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E周刊006期
本期关注:青年行动派
他们用清澈的眼睛找寻美好,他们用纯洁的心灵抚慰现实,他们用果敢的行动点亮希望,他们,中国青年,与世界青年一道,尽己所能,改善社会。
南方人物周刊 青年行动派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让人们无法再给象牙塔内的“莘莘学子”下一个定义。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早已经与社会紧密接触,更有少数行动力较强的孩子,远远地走在了时代前列。当年的五四运动风潮,由一批忧国忧民的学生老师引起;上世纪80年代的反腐败,也和那批富有理想与激情的天之骄子相关。现在,“一切向钱看”的市场经济初期阶段已经过去,深受互联网影响的青年一代赫然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为理想而活。
@驴屎蛋:我觉得中国现在需要的是行动派,而不是那些哗众取宠的口水派,在网上敢骂两句政府,你就成为英雄了么?我觉得中国不需要这样的英雄。中国真正需要的是最基层的、真的可以冒着各种风险,可以自觉自愿地去搭时间、搭精力、搭智慧,甚至自己搭钱的行动派。http://t.cn/zOmKvJK
团购梦想,梦想新生活
你忙着各种社团讲座,他退掉社团创业;你绞尽脑汁想着怎么追女生,他在甘肃远征沙漠在云南支教;大三你玩不起了,觉得要找份实习给未来谋条路了,他却以一篇两万字的文章筹款六万,休学环游世界,他在战乱的阿富汗找到方向,回国创办众包模式的筹款网站追梦网时才不到22岁。
@dreamore杜梦杰: 短短十八分钟,比较完全的讲述了我休学筹款六万,去到印度、阿富汗、尼泊尔、巴林、迪拜等国并受到启发最终回国创业的故事。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是,在别人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你曾经善意的出现过,甚至是有力地推动过。”
@白云Rita: 休学创业很好,忙社团追女生找实习也很好。这两种经历青春的方式只是不同,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只不过这个案例给青年人提供了另一种经历青春的视角与可能性。这是它的价值。
如果你有梦想需要筹款,你可以可以关注追梦网,在追梦网(http://www.dreamore.cn/)发起你的梦想行动,寻找志同道合之人,获得社会的支持。
本期话题:大学困局 海外留学 教育反思
@财新新世纪周刊 : #新世纪 教育#【大学困局】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涌:目前,每年数十万大学生因失望于中国大学的质量而退学,中国留学生已占美国外国留学生总数的18%,居世界第一位。这是对中国大学的最好评语。http://t.cn/zOnwKoc
@ActionThinker:我有两位朋友,曾经也因为其所在大学的质量和环境不适宜自己的发展而退学,他们都在不错的大学,且成绩也不错,不过他们依然为了追寻自己的热爱而选择出国重新读本科。很想问@高雅芳Yafang @沙发客徐大 两位童鞋这几年海外求学经历与此前在中国大学的教育经历,最大的不同或者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也想听听@猫儿在英国 博士的想法。
@高雅芳Yafang:@ActionThinker @这是真河马 #退学感受# 谢谢你们的问题:)出来以前我会想有个孰优孰劣的评论,现在没有了。两段经都很有必要。最大的不同是心境不同吧,出来以前我面对选择比较容易焦虑,过于担心未来;现在比较平和,这要感谢相对自由的外部环境。
@ActionThinker:中国的童鞋们都太焦虑了,不过美国的@青年志david 也提到一个情况,他说美国的童鞋因为家庭都比较富裕,所以不怎么会为生计而担心,所以在他们眼中maybe自由,追求自我的爱好更重要。所以中国学生为生计而奔波也正常,只是一味担心也不会有什么好的促进作用,脚踏实地的往前走才是正道。
@高雅芳Yafang : #退学感受# 至于教育本身的差异,相信中国的大学将来能更多的给予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不要总是用“管制”的思想对付学生,这样的大学才更有可能迸发出创造的活力;欧洲的大学虽然环境比较宽松,据个人观察,这边的学生的行为模式比较松散,比较缺乏中国学生的进取精神。
@ActionThinker:我们时常听到有关中国青年与外国青年的比较,有人说中国青年内敛,保守,缺乏创新;也有人说中国青年勤奋,积极主动,极具开拓精神。这些也都是笔者从身边的社会所听到的声音,也有从老外的口中听到的声音。
@高雅芳Yafang :#退学感受# 现在提到大陆的社会现实,人们很容易陷入criticism的误区。中国大学教育首当其冲。吐槽谁都会做;不如关注正在为国家前途而出谋划策的人,默默耕耘的人,为他们加油。中国青年的创造力+刻苦精神(最好多点脚踏实地,少一点“精英”式浮躁)值得一个光明未来。
@ActionThinker:我们不能改变教育体制,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受教育的方式,尤其是在这个教育资源已经因为网络而足够丰饶的环境下,我们如何更好的”学“,也许更值得的探讨。这里给推荐大家关注教育NGO列表(http://t.cn/htMIkp 为公众和大学生了解“教育NGO及其多样性”提供一个窗口)。
