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赵轩

2010.11.13

一曲终了,我问她:“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她说:“水墨丹青凤凰城。”

我尴尬地笑了笑:“名字好长。”

她说:“你搜专辑,《我们远去的家园》。”

水墨、丹青、凤凰城。我们远去的家园。

我默默重复了几遍,居然记住了没有再忘记。

这是晓风的傍晚。这是傍晚的晓风。音乐轻柔地拂过面颊,在耳边低声细语。灯光洒在一字排开的书架,吊兰和秋千轻微地晃动。我站在一排排的新书面前,不知目光扫过触及什么,突然念及数月之后我不得不离开一间有满满的灯光、音乐、中文书籍的小屋,只身前往一望无际的大海,或者大洋彼端的学府。就这样,一阵悲伤涌上心头。

我多想在走之前,把所有的书,尽情地看个够。

我忍不住再一次用目光抚摸那一行字。汉字,完美的艺术品。那船上有7000卷图书,我每天要在图书馆勤工俭学两个小时,可是,不能在中文书籍里呼吸,没有一边散步,一边读书,一边掩卷深思的日子,会怎样过。

英语是工作的语言,只有汉语才是隽刻在生命里的语言。

即使沉痛,也温暖,也心醉。

我就那样随意地停在了一本书面前,轻轻拾起。

《人类学家在田野》。

随手翻到目录,目光滑过,停留在一行标题:

“这个世界我再也没有家的感觉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目光几乎再也无法从这行字上转开。

郎咸平站在门口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我很诧异:有很难吗?

他对我说:有啊,你看,我们的GDP年年攀升,但大部分增长都源于钢铁交通的投资,CPI年年下跌,人们生活“伪幸福”;我们的工人工作时间最长,但是薪酬最低,珠三角的农民工工资近十年一直维持在900块钱,“农二代”已不想再进城务工;我们的许多产业从改革开放时就被西方国家掌控了利润空间,一头产业资本尾追,一头金融资本堵截,国家的企业和工人都受尽剥削;我们的政策受到发达国家的压力而出台“节能减排”,但更危险的问题却被有意无意地隐藏了起来,当垃圾围城或者淡水稀缺的时刻,我们才知道我们有多困难;我们的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年轻人上升的途径有限,即便拜金也是情理之中,最终结果就是人们对这个社会越来越失望……

我一直很害怕“失望”这个词。

我第一次开始怀疑,也许那些在网络上抱怨的人,他们真的不仅仅是在发泄无处安放的青春,也不仅仅是因为网络使得我们能够广开言路,也不仅仅是图谋“扰乱和谐局面、颠覆国家政权”。虽然我不能完全理解他们在想什么,但也许,他们真的有一点“失望”吧。

我已经不是第一次为“城市”存在的意义而怀疑。当我走在杭州比肩接踵的摩天大楼里,我总是忍不住在想,照这样子发展下去,这个文明快灭亡了吧。也正是因为对于这个文明的灭亡充满信心,而又深知文明存在的意义就等同于无数0之前大大的1,没有它,人生如何有意义都是一纸空文。所以,我才对生死、对私欲、对财富、对从众,都感到淡淡地无所谓。

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这世界灭亡后,一切辉煌皆为人为衡量,皆无所谓。仅有“真”可以超越时间标准永存。

而这“真”,非为所谓“科学真理”(基于真理既不可达到,也不可证实——科学哲学的问题不在这里讨论),更不是象牙塔的学术研究。在我看来,只有那些不仅为己、更为他人的事情,才是“真”的存在。

比如让更多的人在尘世获得幸福。

白岩松站在门的另一边问:幸福了吗?

我想知道,我们怎么能让他们更幸福。

心理学可以让人更幸福吗?不是这样吗?本来不应该是这样吗?

我低下头默默走开,默默地对自己讲: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选择心理学。

心理学,这心理学!若是我当年可以学更加社会的学科,甚至人文学科也好,思想却有机会比现在深刻,阅读有机会比现在广泛,也更有机会去探索社会未来的出路指向哪边。而这可爱的个体认知,心理学囿于自己的小世界,还有精美的小理论,使我禁不住对自己一抹淡淡的嘲讽——我还在这条道路上,而且已经计划好拱手奉送未来十五年的生命。

但我对自己讲,最多到三十五岁,我要离开学术界,一定要离开。我希望能在我的丈夫和我的家庭的支持下,从事社会公益,虽然做的贡献可大可小,但一定能在我们短暂而无所适从的浮生一瞥中,获得更多“真”的意义。

前些日子似乎曾经出了本书,大约叫做《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我一直觉得这个名字很有趣:前半部分,1988,恰逢我的同龄人——虽然不是我——来到这个世界。后半部分,我直到此时此刻才有所感悟——因为我突然也想写一篇文章,比如“XXX: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好在我没有用这个命题,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不会想听我谈谈。

至少,还远远不是那个时候。

WZ: 非常欣赏这篇里的人本主义思想。

最近重温了《带一本书去巴黎》,强烈地怀念和理解那个革命的年代。当人作为人的权利得到重新阐释,圣丹尼的头颅便被再度拾起了。

KC: 意义什么的,都是自己赋予的。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选择什么?

ZX:其实,也许大学只不过是一种途径,带我们走到更好的地方去。

KC: “其实也许大学只不过是一种途径,带我们走到更好的地方去”
这句话说的真好。无论是大学还是什么,我现在觉得最关键的也许并不是记住的记不住的理论、定理、公式,而是学会如何思考和学习,是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努力让世界成为更好的世界。不过这样一说又很泛泛很抽象了……就那个意思吧~

 

赵轩 SAS环球游学 《追寻生命之光–环球游学,那些并不遥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