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ExNYC】8月10日纽约Caper聚会小记
作为CAPE的主编,我和AT讨论的一个重点就是网站上面文章风格如何保持乐观开放的态度时,又能够真的如我们的Mission所说,为国内的青年开一扇窗,成为连接国内外青年的一道桥。
我总相信,每一个人的人生体验,经过观照,都会具有别样的意义。而观照除了自我审视,很多是通过讲述和讨论。青年人们通过在群体、社区、在不同的文化和国家中的自我探索,通过交流和分享,一点点地改变自己的旧有的思维、习惯、刻板印象,树立人生观、价值观。青年人充满了可能性、充满了未知,却像是硬币的两面,必然带着因为未知而产生的焦虑和恐惧。调节焦虑和恐惧是每个年轻人必然面临的挑战。很多人选择了让自己麻木,有的人则是选择让自己充分去体会心灵最自然的颤抖,去拥抱只能过一次的人生,去探索无限的可能。
当Oliver在邮件组里提出的“Meetup with Purpose”,并附上@柯如的波士顿之旅帖子时,许多Caper都非常喜欢这个概念。Purpose本身就是一种预设,并且让参与者提前带上了观照的心理,这为简单的人际交往活动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我们都希望能够试验这样的模式。在我兴致勃勃地接下了组织CAPExNYC线下Meetup的重任的时候,我对这个活动到底应该如何举办或者组织其实根本一点概念都没有。已经有的两个案例,一个是AT等人发起的在杭州的中文网志开放营的3个小时的聚会,一个是小囧在成都举行的关于职场与创业的一个聚会。通过中文网志开放营的反馈结果,整个讨论在围绕开放教育、博客写作等原设定话题的同时,因为参与者所在的社团、项目分享了许多各自的实践。而随后AT又兴致勃勃地撰写了三篇长博文阐述他关于写博客、分享主义、与二三线教育突围的看法。而通过小囧的总结分享,因为她对主持节奏的把握和对话题的出色拿捏,使得整个讨论非常集中。AT随后推出了活动总结的DEMO,希望能够规范未来活动组织的分享。Meetup with Purpose的组织申请流程也顺势推出。
我在活动前一天晚上还在想我的Purpose是什么。后来就想,做一次实验吧,如果在事先不能提出一个确定的、相对窄的Purpose时,仅因为网络上的连接和相似的兴趣点,聚会会怎么样发展。我觉得神奇的是,10号晚上,我、那拉、李晴在纽约23街的shackshake的小公园里吃汉堡,聊天聊了一晚上。11号的时候,自己粗线条地忘记给手机充电,闹了些乌龙,还好敦阳及时帮助发信息通知了各位参与者最新的变动。随后,我们从12点在中央公园的一块小高地上坐下来之后,9个人竟然聊了7个多小时。逛完博物馆之后,大家送行李江,又与Caper韫千和她的朋友陈沐聊了各自正在进行的项目,浑然不觉时间流逝之快。回来的路上我就在思考,我们是如何快速地建立起了信任感,并能产生这样的谈话和分享。也许这就是Meetup with Purpose的魅力:我们有了一个契机去聆听他人的故事,观照自己的生活。我们有了一个契机去思考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在讨论中,让各自的思考有了交流,在交流中产生了意义。
中央公园野餐Meetup with Purpose的趣事
原先天气预报的雷阵雨一直都没有出现,我们就充分享受了中央公园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和树荫下的清凉。我始终爱纽约这个城市的包容。年轻且一无所有的时候,在中央公园晒晒太阳,都会让人觉得像那个藐视富豪的流浪汉,可以有底气地说“你那样辛苦,只是为了享受跟我一样的悠闲。”
而这些朋友们的故事也都是那么有意思。见面的朋友们都是相互之间有不少共同好友,因为大家都在大学或者研究生阶段参与过许多公益项目,所以聊起了许多正在创业、正在间隔年、或者正在留学与工作的朋友,聊起大家如何相识,从彼此身上看到学到什么。后来就发展成了每个人回答三个问题,下一个答话人可以往下加题的模式,一边游戏一边交流。问题集中在,留学之后是归国还是留美、未来的职业计划,最后一个就是大家对家庭与感情方面的感悟。这也是很多在美国留学生的困惑、疑虑和时常萦绕心头的问题。
期间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时间,是在听各种国内青年公益界中的一些牛人们的故事,在做的项目。因为大学是在南京,对于北京这片公益热土了解不多。那拉在北京组织的大未青年,大家靠聚餐联系起来,不同学校的不同机构得以联系,组织各种活动。敦阳参加过iJoin的项目。很多时候,许多项目的启发、牵头、执行就是在言谈之中,几个有行动力的朋友们就行动起来。而随后这样的行动引入了更多有同样兴趣,并且手头有资源的同学,使得项目进展更加顺利。又引出了对于国内公益的现状和回国从事公益相关工作的职业规划的讨论。