@猫儿在英国: 想做混世魔王的话,在国内国外的高校都一样。牛津的学习对个人的独立能力要求特别高,常用的比喻是,教授指点学生游泳的要诀,然后一脚踹学生下水,能游有多远、是死是活,看学生自己的造化。当然教授还是会一直从旁指点的。没有国内本科教育的功底,我面对的障碍也许更多。
@沙发客徐大 :回答@Actionthinker 关于#大学困局##海外求学#的问题,国内相对要安逸,而国外除了语言的差异,还有文化氛围,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以及社会游戏规则都不同,引用美剧常有的话“you are on your own”,在那种情况下,中国留学生为了“生存”,都会爆发,然后蜕变,在校园里走最快的,一般是中国人。
@周惟彦 : 宁夏的一名高考落榜生被哈佛大学录取,并给予全额奖学金。这位姓杨的学生花了很多精力建立一个非政府公益组织,支持西部教育。哈佛方面对此作出如是解释:我们需要将来能改变世界的人。
【一个12岁女孩对父母的话:我只想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一个成绩总是在班级里23名的女孩,一度让父母觉得没有面子。但期中考试后,班主任来电话说,从教30年,第一次遇见此事: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上的哪位同学,说出理由。除女孩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她的名字!阅读故事:http://weibo.com/1314608344/yjpXR4Kf3
网友微评:@王小暖不害怕: 教育的目的是让你成长为你希望成长的那个自己,尤其在大学,学习第一并不该是每个人的目标,怎么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怎么成为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最重要。第一只有一个,但每个人都是无可取代的第一,千万别忽视那另外49个孩子们身上的光芒。简单快乐的生活,谁说这样不伟大呢?
@苏国睿 : 《德国为何立法禁止学前教育》–朋友发的@杨佩昌 老师的文章,十分有感触!急功近利的教育扼杀了中国人多少乐观的心态、追求生活质量的能力、创造力和领导力啊。 “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
阅读文章:http://weibo.com/1770419767/yjp8IqQRI
网友微评:@闲人_笑傲江湖霍建华:对于取消中国学前教育不赞同,但请学前教育不要那么急功近利,给孩子陪养个好习惯、好身体快快乐乐成长就行了,成才的事就别操心了。
@启德李朱:儿童柔嫩的心灵需要充沛的想象和情感的滋润。
@房博士吴育豪: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让孩子背负太多压力失去了快乐成长的童年,这是大多数中国家长应重新认识的学前教育,不可急功近利而扼杀了孩子的天真与思维想像。
@小木猪:为什么大家还不明白,“乐观的心态、追求生活质量的能力、创造力和领导力”,这些是我们的政府需要中国人拥有的东西吗?!所以现如今这种洗脑式蠢货教育才能如火如荼啊,于是上一代被洗出来的人,继续帮着这个体制洗下一代,而我们就是韩寒说的 – 那几根怎么也洗不干净的葱 。
青春絮语:大学最遗憾的事
大学最遗憾的事是什么?没学跳舞,没有恋爱,减肥失败,没和男友走完最后的大学时光…看着一张张学生手写的遗憾,感动到泪奔。也许大学有很多遗憾,很多不舍,但是却让我们成长至今,虽然遗憾但不后悔。致我们的大学,结束和未结束的。
大家可以在微博关注话题标签#大学最遗憾的事# ,看看那些过来人的感慨,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大学,自己的人生少那么一些遗憾,有梦想,就去追,而不是后悔。
文化市集:舌尖上的中国
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中国美食更多地是以轻松快捷的叙述节奏和精巧细腻的画面,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中国人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
第1集:自然的馈赠http://t.cn/zO1vMtd
第2集:主食的故事http://t.cn/zO1vMtg
第3集:转化的灵感http://t.cn/zO1vMt1
第4集:时间的味道http://t.cn/zO1vMtB
第5集:厨房的秘密http://t.cn/zO1vMte
第6集:五味的调和http://t.cn/zO1vMtD
全集访问:http://t.cn/zO1vMtr
活动召集:大家有兴趣可以和身边的朋友一起发起#舌尖上的XX地名# 互动活动,一起挖掘家乡的美食,母校的美食,居住地的美食,可以用人人小站或者豆瓣小站发起,开放投稿,鼓励大家来随手拍照贡献美食 :)
@南方周末 :【访牛津大学教授提莫西·艾什:没有什么比中国和西方的对话更重要】提莫西·艾什是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以对中东欧现当代史的研究而蜚声学界。艾什教授最近主持了一项关于“言论规则辩论”的研究项目,并访问了北京。南方周末特约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对其进行了访谈。http://t.cn/zOEqTiJ
TEDxShanghai来自台湾的传统手偶表演震hold住#TEDx#全场,传统艺术瑰宝如何能很好传承哪?
