片中出现了非常多的“门”,当女主角要去尝试一样陌生且让她害怕事情的时候,她会把这件事情想像成一扇门,然后鼓起勇气一步步往前将门推开。

 

会想起4月中旬时,通识中心的老师和我们这批交换学生吃便当,本着希望台湾学生对中国大陆有更多正面公平的看法,他希望我们这批交换学生可以上台分享演讲关于两岸差异文化或是个人第二专长等。吃着便当,我开始回想大学这两年多,自己主要的校外实践都放在NGO身上,所以决定把我演讲主题定在了广州青年NGO,出发点主要是个人的经历分享,做PPT时候是按:1) 为什么青年要发声(社会责任心);2)广州青年NGO如何发声; 3)我参与之后学会什么。这三个步骤构思去写,而最终第二步前我加了一部分台湾青年运动的对比例子做背景引入。

 

在做的过程中几度想放弃,一来这个议题实在很大,相对其它三个讲者的议题(美食、社团文化、地方历史)而言,这个有点过于严肃沉重。虽然自己也有办过分享会的经验,但是相对这个听众数量为一百多人的演讲场合,由于紧张,心理不免产生了狠多负面消极的想法:“万一讲不好怎么办?岂不是给中国学生丢脸了?/他们应该不会喜欢我讲的这些NGO东西吧/天啊,那么多人,我会紧张死的。”一句话,就是压力超大。不过后来还是及时在演讲前一天把PPT和口稿准备好,才让这个演讲顺利进行。

 

虽然后来台湾的同学有给我正面的反馈,并找我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但对自己的这个演讲感觉并不好,通过跟老师和朋友之后的反馈,主要总结一下几点:

 

技巧:1)PPT字少图多,演讲的时候不要stare at ppt,多一点面向观众。

 

内容:2)要引起听众的共鸣,即你分享的内容要有引起他们共鸣的元素,譬如当你分享你参与这件事情时,你 可以分享一些好玩有趣成分的东西,比如你和你的队员在做某一计划、活动时遇到的让你们开心、流 泪、振奋人心的东西。

 

3)最重要的是把背景介绍清楚,我在介绍拜客的时候,切入点主要是:一个非政府组织为何要常常与政府打交道?送单车给市长背后究竟带来了怎么样的影响?基于中国的社会氛围,政府与民间草根组织的正面互动,确实在中国来说是非常难见的一件事情,但是老师说,其实你没有把中国背景下这 个“难”解释好,因为在台湾,民间组织与政府之间的直接互动是很简单的,只要找媒体报导政府哪里做的不好,团体去抗议静坐,就可以看到政府议员在电视公开道歉。
经过这次不成功的演讲,我才发现自己对演讲(从PPT制作到技巧)的认识其实非常少,虽然常常看TED,但等你真正成为台上演讲一员时,又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感受,所以平时喜欢看TED的同学,可以多点留意Speaker的演讲技巧:

 

1)他是怎样引入演讲主题?(视频、个人经历、问题等)
2)他用什么方法、逻辑顺序去present他的主题?
3)他用什么(事例、感受)打动了你? 其实都是可以学习的地方,只是领悟得有点迟了。

 

而且,在做PPT时候,自己重新把电脑里拜客的6.7G资料从头看一次,等于重新经历了一次这两年来的学习与成长,它是我人生的第一堂公民教育课,使我开始去独立思考、学会承担责任。看完那部电影,深有同感,这次演讲是一扇们,推开这扇门前,我曾经无数次想临阵退缩,当你经过纠结挣扎,迈出第一步开门的时候,你会暗暗鬆一口气,但同时也会发现门后的路还有很长要走。

 

在台湾,给了我非常多的时间去总结和反思,也许是因为在一个不同的环境下,对比显得前所未有深刻与明显,刚刚跟Marketing的人讨论关于美丽日记的final report的时候,我没有概念如何去写我负责的部分,便询问是否有旧品牌报告来参考,结果组员答复你要先列出你的大纲和想法,我才有办法跟你说你到底哪里错了,如何去写,你这样直接询问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我的模式是:模板/方法–执行–定稿,而组员的模式是:执行–成果–修改–定稿,有时候看到这些思维差异所在,都会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在接触差异中也许会磨平自己的棱角,但也可能学会坚守原则。

 

每次遇到不会操作的软件(Solidwork、Autocad云云)无法下笔的报告、不被理解的心情、遭遇拒绝的採访、把它们统统当成一扇门,咬咬告诉自己,what doesn1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Deal with it,Get over it,然后继续纠结如何写报告去。

 

(图片摄于高科大)

 

写于2012-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