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巧祎

 

在全美被复制的社会企业

Goodwills Industries International是美国著名的社会企业。早在1902年,Reverend Edgar J. Helms(埃德加·赫尔姆斯牧师)开创了雇佣失业人士来卖收集的旧物,帮助他们自食其力的模式。到1936年,随着这一模式在全美100多个社区被成功复制,他倡导建议一个Goodwill联盟,统一管理这些经营活动。

 

在100多年的发展中,这个机构的目标也越发明确:培训因为残疾、教育水平低或者其他原因失业的人们,为他们提供识字教育、工作训练,并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残疾人和其他社会弱势群体生活状况。而随着机构的发展,在不同的社区,可以开设当地的Goodwill零售店,每个郡有管理机构,然后报道给州管理层,每个周再像Goodwill总部汇报工作。

 

零售店雇佣接受机构培训的弱势群体,并将产生的收益持续投入培训项目。随着会员的增加,Goodwill的盈利能力也越加强大。同时人们捐旧衣的话,Goodwill会提供凭证,捐款人可以申请相应的退税免税。因此Goodwill在同一个社区内因为她的“社会企业”的定位备受青睐,能够有效地与同一个社区的二手店竞争。

 

 

Goodwill发展三要素

对Goodwill来说,三个要素是他们关注的:个人——即他们的客户,社区——注重本社区自我造血能力的提高,并给与他们足够自主权,环境——作为一个不断扩张的旧物零售店, Goodwill宣传旧物利用的好处,负责回收各种旧物,如旧衣和各种电子垃圾,并自觉减少各地机构的碳排放,是环境友好型机构。他们这种用商业模式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正是符合社会企业的定义。

 

Goodwill的教育培训项目很多,比如申请材料写作,面试培训,电脑技能培训等。这些项目的参与者都被称为客户,除了弱势群体以外,还有很多曾经有犯罪记录的人,因为他们的过去,在找工作中会碰到很多阻碍。Goodwill网站链接了一个客户的博客,让这些成功找到工作,成功在零售店工作的人来分享他们的人生故事,Goodwill怎样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很多捐助者都是因为看了这个项目在网上捐助这个机构。

 

 

争议和问题

在美国,其实对于社会企业也还是有很多争议。美国社会企业联盟协会做过一个调查,72%的人认为他们面临的最大一个困难是现阶段美国的法规并没有直接对他们进行规定。像Goodwill,它注册时就是以NPO(非营利组织)和charity(慈善)的定位注册,因为它的使命就是为了弱势群体创造就业,如果每年它能够解决客户的就业问题,这个机构现在就能够在法律范围内享受税收优惠。

 

但是随着它的扩张和盈利能力的增强,消费者们开始警觉起来:他们是否打着慈善的名义利用免税政策?他们每年能为多少人带来就业?多少他们的收益给了他们雇佣的这些弱势群体?高管的工资怎么能那么高?

 

在商业世界里面,按劳按业绩领取工资与奖金,而在慈善的世界里面,捐款者对于超过他们心理预期的高管工资是无法接受的。在美国,批评民众将商业与慈善对立的声音一直都有存在。Charity Navigator在2006年做过分析,美国NPO的CEO薪酬大概是$141,947,这表示3.4%的机构开支是给CEO的薪酬。这个调查样本是他们数据库里面的5054个美国的NPO。而在评级的时候,他们也会通过横向比较,即在同一个地区相似规模的NPO的CEO薪酬情况,评级的时候是不能一刀切的。 无一例外的就是,在慈善的范畴里面,过于偏于平均值是很危险的。快速的慈善创新,和商业与慈善之间日益模糊的隔阂正在冲击着捐款者对于慈善的认识。

 

 

创新的力量

盈利公司创造捐赠项目,盈利公司和社会企业的合资项目,公司赞助赞助社会企业,商业合作企业,社区企业, 慈善机构的商业部门等,这一系列的词汇还在不断增加。

 

消费者可以看到各种贴着社会企业标签的企业,贴着“绿色”“环保”标签的各种新鲜事物。在这个创造力爆发的年代,社会企业家们不仅要探索自身的局限,还需要更多的交流和普及——跟民众,捐款者,利益相关者,法规制定人员等。而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在盈利中,迷失了他们最初的起点——为了解决某个他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为了服务他们关注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