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弈

 

任何一个平淡的地方,任何一场普通的出行,都因为一群人的交流而变得与众不同。我觉得我现在好像是一个掌握了某个宝藏钥匙的人,当我明白了交流的乐趣,当我学习着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生活时,当我充分地发掘自己的所有感官细胞时,里面的乐趣让我充满了对于生活的感动。

 

让我重新回归博客的是这两天的舟山之行。两个朋友与我,用一种实验性的方式尝试了各种旅游的妙处,搭帐篷,沙发客,搭车旅行。不仅如此,我们还参与了舟山创意青年聚会,莎拉家工作室分享。我要感谢路上遇见的所有人,他们让我在舟山的体验这么的丰富有趣。

 

Day 1  舟山创意青年聚会 “小城市的创意突围”

创意是一个小城市的眼睛。我很喜欢Rita的说法,品牌的灵魂。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去走访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店铺,这是在我眼里,表现这个城市气质的地方。很多人觉得独立书店好过大型连锁书店,很多人喜欢独立电影好过好莱坞大片,那是因为里面体现的是一种有灵魂的审美观,独立书店店长对于书籍的选择体现了这个世代的一种文化选择。这是一个city curator所需要承担的任务,他们对于这个城市的展示,绕过某种官方的介绍,里面的创意思维正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深度表达。

 

我相信,这是未来城市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未来人们的居住选择:城市的大和小,不应该是作为区别文化繁荣与贫瘠的标准。一个城市的创意阶层如何崛起。Rita说,我们要向过去看,从老照片和青石板里找灵感,在挖掘一个城市历史的途中,建立起它与现在以及未来的联系。

 

在台湾的时候,每个城市都让我觉得非常有趣。当我在探索一个城市的时候,我会习惯性地去观察它的独立书店、美术馆(博物馆)、大学校园、历史古迹、由老市场老厂房衍生出的各种创意空间。台湾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相信每个旅游过的朋友都会印象深刻,在于各种店铺里都有随手可以带走的文宣。这些文宣就像一个实时跟进的笔记本,告诉你在这座城市里正在上演的活动与值得探索的店家。每家店都会有一种城市的向导意识,在这样一张互相推荐的关系网络里,谁都不是一座孤岛。

 

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发展路径,这是取决于这个城市本身的文化建设与历史原因。台湾城市的宣传,影视、文学的传播有很大的助推作用,例如《海角七号》带动了恒春小镇的发展,例如《那些年》带动了台中的精诚高中。那舟山市什么样的呢,两天的行程还没有办法让我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昨天Danny载我们经过跨海大桥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特别的感觉。那么一瞬间里,我发现了这个城市最打动我的地方。我喜欢这座桥,喜欢海天相接的状态,它有很大气的一面,同时又显得有些非常天真自然(来自泥巴和莎拉家的感受)。舟山有自己的海文化,又有历史的厚重感,这些都可以变成特殊的品牌和故事被传播。

 

每个人都是城市的主人,有责任跟其他人介绍自己的城市。官方的说辞往往会让我有一种特别无奈的感觉,因为他提供的不是我最想要的。当我在柬埔寨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一张纸上写着“在柬埔寨必做的十件事”;在台湾时,我还自己去参与了小城市的景点评选。台湾的世界公民岛上,提供了好几百种探索某个城市的主题路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自己开发一些有趣的活动出来呢。我们可以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开发出来舟山的推荐做的事,推荐逛的店,推荐吃的地方,给一些城市旅人的一点指引。比如“来泥巴搭一次帐篷”,“来壹壹喝一杯咖啡”这些简单的活动索引,是让我能够安排路线,了解城市的绝佳途径。我用百度搜索 “舟山 创意”类似的关键字时,只有一次搜到了Danny的博客海岛慢生活,除此以外就没有其他比较让我惊喜的东西了。

 

城市的创意氛围之初,在于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聚集起了一部分在这个城市的活跃人士,大家一起过来交流交流想法,分享一些自己的生活想法,创业点子。正如这一天的沙龙,我们聚集了媒体、商业、学生、教育界的各类朋友过来聊聊天。很喜欢它跨界的思维,不仅通过业余人际联系来支持生活中的社会创想与实践,也可以通过微博等网络交流的渠道来联接到全球的网络智慧。每个人都可以承担一些节点的作用,他做一个startup weekend,他做一次TED策展,他做一次CC沙龙,他做一次创意市集,他去引进一个设计展,大家形成一个良性的社交圈,传播城市的积极能量。