Venessa和小马同我们分享了她们在哥大教育学院学习的收获。因为以前的专业是对外汉语,所以我也同大家分享了许多本科时候的求学故事,南大的趣事,在南京游历、学习、听昆曲,接受文化熏陶。大家聊起了大学,聊起了毕业时候的故事。
另外还有周纯伊分享了她别样的大学生活,作为一个专业是马术与高尔夫的学生,她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马背上和高尔夫球场度过。她同我们说了她养马当弼马温,与马培养感情,喂马的趣事,还有下场打高尔夫,上草坪管理课种草的事儿,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认识一个我们完全不认识的学科。她自小喜欢诗词,心灵手巧。她自己设计的紫檀木簪子让在场的女生都爱不释手。
敦阳在分享他的职业规划时,提到了两个重点,一个是实用性的problem solving,另外一个是做能创造社会价值的工作。另外关于职业规划timeline的总结也是令人收益匪浅。
我手舞足蹈地给大家讲自己入职一个月来在报社的所见所闻。原来我一直立志想做国际新闻或者美国政界新闻相关的工作,现在的工作却变成做社区相关的新闻。不过,对我来说,翻译即学习,跟记者们的交流也是学习。我慢慢了解到纽约华人社区的丰富多彩、各方各面。也更加理解社区新闻在社区与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随后赶来的小雷又给我们提供了她在法国烹饪课上做的小食。她的工作跟金融相关,但是同我见过的那些金融行业里的人很不一样,或者说跟我对banker们的stereotype(刻板印象)很不一样。她热爱烹饪,热爱生活,同我们讲了在美求学、在纽约求职、在金融街工作的所见所感,文化冲突,和自己的感悟。她还同我们讲法国精致的餐点背后的艰辛制作和厨房后面森严的等级制度。
在聊到家庭和感情问题的时候,大家说到了各自面临的问题,我则跟大家分享了我的人生导师小乐的故事。始终觉得那次跟小乐和几位朋友在川菜店里的聊天,像种子一般扎根在我的心里,必须跟大家分享。大家也很感慨。人生聚散难预料,只能尽情享受当下。快乐与不快乐全在自己的选择之中。
李江来了之后,又同我们分享了她在哈佛的暑期学校里上的好课和遇到的有趣的人。我们又探讨了间隔年对于成长的意义。
好多故事都是我无法经历的。我觉得这一个下午的长长的聊天,像是给我的心一个阳光SPA一样,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交流与真正的行动效应
跟陈沐与韫千见面之后,陈沐提出了一个问题,Meetup和分享能产生多少的真正的“线下效应”。他和Oliver正在进行的project“新四年”,项目的mission是“鼓励处于新四年时期的人群,积极地探索自我,掌握新四年时期的主动权。动员社会各界,为他们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和实践,顺利从学生生涯过渡到职业生涯,发现达致幸福人生的生涯路径。”
从谈论到行动之间的鸿沟确实不易填。我们聊到了美国的Mentor制度,聊到了美国对于校友的管理,这些成熟的体系,都能让毕业生在新四年的关键期,找到资源找到方向,能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而新四年希望能以开放项目的形式,吸引有故事的年轻人们来分享他们的成长历程,并利用这些人串起资源,后期还希望能够引入资源去帮助青年人。
而我想,这里面一个重要的问题还是,private setting的谈话如何转变成分享者在公共空间里自在地表达,自由分享。相互启发,相互了解对于互助协作的重要性自然不需要赘言。也许Meetup with Purpose就可以成为这样的一种新型实践。线下的交流通过总结,形成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分享机制,梳理参会者的资源,拓展跨界交流,形成分享网络,真正成为行动力强的年轻人们的聚合平台。
对于Meetup with Purpose的概念发展、实践可能性,我认为不适宜过早地进行束缚,而且由于海外各地情况不一,各地年轻人的留学、就业情况不同,组织者的动机、性格和教育工作背景不同,Meetup with Purpose的种子将会在不同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这将会成为一个有意思的实践。但是实践中的重要一点,仍旧是如何形成完善的分享机制,合理完成从“private”到“public”的过渡。
本次聚会照片分享
- 原文作者:CAPE
- 原文链接:http://www.capechina.org/2012/08/meetup-with-purpose-in-nyc-1/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