@TEDxUIC: 传统如何延续,如何面对革新和客观式微的现状,传统该怎样通过更有效的手段来转型?在布袋戏方面,黄强华的霹雳布袋戏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传统走向现代化的例子。
@邢嘉琪x: 文化是需要土壤的。有些土壤是当地的先天资源,有些则是一批批的执着者抖落长途奔波的风尘而慢慢聚集起来的。看到上海如此盛大的TEDx心里激动不已,生活的环境不求繁华,但求能有文化的空间,让人能在城市混沌的空气中有一丝喘息的机会。
大家可以关注微博标签#TEDxShanghai#了解5.20的微直播话题,当天的主题是我是炎黄子孙。也可以阅读Tony撰写的 TEDxShanghai 2012 见闻与感想 http://t.cn/zO3Q9yb
本期文章更新
我在纽约学到了什么
来纽约九个月,每一天都获得新知和新体悟。比起初来的时候,心智上已有一个飞跃。这两天进行一个大反思,把所有悟到的东西总结出来,作为心路历程和自我提醒。
从Goodwill看社会企业
这个创造力爆发的年代,社会企业家们不仅要探索自身的局限,还需要更多的交流和普及——跟民众,捐款者,利益相关者,法规制定人员等。而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在盈利中,迷失了他们最初的起点——为了解决某个他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为了服务他们关注的人群。
遇见人,体验不一样的旅行
人生旅途中,本来就有欢笑、有泪水。乌云背后,永远有灿烂的蓝天,明天过后,终将会雨过天青。在浩瀚宇宙中,我会带着旅行的感动,持续向前,也带着世界各地的微笑,朝梦想迈进…
科菲安南的母校——麦考莱斯特学院
麦考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 College,简称Mac)建成于1874年,坐落于明州双城之间,到双城(圣保罗(St. Paul) 和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都很方便。最著名的校友莫属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大人了。
不靠谱仔的沙发之旅
作为couchsurfing菜鸟,我至今没有成功request到一次沙发,因为自己近一年来搬家频繁也没能成功host过一次其他的沙发客,但是还是觉得很幸运可以遇到这么多人,听了这么多故事,拥有这么多快乐。在追求心灵的富足时,我们没有高低贫贱之分,每个人都是生活这场盛宴的主角。
活动/项目推荐
@CAPExBoston:#CAPExBoston# 5月24日有一个很小型的针对公益机构的Social Media 101 for Social Good Breakfast活动,波士顿青年哪一位会去参加?如果你去参加了,可以分享现场故事给我们:http://t.cn/zO3CWVt
@MakeSenseChina : What if 我们放10位科技社会企业家+20位资深顾问在1艘船里面,用100天访问全球14个国家(包括上海和香港),为他们的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并解决很多落后国家的社会问题?Unreasonable at Sea将接受这个挑战,并在明年的1月份正式启航,截止报名日期6月5日。unreasonableatsea.com/ http://t.cn/zOm8f3A
订阅周刊,点击查看详情
参与下一期的内容推荐,微博@CapeChina (我们会摘取优质内容推荐到下一期)
建议和投稿:capechina2011@gmail.com
参与周刊编辑,可发邮件至chenluaihr@gmail.com
- 原文作者:CAPE
- 原文链接:http://www.capechina.org/2012/05/capeweekly-006/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