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南极连载(三)第一天的会议,新能源、信息真空和有关此行的意义
吃过早饭后,我们开始了紧张的培训和讲座。终于见到了Robert Swan,我们的领军人物。要是我前文没有好好介绍过他和2041这个项目,那现在正是补充背景材料的最好时期。
Robert Swan是历史上徒步走到南极和北极的第一人,也是在欧美很具声名的一个环保宣传者、Public Speaker。他的社交网络非常的厉害,很多大公司的老总都是他的朋友。不说不知道,他的祖父是KPMG(毕马威)的创始人,他整个家族的男孩子都读牛津,表哥先是英女皇的左右手,后又成为了查理斯王子的左右手。他的家族史就是一部英国传统贵族史,而他是这个家里最小的儿子。
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关于毅力和梦想的故事。他在12岁那年看了南极探险家的电影,从此决定筹钱组队走到南北极世界的尽头,大学到大学毕业后花了7年时间筹钱借船、找合适的队友、准备行程。他在南极的时候因为紫外线,眼睛从深蓝色变成浅蓝色,同年英国科学家发现臭氧层在南极上空破了个洞;在穿越北极的时候,一个晚上露营睡觉,被队友拉出帐篷,发现睡的冰整块裂开,他们差点没命,而这块冰本来是不应该碎的。于是他后半生就致力于全球暖化气候问题的宣讲。他花了九年时间吧,把前苏联留在南极的垃圾清理干净了,前两年在南极建了个ebase,尝试只用再生能源生存了一个月,成功了。
他创办这个南极考察项目6年,目的是通过“seeing is believing”去影响能源公司的决策者和年轻人。每年的南极考察项目都在3月份,由他亲身领队,结合环保、气候问题和领导力讲座,通过这两周的旅程和社交圈子,为我们做出自身的思考和改变。
有关Robert的故事,我们大可之后再说。南极和北极,对于世界,蕴含着什么深刻意义?大财团、大国家一直都对于南极虎视眈眈,在南极建站,一方面就是寻求战略资源。挖开南极和北极底下一层一层冰,大地埋藏的石油成亿桶计算,煤炭、矿产、有色金属,据说占到世界的十分之一。
你纳闷了,那为什么目前大家都不采呢?一、受国际公约制约,要是一方采了,其他方也会不甘落后,争抢之间也许还有战争风险;二、主要原因,采收成本太大。去两极路途遥远,运输成本和风险过高,现在世界资源还没短缺到要去南极昂贵采煤这个程度,先发展其他能源,迫不得已了再来两极采煤。
那我们此行目的是什么呢?把大能源企业的优秀员工和我这样的学生年轻人都带过来,就是为了让我们在同伴中、政策中做出影响,保护南极,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经济世界,大家讲究“有无利益可图”,要是发展新能源“有利可图”,又能“可持续发展”,Why not?
也许你隐约感受到了,中东、中国和印度将会是这样议题的主角,因为世界以后最需要能源的,就是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佼佼者。因此,此行中国单是可口可乐公司,就来了9个人。加上香港,中华地区共有16名代表,而阿拉伯也占到10名之多,印度5名左右。此行本来就只有66人,中国、阿拉伯和印度加起来,差不多占了一半“人口”。
Robert给我们介绍了各位工作人员之后,让我们一名中国人站起来,请他用中文介绍自己。被叫起来的人很郁闷啊,不知道Robert葫芦里卖什么药,就说了两句中文,而听的人都云里雾里,面面相觑。Robert于是说,你们看,他们听我们说英文就跟你们听他讲中文一样,所以我希望你们记住,不是每个人的母语都是英语,你们说话的时候,请尊重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说慢一些、清楚一些。
所有人都热烈鼓起掌来。“尊重”,带出了我们这次项目最重要的价值之一。
Robert话锋一转,说到我们即将没有信号的生活。他问我们说:你们有多久没有生活在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的世界里?
我细想了一下,除了小时候没手机没电脑以外,以后基本没有,顶多放假两天没碰过通讯设备而已。
“你们害怕吗?我们的船一离开乌苏怀亚两个小时,所有的信号就中断了。”
说实话,我害怕。我虽然还不至于对网络和手机上瘾,但想到未来两周都与外界失去接触,着实有点忐忑。
“我知道,你们有些人也许偷偷地带来了卫星手机。”Robert如是说,“但是你想想,你一生人中有多少次有这个机会,完全脱离你平时的生活,好好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呢?”
一大堆被工作压力折腾得缓不过气来的前辈们猛力点头。我虽然还是学生,但在信息社会长大的我,每天早晨起床眼睛都没睁开,就会把手自动伸向iphone,更新邮件、打开几份常读的报刊,中文有香港明报、信报和凤凰新闻,英文有CNN,Financial Times, The Economist和Wallstreet Journal. 把重要信息都大约游览完了,我才从床上爬起。
离开信息社会,对我而言是件颇难想象的事。与社交网络脱离连接,我并没有太大问题,主要是信息真空一个月后,我该如何适应回到现实世界。实话说,此文写于我回到现实世界后第三周,我现在还感觉有点恍如隔世之感,之后会说到,我们旅途中间还隔了个利比亚骚乱、日本大地震、海啸、核灾害,朋友以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口吻对我说,我们离开地球,地球都转了三圈。.
会议结束回到房间,我在微博上留下这样一句话:“去南极最大的挑战是与世界隔绝两个礼拜。想像沒有手機沒有郵件的生活,現實中我們總是太忙。”
联合利华的Joanna姐姐给我回复,说:“多看看沿途风景,难得可以远离下城市的喧嚣,远离那些复杂烦恼的事儿,多好呀。
我感叹了两句,又敲下这么一句:“对丫,所以以前参加南极之行的人说,回到岸上,在机场里,看着关机的手机屏幕发愣几个小时,考虑开机还是不开机—-因为一开机,生活就回去了。”
Joanna姐姐又大概说了一句,“人总是要回到现实生活的。”
我在思考和恍惚之间,室友Amal从后面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明天登山,再不进城买东西就来不及了!
我把手机放回桌上,一箭步冲出了房间。
Robert Swan, 历史上徒步走向南北极的第一人,英国受封爵士。他的一生可用毅力和梦想两个词语高度概括。
每天的白板上都会写明一天的安排,通常情况是一天排满,剩下休息时间忙于交新朋友聊天,充实但也疲累。我笑说我就是6:45起床的命,上学如此,周末如此,来到南极还是如此!
我们的工作人员,大家人都非常的好且热情友善,气氛尤其融洽。最左边是Robert的老婆。
by Isabella
更多请阅读:Isabella的南极日记
- 原文作者:CAPE
- 原文链接:http://www.capechina.org/2011/10/antarctic-serial-i-c-the-first-day-of-the-meeting-new-energy-information-vacuum-and-the-significance-of-this-trip/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