 

Day 2  莎拉家 露总个人成长

这是一次非常有内容的分享,我愿意分享自己学到的一些思维方式,这也是践行服务观念转变的一部分。

<p>
  &nbsp;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看待生活的多样性: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有顺有逆。环境的局限也隐含了一种机遇,个人积极的面对方式是改变困境的一股力量。
</p>

<p>
  &nbsp;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博客撰写的积极涟漪:很多人通过人人、微博等信息的分享认识到一个人的思想,这些SNS提供了一个看你的窗口,但是真正带来价值的是博客。一个长期更新的博客,就好像是个人电子品牌,让别人能透过窗口来真正看到你的成长经历与思考方式,从而与你建立起一个分享关系。
</p>

<p>
  &nbsp;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首先去问自己,做它能带来什么价值吗?是的,大部分人都在这样思考。就好像Rita分享的那个故事,当我们在参与舟山创意青年聚会的时候,Danny的微博后面有人问“这么做有钱赚吗?”当我作为一个Caper,走在路上去探索各个城市的时候,我的妈妈也问我,你这样一天到晚玩来玩去,就有可能成功吗?
</p>

<p>
  &nbsp;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很多人不理解,当你为他人服务的时候,如何获得一种回报,当你不停地折腾与学业无关的事时,如何产生一种价值?我从露总那边学到的是,打破你与他人的那面墙,当你发现自己的需求和别人的需求吻合时,就可以主动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也把这种成果分享给大家,这是可汗学院的思维,也是更多创业家的发展路线。如何打开自己的格局,如何持续自我的生长更新,就在于持续地付出,贡献个人价值,最终这些内容都会裨益于自己,不必强调而水到渠成的过程。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帮助也越大。
</p>

<p>
  &nbsp;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坚持:当你为某件事坚持到一定的时候,很多人很多事都会为你坚持。
</p>

<p>
  &nbsp;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以决策者的目光思考,总有一天成为决策者;以你想要进入的组织和想要实现的目标的规范去要求自己。
</p>

<p>
  &nbsp;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创办组织:发现机会、将目标与使命可视化、推进到下一个高度/讲故事、吸引粉丝、产生行动、发生改变(这给很多人开启个人事业带来了借鉴)
</p>

<p>
  &nbsp;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阅读(系统知识的学习)、交流、实践:实现个人学习、社会化学习、组织学习的良性循环。 随着技术的发展,单个个体可以获取知识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个体是未来学习真正的基点,以我为主去构建符合的学习环境(PLE概念)。
</p>

<p>
  &nbsp;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以我个人而言,我会在未来对于阅读这一块做出更多的提升。把自己的阅读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并且发表到各大网络载体中与大家交流,并且和身边的人一起实践各种社会创新行为,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阅读和交流中寻求解答。这就是一个最简答的学习系统。在我和专业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总是能发现某位老师正在研究新媒体,某老师在研究创客运动,某位老师在研究网络时代的信息开放,只是有时候他们并不采用我们在实践中所采用的表达方法,有这么好的资源放在我面前,有什么理由不去利用呢?
</p>

<p>
  &nbsp;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另外在舟山,我收获了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也许这样的灵感来自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最开始看这本书,我只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但是后来,我深深地感受到海伦作为一个视觉与听觉都被剥夺的人,她对于世界探索的感受是这样的直接与深刻。我很少注意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去感知这个世界的伟大与特别之处,后来和Rita的交流,她对于生活的一些解读,也让我重新燃起了一种挖掘的乐趣。
</p>

<p>
  &nbsp;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给自己创立一些了解自我与世界的法门,可以是周末的一本诗集,可以使月尾的间隔日,可以是一个小时的冥想,可以是观察10个人的表情,可以是做一本剪报,做一些和日常生活中不会刻意去涉及的事,其实也是创造个人学习环境之外的功课:创造美好的生活。
</p>

<p style="text-align: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